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依据汉字特点教学系列谈之一 字理+心理=合理 ——凸显字理,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 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 特级教师 全国字理识字研究中心 副理事长 黄亢美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基础, 要切实地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 就必须“进一步研究小学识字教学的规律,包括学生的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和汉字 本身的规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语) 。《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组成员陆 志平先生在其《语文课程新探》一书中也指出, “根据心理、字理合理安排识字的 序列,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课题,也肯定是一个具有丰富多彩答案的课题 ”。大量 的教学实践亦证明,依据汉字本身的规律(字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进 行识字教学,当是最合理的教学,简言之,即是
“字理+心理=合理”。学生学习汉 字的认知规律(心理)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而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 汉字最主要的就是讲析字理。汉字虽然历经漫长岁月的演化和特别是近代的简化, 但是大部分的汉字依然有“理”,因此,在一般的情况下,依据字理教学,也就自然 地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其《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 指出:
“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 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依据字理进行教学其功效是多方面的,在引导学生 感悟汉字的文化内涵方面尤其彰显。
1.凸显字理,让学生体会汉字的意象美。
世界卫生组织于 1995年在全球展开了“脑的十年”运动,旨在促进脑科学研究以 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并且把它与汉字教学联系起 来。1998年 1月16日,李岚清副总理考察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时说, “多用右脑, 多训练右脑,可以事半功倍,甚至可以提高几百倍。所以,希望你们教育工作者 要很好地研究右脑。有人说下个世纪的十年是右脑开发的十年。哪个国家在这个 问题上有突破,哪个国家就有活力。而我们中国有先天的好处,因为我们用象形 文字,象形文字本身就是用的右脑。但是我们没有自觉地用各种方法来开发右脑。 我们知道,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 智力、创造才能的竞争。人脑是人的智力的发源地,所以,未来的世纪是人脑——
特别是右脑的开发的世纪,这个课题,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其意义甚至大 于物质的开发和利用。 ”(李岚清副总理给陈至立部长的信)所以,从科技的高度 和人脑科学的深层2
次上来探讨素质教育已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就识字教学 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依据字理,析形索义的方式来开发右脑。 50 年代时,印度总 理尼赫鲁曾对他女儿说: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 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汉字如
“诗”
似“画”,这是因其表意性使然, 依据字理析解汉字, 学生就能透过汉字的笔画出现 如“诗”似“画”般丰富的内心视象,从而形象地、牢固地、快速地识记汉字。
如何使汉字由抽象的符号转化为生动的意象呢?一般采取的对策是:
1、通过图字对照,重现象形字的形象。如禾穗图与 “禾 ”字的比照,简笔画的山 形与“山”字的比照等。几乎每一种版本的低年级语文教材初学构字率较强的独体字 时,课本里都会以 “文字图——小篆——楷书”的形式出现, 因此,我们应很好地对 这三者进行比照,可先具象再抽象( “文字图 ——小篆——楷书”),也可先抽象再 具象( “楷书——小篆——文字图 ”)。切莫单纯地教楷体的独体字,而仅把文字图 和小篆当作简单的插图。
2、通过字形展开联想和想象。对于那些由独体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可采用 分解组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其 “会意”的方法。如 “采”由部件 “爪”和“木”组成, 可具体地想象人们用 “爪”在“木”上采摘茶叶或果实的情景;由 “男”字的 “田”和“力” 想象远古的男子在 “田”间出“力”劳作的情形,还可由此联想到妇女在家纺纱织布的 情景,由此,一幅男耕女织的画面就会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3、通过动作演示再现情景。如会意字 “拿”掰“”等,这类字动感十足,用动作演 示十分形象。 即使是“望”、“瞧”、“眺”、“瞅”、“盯”、“窥”、“盼”、“瞄”、“睬”、“瞪”、 “瞰”、“瞥”、“瞟”等形声字,也可以用表情和动作来显现。
引导学生透过字形想象汉字所蕴涵的意象,久之,一个个的汉字在学生的眼前 就真的会如
“诗”似“画”,甚至其形其色其声俱现。如在诵读《诗经》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花) ”和“黄鸟于飞,其鸣喈喈 ”的诗句时,从火的 “灼灼 ”,使读者想象 到桃花红得象火焰一样; 从口的“喈喈”,又让我们仿佛听到黄鸟清脆悦耳的鸣叫声。
通过字理的析解和意像的透视,此时, “如果打开用汉字写的一本书,那就好象 进入了一个画廊, 一幅幅画争先恐后地向你的感官申述它的喜怒哀乐。 ”(于漪语)
2.凸显字理,让学生领悟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不只是记录汉语的工具, 而且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活化古。 日本一位学者说: “汉3
字的信息量很大,它本身就是一种 IC(集成电路)。”国内也有同行学者谈到: “方块汉字作为一种信息载体, 是中国文化的缩微系统。 ”汉字具有平面的二维结构 的特点,它的形旁是信息存储体,它的声旁是信息识别体,至于象形字、会意字, 几乎可以望文生义,文化内涵极其丰富,这样的信息载体的特点是线性的拼音文 字所不具备的。我们应尽量通过析解汉字的形义,让学生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 化。
1、在字理析解中了解汉字形义的演变情况。造字之初的象形字生动逼真、图 文合一,使人见字而识形,见形而知义。尔后的会意字内涵丰富,组构巧妙。例 如“监”,繁体为監,像一个人弯着腰(亽) ,瞪着眼睛(臣)下视水盆(皿)照面 的情状,本义是照镜子。这个字告诉我们人类最初没有镜子,只好用盆子装水照 面修容。春秋时,人们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并利用青铜磨制出了可以照面的铜 镜,于是先后以 “鉴”、“镜”表示,以区别原来的水盆镜子。今天,我们使用的镜子 已不是铜的而是玻璃的了, 但我们仍沿用 “镜”字,这样我们也可以从中窥探出其历 史文化的发展轨迹。
2、在字理析解中受到传统美德的教育。古人造字时,把自己的道德标准也融 入了构字之中。 如“信”字,从人从言,意为 “人”言“”须诚信,诚信乃为人之本。 “仁 字,从人从二,人与人相亲相爱为仁,即仁者爱人。忠字,从心,中声,尽心尽 力,赤诚无私为忠,
这是指对众人、 对国家的心态, 如岳母刺字 “精忠报国 ”。孝字, 从老省,从子。儿子尽心侍奉老人为孝。古语说,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古人认为 这便是人之异于禽兽的地方。 真乃 “字小乾坤大 ”,从这些汉字中折射出古人诸多的 价值观念,通过对这些汉字字理的析解,很自然地就渗透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3、在字理析解中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形声字由表义的形旁和标音的声旁组合 而成,是一种比较科学、能产的造字方法,其表意的形旁对于我们研究汉语词的 原始意义,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及其发展,了解当时人类的认识水平,都是很有帮 助的。如“财、货、贵、贱 ”等字以“贝”为形旁, “币、帛”以“巾”为形旁, “钱、银 以“金”为形旁,从这些不同的形旁可知我国古代曾先后用过贝壳、 丝帛和金银来作 货币,反映了汉族人民对于货币价值观念的发展过程。又如在上古母系氏族社会 里,以妇女为中心,很多姓氏都加上 “女”旁表形,如 “姜、姚、姬、嬴 ”等,连 “姓 字本身也是女旁,一些美好的字眼也用上女旁,如
“好、姣、姝 ”等。到了男权社会 的时代,从文字上就出现了许多侮辱女性的痕迹,如
“嫉、婪、嫌、妓、奸、妨 ” 等字,就连 “偷”字和“懒”字也曾加上 “女”旁。“女”字真可谓“受宠”一时,又“受害 一时。“政、教”以“攵”为形旁,从“攵”的字往往与 4
“打击”有关,由此可知上古时代 的“政”、“教”都与刑罚和体罚有关。
如此析解字理,能使学生领悟到祖国汉字所蕴涵的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3.凸显字理,让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
1998年 1月 16 日上午,李岚清副总理在考察南京金陵中学向同学讲话时,在 黑板上写下了 “火”、“火山”、“火山口 ”3个汉语名词,然后又各自添写英文。他说: “中国字, 只要把每个单字记住, 就会读出这些单字组成的词, 然而,英文却不是, 每个字都不是一样的。 ”李副总理最后语重心长地说: “中国字很伟大,要好好学啊! 的确,中国的汉字除因其表意性而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外,在音律、形体、情趣 方面在世界上亦是别具一格,颇具魅力的。例如, “对联 ”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左右 两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词语相对,平仄相调,内涵相联,真可谓无独有偶, 巧夺天工,特别是一些内含字理的对联,尤显情趣。如
A 此木为柴山山出,
白水作泉日日昌。
B 六木森森,杨柳梧桐松柏, 三水淼淼,海洋湖泊江河。
A 联属于拆字联,把 “柴”、“出”泉“”、“昌 ”进行分拆,这实际上是进行了汉字
结构的分析。 B 联除了对“森”和“淼”进行分拆外,后续的 “杨柳梧桐松柏 ”和“海洋
湖泊江河 ”又凸显了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汉字字理的特征仍然十分突出。中国 的对联如此的对仗工稳、平仄相对、音律有致,这是线形的拼音文字所不可比拟 的,显现了汉语言文字独具的特色,特别是每到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春联, 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更是中国的一大奇观。我们的语文实验教材在这方面也作 了有益的尝试,多种教材都选用了 “对子”形式的识字课。
此外,运用猜字谜的形式,也能较好的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字谜的形式 古已有之,它跟汉字的音、形、义关系密切,课堂教学中突出字理的猜谜也是十 5
从上例可以看出,作为课堂上识字教学中的猜谜是与社会上的文字游戏式的猜 谜是不同的,它特别注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突出字理的构成,通过猜这些形义 结合的字谜,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获取了历史文化的知识,感受到汉语言文 字特有的魅力。
由上可知,在识字教学中凸显字理,能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他们的文化 内涵,让他们切实地感受汉字魅力。我们教师当倾情尽力而为之!分有助于学生对汉字形义的识记和文化知识的吸纳的 例如:
山割草木,加水反复煮;
熬出颜色来,再放丝和布;
搅和九次后,白布变蓝布
(染) 一人欠着身,俯看皿中物;
此物真是美,两滴口水出;
于是起坏心,把它偷回屋
盗) 6
识字教学系列谈之二 字理+心理=合理 ——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 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 特级教师 全国字理识字研究中心 副理事长 黄亢美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的根基,要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首先就必须 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要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就必须 “进一步研究小学识字教学的 规律,包括学生的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李
连宁司长语)。大量的教学实践亦证明,识字教学机械记忆容易遗忘,意义识记则 印象深刻。因此、评价一种识字方法的优劣, “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尽量地 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 ”佟(乐泉 语)。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依理而行则兴,逆理而为则衰。从这个意义上 讲,可以说,讲析字理的识字方法是最根本的方法。综观进入新课改以后所涌现 的多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在识字部分的设计无不体现出字理识字的特点。例 如:北师大版设计的 “丁丁冬冬学识字 ”,借用“丁丁冬冬 ”的口发问: “这些字为什 么带木字旁?家里还有什么东西写出来也是带木字旁的? ”人教版的识字顺口溜 ——“人门闪,马门闯;心入门,闷得慌;合手拿,分手掰;人失足,跌下台。 苏教版的形声字转盘识字,象形字构成的意象图等,这样的教学设计都较好地体 现了字理教学的特点。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凸显字理教学呢? 我认为应该特别地注重如下方面的教学。
一、运用 “溯源 ——对照 ”法,教好构字率强的基本字 汉字的构成一般来说是先有象形,尔后派生出指事、会意、形声乃至假借和 转注。据此可知,独体的象形字具有极强的组构功能,教好象形字对稍后学习的 指事字特别是合体的会意和形声字是十分重要的,将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较好地形成小学生自能识字的能力。目前使用的多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意识 到学习基本字探究其字源义的重要性,因此,几乎所有的不同版本的教材在首先 出现的构字率较强的独体象形字时都配以实物图形或概括抽象图(两种图形有时 可省略其一),而后是小篆文字,最后再引出楷体文字,这样的编排和设计无疑是 十分好的。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领会编者的意图,并科学的施教。
对构字率较强的象形、指事这类基本字的教学一般可采用 “溯源 ——对照 ”的方 式进行。 “溯源”,就是指简明扼要地阐述这些汉字产生、演变的大体过程,一般可 通过图片实物展示、动作演示、故事介绍、根据基本笔画分析和点拨等方法进行。 “对照 ”,就是指在展示汉字演变过程后, 将楷体汉字各部位与篆体、 客观物体各重 点部位进行对应比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