传承和发展唐山地方特色文化
唐山作为河北的经济强市,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
化资源,特别是被誉为“冀东三枝花”的评剧、乐亭大鼓和北方皮影艺术,是我省地域文化的标志性品牌之一,是宝贵的文化资源。
但是近年来,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传统艺术发展相对落后,甚至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
传承和发展唐山地方特色文化、培养优秀传统文化接班人的工作刻不容缓,责任重大。
“冀东三枝花”发展现状
发源于唐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评剧、北
方皮影和乐亭大鼓素有“冀东三枝花”之美誉。
它们深深扎根于冀东大地这片沃土,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奇葩,也是我省最具代表性的优秀艺术资源。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受到多元文化的震荡和冲击,
“三枝花”遭遇了冷落。
这些传统艺术发展明显滞后甚至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
一是剧团减少,演员断层,演出萎靡,观众群萎缩;二是学校招生、培养人才遇到困难,学生的学历层次低、发
展空间小;三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剧和理论研究太少,高端人才
缺乏。
可以说,这些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地域特色艺术的活力和优势正在迅速减弱。
唐山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传承和发展地域特色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其的保护、创新、
发展与提高,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在传承人的培养工作方面,从2010 年开始,由政府出资在唐山市唯一一所国办中等专业艺术学校、河北省重点艺术中专——唐山市艺术学校先后开办起免收学费的四年制评剧和乐亭大鼓专业班,今年还要开办皮影专业班,这在全省来说也是唯一的,为此唐山市艺术学校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学生们多次在包括中国曲艺最高奖“中国曲艺牡丹奖”等在内的国家级、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极大地宣传和提高了我省“三枝花”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形式的严峻,看到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方面。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使优秀传统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
优秀地域文化的发展关键之一在于人才的培养,而培养的关键在艺术中专。
艺术中专具有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和独特优势,政府应该加大对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搞好中专环节的人才培养,为优秀传统艺术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形成一条
从娃娃抓起,在少年累积,到青年崛起,终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1.“从娃娃抓起”,专业培养和业余爱好相结合。
从娃娃抓起”就是要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培养观众群
方面早下手,抓住人才培养的黄金时期,让娃娃们对这些传统艺术早接受、早喜爱、早继承。
同时还要着力促进整体艺术氛围的
形成,让孩子们受熏陶受感染。
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是开办正规培训班。
充分利用艺校丰富的办学经验和优秀师资力量,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开办正规的业余培训班,招收年龄较小的娃娃,发现“好苗”、培养成才。
这不仅可以为中专招生储备生源,还可以丰富孩子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同时又能培养新一代的观众群,带动文化氛围的形成。
二是关联学校、覆盖社区。
以艺校为主体,采取形式多样、内容新颖、易于接受的方式如影人操作、学唱小段、描画脸谱、参与演出等形式走进幼儿园和中小学课堂、走进社区,宣传普及戏曲知识,提高参与和动手能力,激发孩子们看戏、学戏的兴趣。
三是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各种活动,扩大宣传和影响力。
艺校师生可以与演出团体相结合,深入乡村“送戏下乡”、“欢的比赛、演出和文化艺术展览等活动。
当然,这些都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乐大舞台”、“激情广场”等公益性宣传演出。
同时参加高品质
2.“在少年积累”,艺校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的专业人才。
少年时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是成才的保障,是优秀演员的根基。
面向观众面向舞台培养的学生们处在身体和精力的黄金时期,“台下十年功”才换得“台上一分钟”。
对演员而言,在舞台上的艺术生命是非常短暂的,如果中专阶段专业基础打得坚实,那么毕业之后就能够非常迅速地适应舞台演出,能够将最好的年华留在舞台上,艺术生命就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延长。
也正
因为这样,中专艺术教育应该得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进一步重
视,不断加大软硬件设施建设,做大做强中专艺术教育。
一方面政府应该将评剧、乐亭大鼓、皮影、唐剧等专业形成周期制度,每年或者几年就办一届。
同时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定时划拨,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为传统艺术输送新鲜血液。
另一方面,开办业余培训和专业研习班可以拓展培养层面,让更多喜爱传统艺术的人才得到正规的专业的训练。
同时,培养人才时还要保持各流派行当均衡发展,形成完整的人层次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而发展受阻,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帮扶力度,与教育部门共同研究拓展学历层次的办法。
才传承梯队,延伸扩展人才储备。
再有,中专艺术教育受到学历
3.“到青年崛起”,舞台实践与理论素质、创新能力共同提高。
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程。
我们不仅要培养专业过硬的演员,更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培养能文能武的复合型人才。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升中专艺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培养复合型人才,用开放、创新、科学发展的思路指导办学、拓展办学。
现在全国艺术中专都在进行学历层次调整,有的学校升格为学院(如河北省艺校),各省市大部分中专都在发展“ 3+2”连
读模式。
唐山市艺术学校也应该在巩固中专学历层次的基础上,与名牌大学合作,开办“ 3+2 连读”班,让学生们开拓眼界、博
采众家之长,培养集演出、创作、理论研究为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现正在与中国评剧院联合举办免费评剧大专班。
但是,像乐亭大鼓、皮影等专业还没有过大专班。
唐山作为这些优秀传统艺术的发源地,一定要保住优势地位,同时大力弘扬、发展这些艺术。
所以开设大专班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乐亭大鼓、皮影、唐剧这些特色艺术人才如果能够像评剧一样,
也能破天荒地够取得大专学历,既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我省地域文
化层次提升的标志。
4. “终身发展”,拓展艺术生命的
广度和深度。
试想,十六七岁的中专学生们,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功底,舞台经验不断增加,这时及时补充大专阶段的专业和理论知识,使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促进,不但提高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更能使他们在艺术生命最旺盛的黄金时期全面、深层次地展现艺术魅力,绽放艺术光彩,创造艺术成就。
这些对家乡地域特色文化充满感情的人才一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就会尽己所能地宣传、展示、促进家乡本土文艺的发展,为我省的特色文化向世界打开一扇扇窗。
同时,因为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的艺术生命力会更加长久,复合型人才的优势就是不局限于舞台演出,更能够进行艺术创作,推陈出新,不断拿出优秀的具有时代特色、反映社会生活的好作品,使“三枝花”保持新鲜的活力与长久的吸引力。
再有,创作也会促进和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指导演出实践,
探索艺术改革道路。
这样都是在最大限度地在延展他们的艺术生 命,完成“终身发展”。
最后,在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 我们还应该利用唐山沿海区 位优势和旅游优势,加大“三枝花”艺术人才培养的氛围和土壤
的开掘。
一是针对目前观众群减少、断层的现状,要采取多种形 基础上努力培养新的观众群。
二是积极进行面向全市乃至全国的 各种活动,扩大宣传和影响力。
既要有深入乡村的“送戏下乡”、
质的参赛、参演、文化艺术展览等活动;既要有生动活泼的基层 群众文化服务宣传,比如开展文化广场汇演、专场“消夏晚会” 活动等,又要有高水准的探索创新、 问计献策、交流研讨等活动。
三是巩固提高“评剧艺术节”等已经形成规模、 具有较高影响力 的大型活动,继续深入挖掘,开拓发展空间,学习先进经验,“引 进来、走出去”。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
比如建立专题 固定的专业剧场、文化广场、展览厅、文化活动中心、相关雕塑, 围,提高宣传效果。
式多种角度的抢救性措施,
加大宣传力度,在巩固现有观众群的
“欢乐大舞台”、“ 激情广场”等公益性宣传演出,又要有高品
来、 在人员集中的场所开辟“演艺专场”、
“艺术街”,开发“文化 名人故居”等。
既能保证演出的高质量,
又能形成良好的演艺氛
如果将三枝花艺术比作一条长河,
那么,我们要做的工作就
是让这条几百年来人们在劳动、生产生活中孕育出的智慧结晶的长河源头,活水足,灌溉覆盖广,两岸风景美,一脉传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