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下语文园地五

四下语文园地五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我们在班上交流了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交流了热爱生命的故事和感受、启发。现在就选 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 1、内容要具体, 2、要写出真实的感受。 3、习作的题目由自己定,
4、写完后认真修改。 5、而后把习作和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整理。
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语文园地五
词语盘点 我的发现
口语交际 日积月累
习作 成语故事
读读写写
词语盘点
浓郁 流连 小径 流畅
灵性 经历 瞬间 扑闪
飞翔 权利 缤纷 鼓动
冲破 坚硬 不屈 茁壮Fra bibliotek糟蹋 短暂 有限 珍惜
磕磕绊绊 多姿多彩
引导 悄然 概念 弧线 跃动 欲望 沉稳 震撼
花繁叶茂
读读记记
词语盘点
笼罩 呵护 流淌 酷爱 拥抱 遵从 泛滥 辽阔 遗憾 齐刷刷 清香袅袅 与世长辞 重见天日 神气十足 怦然一震
例文
有一次,我在姥姥家。我正在玩的时候,忽然 看到地上有一群饥饿难忍的蚂蚁在找食。于是,我 从冰箱里拿出一根面条,放在距蚂蚁洞口三四米远 的地方,那儿有一棵大树,蚂蚁们好像闻到了面条 的气味,有几只蚂蚁已经率先到达大树旁,用鼻子 嗅了嗅面条,确定可以美美地饱餐一顿时,高兴极 了!于是,它回到洞府,叫来很多的蚂蚁伙伴一起 把面条拖回洞口。“一二一,一二一,加油!加油! 一二一!”我仿佛听到了它们有力的“号子”。当 它们把面条拖到洞口,正准备要搬进洞时,我恶作 剧地把面条挪回了大树旁。蚂蚁们忙了半天,
谭老师 5月12日下午2点多钟,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心小学 的谭老师在教室上课,他正讲得起劲时,房子突然剧烈 地抖动起来。地震!谭老师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喊道: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 教室,往操场上跑。房子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 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还有四位 同学已没办法冲出去了,谭老师立即用自己的身体护着 四个学生。 当救援人员赶到,挖开废墟的时候发现,谭老师紧紧 护着讲台的那个缺口,把四个学生塞进了讲台里。直到 救援人员施救的时候,他的双臂还紧紧地抱着那个讲台, 怎么也掰不开。这就是我们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 在天崩地裂的那一瞬间,谭老师张开爱的羽翼,用血肉 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让四支稚嫩的 花朵得到了庇护,铸写了一代师魂的高洁,散发着夺目 的人性光辉。 网上对谭老师的评价是——最宽广的胸 膛、最挺拔的脊梁 。
• 生命如歌 • 在实验室里,研究人员想把人的头骨分开,可是用尽了力量,想尽了办法,都无法完整地将头 • 盖骨分离。一位科学家,把种子埋进了头骨中,奇迹出现了:种子发芽了,种子以弱小的身躯 • ,却发出了巨大的能量——头骨沿骨缝完整分离了。我惊讶于科学家的创意,更惊叹于这么弱小 • 的种子竟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
资料交流
2003 年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病 蔓延开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这是 生命与疾病的抗争。在充满生命危险的病区里, 那些可亲可敬的白衣战士,面对病魔,前赴后 继,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千百个病人的康复, 谱写了一曲曲生命之歌。邓练贤、叶欣、王晶、 丁秀兰、李晓红 ······这些闪光的名字后面, 都有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捐赠 器官 角膜 失明 领悟 乏味 气魄 清晰 孤零零 不假思索 热泪盈眶 改天换地 傲然挺立
口语交际
我们学习了本组课文,还搜集了有 关的资料,对生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让我们把这段时间的学习收获和大家交 流交流,可以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 象,也可以说说身边的那些热爱生命的 故事,还可以说说自己获得的感受、得 到的启发。
• 一部部作品展现给人们……她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创造,以不完整的身躯
• ,奏响一曲完美的生命乐章。

生命予昆虫予植物予人只有一次,因为一次更显珍贵,我们应该
• 珍惜生命,让它变得有意义,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 关爱生命 • 太阳就像刚刚出头的小孩子,红着脸在偷看着什么。“起床啦,小懒虫
• 台湾作家杏林子说过: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 • 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就是一桩奇迹。
• 也许你读过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可是绝少有人得知他是怎样与疾病抗争、创造生命奇迹的。
• 雨果在20岁开始发表作品,29岁创作了轰动世界的《巴黎圣母院》,可是正当他处于创作高 峰、激情奔放时,恶性心脏病发作了,这一年他40岁。
资料交流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 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治病救人的医生、 护士,忠于职守的警察叔叔 ······他们 用劳动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也使自己的 生命充满光彩。
资料交流
树,砍断枝条还能再生;草,烧了还能 再长。悬崖上的一棵松树茁壮地生长着, 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一粒种子,可以掀翻压着它的石块,顽 强地向上生长······
生命是美丽的,让我们
一起赞美命。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 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张海迪的故事:她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在残酷的命运的挑战面前,张海迪以顽强的毅力和恒 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 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但是她却在家中自 学,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 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 说,从那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 字。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 民。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 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
之中
• 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
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 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 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 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热爱生命 我们学习了本组课文,还搜集了有关的资料, 对生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把这段时间的学 习收获和大家交流交流,可以说说身边的那些热爱 生命的故事,还可以说说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 启发。
(点击转到材料)
——让生命绽放光彩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生命的赞歌
• 人们惋惜万分,这颗巨星要坠落了。可是雨果不悲观,在医生的指导下,他锻炼、打拳、跑步 • 、游泳、爬山……他顽强地与疾病抗争,健康状况好转了,体质增强了,他又拿起了笔……直到
晚年,创作不懈,60岁创作了《悲惨世界》,80岁写了戏剧《笃尔克玛》,他向世人放射出 自己生命的灿烂光芒。
• 台湾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正是源于对生命的热爱。他12岁患“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关节大 部
我想搜集张海迪故事。
抗非典英雄 邓练贤生前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 传染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2003年2月1日,他连续工作15个 小时,因抢救病人感染致病。2003年4月21日光荣殉职,终年 53岁。 叶欣生前系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直 到病倒前长达2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始终没有离开过岗位,没有 回过一次家,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不幸受到感染,经抢救无效, 于3月24日光荣殉职,终年46岁。 梁世奎1970年8月到山西省 人民医院内科工作。在不幸被感染非典型肺炎住院期间,顽强地 与病魔作斗争。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他心中想的还是别人。 2003年4月24日上午,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治疗无效,梁世奎 同志光荣殉职,终年57岁。 陈洪光1987年从广东医学院毕业到 广州市胸科医院工作,亲手组建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并担任主任。 在一线抢救病人的7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亲自为100多名危重病 人插管上呼吸机,经常会被病人喷射出的痰液、分泌物污染得一 身一脸。4月16日,陈洪光同志被确诊为非典型肺炎,虽经全力 救治,终因病情过重于5月7日凌晨不幸殉职,年仅39岁。 李晓 红生前系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在抗击非典型肺炎 的战役中,她连续奋战6天,不幸被感染。4月16日凌晨,终因 抢救无效,以身殉职,年仅29岁。 •
• 生命
• 你思索过吗,什么是生命? • 有一次,在花坛边,我看见一只蚂蚱,我饶有兴致地把它带回家放 • 进水盆里。可是这只蚂蚁一点也不消停,砰砰作响,闹得我不能安 • 睡,翻身下床看它:它拼命扑着翅膀,挣扎着,忽然间,良心斥责 • 我,一个小生命要被我毁了,我忍不住放了它。

我家有盆君子兰,拾掇房间,不小心把花盆打碎了,堆在墙角、
回忆本组学习 的几篇课文, 浏览搜集的资 料,阅读教材 中提供的三段 文字。
半身人非凡生活感人心
美国35岁男子肯尼·伊斯特戴尔出生时就患有一种罕见的疾病,导致 他天生脊柱畸形。医生预言肯尼绝对无法活过21岁,然而肯尼不仅奇迹 般地活到了35岁,并且他还成了一个坚强乐观、生活活跃的人。
肯尼6个月大时几乎齐根截除了双腿,从此成了一个只拥有 上半身的“半身人”。
• 分遭破坏,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就是这样一个残疾人,数十年来坚持不 • 懈,笔耕不辍,著书四十多部,被誉为“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她不仅用笔创造生命的价值,更
以 • 精神鼓舞、激励世人奋发向上、珍惜生命。
• 生命予以人只有一次,让我们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让生命之火燃烧更亮, • 释放出更大的能量吧!

老师
• 袁文婷,一个普普通通女孩的名字,如果不是 这场灾难,没有多少人知道她是谁,一位来自于 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心小学一年级的一位教师。 汶川地震发生时,袁文婷老师所在的两水中心小 学的校舍也遭遇了严重的破坏,灾难发生时,教 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为了 最大限度的减少孩子们的伤亡,袁老师一次又一 次冲进教室,1个、2个、3个、4个、5个、6 个……柔弱的双手抱出13名孩子,而袁老师最 后一次冲进去后,三层的教学楼轰然倒塌……社 会用这样的语言美丽地记录了袁文婷老师最后的 时光——“青春永远定格在20岁”。 网上对袁 文婷老师的评价是——永远绽放的生命之花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