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名著的选择与阅读
一、为何阅读传统经典
3、调查:
据2000年的一次调查:73.1%的家长和86.7%的教师 认为背诵古典诗文能弘扬传统文化;88.7%的家长和 96.7%的教师认为对孩子的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 94.2%的家长和100%的教师认为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 力有好处 。
二、国民的购书与阅读情况
1、出版物与非出版物竞争激烈。
中国经典名著的选择与阅读
王余光
北京大学 信息管理系
2009-3
中国经典名著的选择与阅读
纲目: 一、为何阅读传统经典 二、国民的购书与阅读情况 三、推荐书目 四、名著的选择 五、从《周易》《诗经》中看中国先民的恋爱与婚姻 结语
参考书
1《经典常谈》,朱自清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2《中国读书大辞典》,王余光、徐雁主编,南京大学出版
一、为何阅读传统经典
(3)朱自清的看法: 《经典常淡》序:“在中等以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
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4)唐文治的看法: “吾国经书,不独可以固结民心,且可以涵养民性,和平民
气,启发民智。故居今之世而欲救国,非读经不可。”
一、为何阅读传统经典
版。
一、为何阅读传统经典
1、近百年的争论
在20世纪,传统经典是否还具有生命力,是否还能拥有 广泛的读者?这一问题在20世纪初就已被提出。随着科举与 清王朝的结束,传统典籍与知识分子就越来越疏远了。有些 知识分子甚至说要把线装书扔到茅厕里去。应该说,传统典 籍所构建的知识体系,在20世纪,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了。但这不等于说,传统典籍就已失去了生命力。
一、为何阅读传统经典
(1)鲁迅的看法: 1925年,在孙伏园主持的《京报副刊》上,发出“青年必读
书十部”的征求启示,当时有七十余位学者作家应征。其中 鲁迅认为,看中国书让人脱离人生,“我以为要少----或者 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这一观点在《京报副刊》 上发表后,引起很大争议,并遭到很多人的批评。
2、美国人的看法:
在美国,习读经典名著,特别是习读传统经典,同样是受人 关注的话题。早在20世纪初,哥伦比亚大学就创设了“文学 人文”和“当代文明”两门本科生的必修课。前者致力于提 供一个欧洲文学名著的标准选目,后者提供一个哲学和社会 理论名著选目。这两个目录包含了大量的西方传统经典。40 年代,美国许多大学开设了这类课程。虽然在近数十年间, 对这类课有不断的争议,但直到今天,有一些大学仍继续开 设,如哥伦比亚大学与芝加哥大学。
三、推荐书目
1、早期推荐书目
早在唐代,推荐书目就很受青年士子们的欢迎。现在我们 见到的最早推荐书目被后人称为“唐末士子读书目”(敦煌 遗书伯2171号)。
到了元代初年,学者程端礼(1271~1345)把朱熹以来 在书院、私塾教育中所创造的经验加以总结和发展,写成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三卷。元朝国子监曾将该书颁布 郡县官学,成为学子读书的准绳,及至明清,读书目对书院 及读书人也有一定的影响。
电视、录像、网络的突起。 不买书、不读书。 浅阅读与功利阅读。
2、传统出版物与新型出版物竞争激烈。
新型出版物: 电子书业、数字报业、互联网期刊发展迅速。 另:手机出版:彩铃、铃声、游戏、动漫、书报等。
二、国民的购书与阅读情况
3、读书时间的变化
时间增加 基本一样 时间减少
1998年 25.6% 55.2% 19.2%
三、推荐书目
2、20世纪以来的推荐书目
(1)胡梁之争 1923年梁启超的《国学入门书目》 胡适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
(2)钱穆的书目 四十年代,钱穆在西南联大为学生开列了一个《文史书目举 要》,1973年出版《中国史学名著》。晚年在香港中文大学 的讲座中又提出7部书是“中国人所人人必须的书”:论语、 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社1993年初版。 3《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王余光主编,武汉大学出
版社1990年初版。 4《中国读者理想藏书》,王余光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9年1月出版。 5《名著的阅读》,王余光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出版。 6《读书随记》,王余光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
一、为何阅读传统经典
美国人的看法(续): 在美国,一些学校很清楚地知道,消费主义和平庸趣味的污
染从来没有远离过这些经典著作名单。学校试图通过它组织 和教授经典课的方式驱除这种污染。首先,阅读常常是艰涩 的,对当代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这是对西方传统的极度尊 崇,而且校方坚持认为它是必要的。……它们应该成为每个 人的教养的一部分。
2001年 23.6% 57.4% 19.1%
2003年 30.4% 47.6% 21.9%
二、国民的购书与阅读情况
4、读书地点的变化
在家 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书馆 上下班车上 其它
1998年 75.8% 8.9%
1.0% 0.5% 13.8%
2001年 46.9% 14.1%
3.9% 0.3% 5.4%
2003年 37.8% 15.8% 5.1% 0.7% 8.0%
一、为何阅读传统经典
(2)梁启超的看法: 1923年,梁启超在撰写《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的同时,
还写了一篇《治国学杂话》的文章。在这里,梁氏就为什么 要阅读传统经典,提出了两层意见:
一是,作为中国学人,就有必要读一些中国传统经典。 二是不仅需要阅读必要的经典,对那些“最有价值的文学作 品”和“有益身心的格言”,还需要熟读成诵。
一、为何阅读传统经典
(2)梁启超的看法: 1923年,梁启超在撰写《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的同时,
还写了一篇《治国学杂话》的文章。在这里,梁氏就为什么 要阅读传统经典,提出了两层意见:
一是,作为中国学人,就有必要读一些中国传统经典。 二是不仅需要阅读必要的经典,对那些“最有价值的文学作 品”和“有益身心的格言”,还需要熟读成诵。
三、推荐书目
(3)朱自清《经典常谈》 于此前后,朱自清出版《经典常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
国传统的重要典籍,以求能启发读者对传统经典的阅读兴趣。 这本小册子后来多次重印,具有广泛的影响。 (4)张舜徽书目 1947年,张舜徽先生在兰州大学为学生开列《初学求书简 目》,此后又出版了《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中国古代史 籍举要》,并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解题》,向学生推介一些 常见的史学要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