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结构——多层框架结构习题

建筑结构——多层框架结构习题

. . . . . . . . 第十二章 多层框架结构 一、填空题: 1、常用的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 、 、 、几种类型。 2、框架结构是由 、 组成的框架作为竖向承重和抗水平作用的结构体系。 3、框架的结构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 、 、 三种类型。

4、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b

I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对于现浇整体

式框架梁,中框架梁 ;边框架梁 。 5、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b

I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对于装配整体

式框架梁,中框架梁 ;边框架梁 。 6、框架梁、柱的线刚度计算公式分别为: 、 。 7、多层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力近似计算方法有: 、 、 。 8、弯矩二次分配法的三大要素是: 、 、 。 9、多层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力的计算方法有 、 两种。 10、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侧移由 、 两部分变形组成。

二、判断题:

1、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b

I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 )。

2、框架结构布置原则中,尽可能增加开间、进深的类型,以使结构布置更趋于灵活机动合理。( ) 3、弯矩二次分配法适用于层数较少竖向对称荷载作用的情况( )。

4、弯矩二次分配法,各杆件的传递系数为31( )。 5、用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力时,要对线刚度和弯矩传递系数进行调整如下:将各柱乘调整系数0.9折减系数;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3。( )。 . . . . . . . . 6、分层法适用于节点梁柱线刚度比大于或等于4,结构与竖向荷载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多层、高层框架的力计算。( )。 7、一般多层框架房屋,其侧移主要是由梁、柱弯曲变形所引起的。柱的轴向变形所引起的侧移值甚微,可忽略不计。因此,多层框的侧移只需考虑梁、柱的弯曲变形,可用D值法计算。( )

三、选择题: 1、地震区的承重框架布置方式宜采用( )框架。 A纵向承重 B横向承重和纵横向承重 C横向承重 D纵横向承重

2、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b

I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对于现浇整体

式框架梁,中框架梁、边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应为( )。 A05.1IIb、02.1IIb B02.1IIb、00.1IIb C00.2IIb 、05.1IIb

D05.1IIb、00.1IIb

3、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b

I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对于装配整体

式框架梁,中框架梁、边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应为( )。 A05.1IIb、02.1IIb B02.1IIb、00.1IIb C00.2IIb 、05.1IIb

4、弯矩二次分配法,各杆件的传递系数为( )。 A各杆件均取21 B首层31,其它层21 C各杆件均取31 D首层21,其它层31 5、用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力时,要对线刚度和弯矩传递系数进行调整如下:将上层各柱乘调整系数0.9折减系数;各柱的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3。( ) A将各柱乘调整系数0.9折减系数;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3。 B将上层各柱(底层除外)乘调整系数0.9折减系数;各柱(底层除外)的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3。 C将各柱乘调整系数0.85折减系数;各柱的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4。 D将各柱乘调整系数0.9折减系数,;各柱的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2。 6、分层法适用于节点梁柱线刚度比大于或等于( ),结构与竖向荷载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多层、高层框架的力计算。 A3 B4 C5 D6 7 、框架结构竖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的下列几种方法考虑的计算原则中,( )有误。 A满布荷载法 B分层组合法 C最不利荷载位置法 D逐跨施荷法

四、简答题: 1、常用的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有哪几种? . . . . . . . . 2、什么是框架结构?有何特点? 框架结构布置原则是什么? 4、框架结构的承重方式有哪几种?特点如何? 5、如何估算框架梁、柱截面尺寸? 6、在确定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时,如何利用结构和荷载的对称性? 7、多层框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力和侧移计算,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8、多层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 9、何谓弯矩二次分配法?如何计算的? 三大要素是什么? 10、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多层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力时,其三大要素是什么? 11、何谓梁、柱转动刚度S?如何计算? 12、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多层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力时,如何对弯矩进行分配? 13、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多层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力时,如何确定传递系数? 14、用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力时,各有何基本假定条件?适合什么情况下采用? 15、用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力时,为何要对线刚度和弯矩传递系数进行调整? 16、什么叫反弯点?反弯点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 17、用反弯点法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力时,有哪些基本假定? 18、什么叫柱的抗侧移刚度(抗侧刚度)?如何确定Dij 19、什么叫D值法?它对反弯点法修正了什么? 20、设计规对框架结构位(侧)移限值如何? 21、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为何要对梁端弯矩进行调幅?如何调幅? 22、力组合时,如何考虑框架结构竖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框架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体系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筒体结构体系 2、梁 柱 3、现浇整体式 装配式 装配整体式

4、00.2IIb

05.1IIb

5、05.1IIb 02.1IIb

6、lEIibb h

EIicb . . . . . . . . 7、弯矩分配法 分层法 迭代法等 8、弯矩分配系数 因端弯矩 传递系数 9、反弯点法 D值法(修正反弯点法) 10、剪切变形 弯曲变形。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三、选择题: 1、B 2、C 3、A 4、A 5、B 6、A 7 、B 四、简答题: 1、(1)框架结构体系 (2)剪力墙结构体系 (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4)筒体结构体系 2、是由梁、柱组成的框架作为竖向承重和抗水平作用的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主要优点: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形成较大的空间,且在立面处理上,易于表现建筑艺术的要求,因而很适合于多层工业厂房以及民用建筑中的多、高层办公楼、旅馆、医院、学校、商店和住宅等建筑。 其缺点是: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则表现出刚度小、水平位移大的特点,故亦称柔性结构。由于它的构件截面小,抗震性能较差,所以高度受限制,非地震区最大高度为60m,地震区为7度设防为55m。 3、房屋结构布置是否合理,对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影响很大。因此,需根据房屋的高度、荷载情况及建筑的使用要求和造型要求,确定一个合理的结构布置方案。 (1)尽可能减少开间、进深的类型;柱网应规则、整齐、间距合理,传力明确; (2)房屋平面宜尽可能规整、均匀对称,体型力求简单,以使结构受力合理; (3)提高结构总体刚度,减小位移。房屋高宽比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5; (4)应考虑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等影响。 4、(1)横向框架承重 横向布置框架承重梁,楼面竖向荷载由横向梁传至柱而在纵向布置连系梁。 由于横向框架往往跨数较少,主梁沿横向布置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横向刚抗侧刚度,对抗震有利。而纵向框架往往仅按构造要求布置较小的连系梁,这也有利于房屋室的采光和通风。 (2)纵向框架承重 在纵向布置承重梁,在横向布置连系梁。当为大开间柱网时,可考虑采用此种方案。 横向刚度差,对抗震不利。布置时,横向连系梁必须与柱子刚接,且截面不能太小,以保证房屋的横向刚度。对抗震不利,地震区不宜采用。 (3)纵横向框架承重 该方案两个方向的梁均要承担楼板的荷传来的竖向荷载,梁的截面均较大,房屋的双向刚度较大。故下列情况下宜采用: . . . . . . . . ①当房屋的尺寸接近于方形; ②两个方向柱列数接近时。 此时,楼盖采用双向板。此外,对抗震设防有要求的房屋,宜采用此种方案。因为沿房屋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大体相等,要求房屋在两个方向都要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和抗震承载力。 5、(1)梁的截面尺寸 ①梁的截面高度h

现浇整体式: lh)121~10

1(

装配式:lh)101~8

1(

②梁的截面宽度 hb)31~21(,且宜mm200

(2)柱的截面尺寸

柱截面尺寸的确定方法,一般是根据柱的轴向力设计估算,建议: 95.0~9.0cNfN 一般要求柱截面高度不小于400mm,截面宽度不小于300mm。 N—轴向力设计值,一般民用建筑竖向荷载标准值可取14~152/mmKN,初步估算

柱截面面积。 6、无论电算还是手算,利用结构和荷载的对称性确定的计算简图,可使计算工作量大为减少。因此,在确定计算简图时,应充分利用结构的对称性。 由结构力学知,对称结构在对称荷载作用下,可简化为半边结构: (1)正对称荷载作用下: ①奇数跨时:由于结构中的力和变形均匀对称,位于对称轴截面上的梁跨中截面的剪力只能为零,但有弯矩和垂直挠度(位移)发生,故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计算简图如图12-1所示。 在对称轴上的梁截面设置定向支座,可上下滑动,无支座反力(剪力为零),但能承受弯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