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碳排放计算方法分析评价_曾静静

家庭碳排放计算方法分析评价_曾静静

第31卷第10期2012年10月地理科学进展PROGRESS IN GEOGRAPHYV ol.31,No.10Oct.,2012收稿日期:2012-01;修订日期:2012-04.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40100)。

作者简介:曾静静(1981-),女,重庆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全球环境变化战略情报研究。

E-mail:zengjj@1341-1352页家庭碳排放计算方法分析评价曾静静1,张志强1,曲建升1,李燕2,刘莉娜2,董利苹1(1.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兰州730000;2.兰州大学教育部西部环境重点实验室/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兰州730000)摘要:碳排放定量评价是碳减排政策制定的依据。

家庭作为产品和服务消费的主体,其能源需求及碳排放问题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和科学界的关注与研究。

本文在界定家庭碳排放及其构成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梳理了国际上家庭碳排放的主要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各种主要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并构建了符合中国家庭碳排放构成及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这对家庭碳排放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家庭碳排放;间接排放;直接排放;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方法1引言工业化革命以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消耗了大量的化石能源,在满足其所需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根据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CO 2信息分析中心(CDIAC)的数据,1751-2010年全球累计CO 2排放达13365.85亿t [1]。

在迄今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研究中,气候变化总是与“工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联系在一起,工业排放量俨然成为所有温室气体排放源的代名词,而忽略了家庭和个人的生活温室气体排放量。

国际社会在评估CO 2排放量时也遵循这一传统方式,通常根据排放源的不同将其分为工业、商业、交通、居民排放量,很少将个人行为或者家庭视为一个单独类别。

家庭作为产品和服务消费的主体,其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问题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17](表1),主要是以家庭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的角度切入,试图阐明家庭消费方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家庭能源消耗以及其碳排放在各国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的比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家庭和个人温室气体排放量是一个独立的、数量巨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

大多数情况下,间接用能及其CO 2排放要高于直接用能和排放,食品支出、家庭规模、交通和娱乐是导致间接用能增加的主要因素;私人交通、供热和电力对直接用能的贡献是相同的[7,18-19]。

由表1可以看出,目前有关家庭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的相关研究旨在通过改变家庭消费方式来减少家庭能源需求及其环境影响。

家庭能源需求及其CO 2排放占各国能源需求及其CO 2排放的份额日益增长。

就家庭直接与间接能源需求及其CO 2排放所占比重而言,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情况不尽相同:发达国家家庭间接能源需求及其CO 2排放高于直接能源需求及其CO 2排放;中国城镇家庭间接能源需求及其CO 2排放大于其直接能源需求及其CO 2排放,农村家庭间接能源需求及其CO 2排放小于其直接能源需求及其CO 2排放。

究其原因同各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家庭碳排放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等有密切关系。

家庭消费水平(收入水平)、家庭规模、住宅类型、能源结构、城市化进程等都对家庭能源需求及其CO 2排放量产生显著影响。

在制定合理有效的节能减排政策时,需要兼顾家庭直接与间接能源需求及其CO 2排放的特征及影响。

IPCC 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改变消费方式可能是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有效方法[20]。

OECD 许多国家已经采取措施来减少家庭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①旨在通过鼓励节约能源或者提倡废物回收来直接影响家庭的消费活动决策;②通过引入标准或者征收税款来间接影响消费者行为[21]。

地理科学进展31卷10期随着研究的广泛开展与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全球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6]。

定量化计算家庭和个人碳排放可以指导改变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为气候变化减缓和低碳社会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家庭碳排放计算方法与模型在教育公众管理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指出,碳排放模型可能会作为计算碳税、碳排放配额分配和个人碳交易的基础工具之一[22]。

本文在界定家庭碳排放及其构成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梳理了国际上主要的家庭碳排放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各种主要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并构建了符合中国家庭碳排放构成及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这对家庭碳排放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相关概念界定在进行家庭碳排放评价计算方法分析之前,有必要对家庭碳排放及其构成、计算内容与边界进行明确地界定,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

温室气体排放包括CO 2和其他温室气体,其中CO 2占主体,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

因此,本文所指“家庭碳排放”即为家庭CO 2排放。

2.1家庭碳排放的定义国内外对家庭碳排放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有关表1家庭能源消费及其碳排放研究回顾134231卷10期曾静静等:家庭碳排放计算方法分析评价家庭碳排放的定义归纳为以下6种(表2):①“家庭碳排放”[6,8,12-16,23]是指家庭直接和间接能源需求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②“居民终端消费CO 2排放”[9]是居民家庭使用能源所产生的直接排放和为居民家庭生活提供消费品的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所产生的间接排放;③“家庭CO 2排放”[11]是居民家庭消费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全过程的CO 2排放情况;④“家庭碳足迹”[10,24]是指对家庭或个人相关活动引起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用CO 2当量来表示)或者家庭消费的产品(服务)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一种测度,并以此来衡量家庭相关活动对全球变暖的贡献性;⑤“居民生活碳排放”[25]主要包括居住与居民交通所产生的碳排放;⑥“居民生活消费的碳排放”[17]是指居民生活中的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所指的居民家庭碳排放是居民家庭生活中的直接能源需求以及消费的所有产品与服务在生产过程中的CO 2排放量。

2.2家庭碳排放的构成家庭碳排放由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两部分构成。

尽管研究目的与角度有所不同,但国内外针对直接碳排放与间接碳排放有类似或相近的以下7种定义(表3):①Weber 等将家庭直接消费的能源载体(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产生的CO 2排放量称之为直接碳排放,而将家庭使用的某种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服务在被使用之前发生的CO 2排放量称之为间接碳排放[26];②Munksgaard 等将家庭直接消耗的能源产品产生的CO 2排放量定义为直接CO 2排放量,例如电力、取暖、天然气和其他液体燃料,将家庭消耗所有其他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表2家庭碳排放的有关定义Tab.2Definition of household carbonemissions表3家庭碳排放构成概览1343地理科学进展31卷10期CO2排放量定义为间接CO2排放量,例如家庭使用的家具、服装、食品和服务等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量[27];③Bin等[6]和Wei等[8]将家庭直接用能与私人交通产生的CO2排放量划分为直接碳排放,Wang等[13]和Liu等[16]将家庭使用的产品与服务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量划分为间接碳排放;④Kok等将家庭实际消耗能源产品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称之为直接碳排放,而家庭消费的所有产品与服务的生产、分配和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称之为间接碳排放[28];⑤刘晶茹等将居民家庭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排放量称之为直接排放,将为居民家庭生活提供消费品的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CO2排放量称之为间接排放[9];⑥张艳等将家庭在生活中用于交通、取暖、炊事、照明及其他家用电器等直接能源消费过程中排放的CO2称之为家庭直接能耗的碳排放[29];⑦冯玲等将居民直接购买和消费的能源商品(如用于炊事、家电、取暖、洗浴等的电力和燃料消费)引起的碳排放称之为直接碳排放,将居民衣、食、住、行中的非能源商品和服务消费在其生产、加工、供应和处置全生命周期中所引起的碳排放称之为间接碳排放[17]。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家庭直接碳排放的构成的认识较为统一,通常是指家庭直接消费能源载体(涉及供暖、空调设备、用水加热、制冷设备、照明与其他电器、炊事和电力等)和私人交通(利用各种交通工具进行的长短途旅行)产生的CO2排放量;而对家庭间接碳排放的构成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一般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中消费的衣、食、住、行所涉及的非能源商品与服务(通常划分为食品、服装、住房、休闲娱乐、交通通讯等类别)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量。

2.3家庭碳排放的计算内容与边界确定家庭碳排放的计算内容与边界,可以避免重复计算或者漏算,从而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

顾名思义,家庭碳排放是以单个家庭或家庭成员为研究对象,从直接能源消费与间接能源消费两个角度出发,将家庭碳排放分为直接碳排放与间接碳排放两部分。

目前学术界尚未对家庭碳排放的计算内容与边界进行统一与规范,本文所指的家庭碳排放的计算边界是限定于家庭消费范围以及家庭消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链上端。

具体而言,可以细分为:①边界1,即家庭范围内所有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直接碳排放,包括煤炭、汽油、柴油、煤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②边界2,即家庭使用的电力、水力、热力(集中供暖)等能源产品其本身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碳排放,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碳排放;③边界3,即家庭消费各类非能源产品与服务(例如食品、衣着及日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医疗卫生保健、住房、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边界1内能源产品的使用与碳排放均发生在家庭边界内;边界2和边界3内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发生在家庭边界内,但碳排放发生在家庭边界外(图1)。

3中国家庭碳排放的构成与特点3.1中国家庭碳排放的构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与改善,家庭年收入与消费支出呈逐年增加趋势。

由于中国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以及城镇与农村地区在能源消费、生活方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相关研究主要是从最终使用和消费方式对家庭碳排放的影响角度切入,针对城镇和农村居民分析中国家庭碳排放的构成和特点。

张英杰等[25]、Zheng等[31]认为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碳排放由居住和居民交通两部分构成:居住碳排放包括生活用电、冬季供暖和日常炊事(包括3种主要燃料:煤炭、煤气和液化石油气)所产生的碳排放;居民交通碳排放包括私人交通(私家车、出租车)和公共交通(公共汽车、轨道交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