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库

数据库

1. 什么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由于数据库应用需求的拓展和计算机硬件环境的改变,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应运而生。分布式数据库的核心管理软件称为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 2.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主要特点是什么? 物理分布性,逻辑整体性 ,结点自治性 3. 什么是全局应用?什么是局部应用? 4. 试述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5.“全功能”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应符合哪些准则? 6. 何谓数据分布透明性? 数据独立性是指在数据库中数据的实际组织对应用程 序员是透明的,在集中式数据库中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 逻辑独立性和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分布透明性(Distribution transparency)指用户不必关心数据的逻辑分段(分段透明)、不必了解数据物理位置分布(位置透明)、不必指明对哪个副本进行操作(重复副本透明),也不必关心局部结点上数据库支持哪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透明)。 7.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DBMS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为DDBMS)是建立、管理、维护分布式数据库的一组软件, 8. 试述DDBMS的组成。 一般由局部场地上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全局数据库管理系统、全局数据字典和通信管理四部分组成 9. DDBMS是如何分类的?同构型与异构型DDBMS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按全局控制方式 全局控制集中的DDBMS 全局控制分散的DDBMS 全局控制部分分散的DDBMS 按局部DBMS的类型分类 : 同构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 异构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 同构和异构的级别可以有三级:硬件、操作系统和局 部 DBMS 10. 基于ANSI/SPARC的DDBMS体系结构由哪些模式组成? 11. 何谓分段模式和分布模式? 12. 何谓分布透明性?有哪些不同级别的分布透明性? 分段透明性、位置透明性和局部映像透明性。 13. 给出一个全局关系模式及数据的分布实例,说明系统提供不同级别的透明性对用户编程的影响。 14. 试述数据分段的目的和规则。 15. 举例说明数据分段的类型。 16. 说明数据冗余在分布式数据库中的作用。 数据的冗余虽然使系统效率提高,可用性和可靠性增强 17. 有下列全局模式、分段模式和分布模式: 18. 试述分布式查询处理的一般过程。 分布式查询,语言语法器,关系代数语法树,查询片段,子查询的执行和优化,查询结果. 19. 分布式事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原子性 、可串行性 、隔离性 、持久性 20. 二段提交协议的实现过程是什么? 21. 三段提交协议与二段提交协议的区别是什么? 22. 分布式数据库中的可串行性与集中式数据库中的可串行化概念有何区别? 23. 试述分布式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方法。 封锁法 封锁就是事务T对某个数据项操作之前, 先向并发控制中心申请加锁请求,如果不和其他事务冲突,加锁成功;且在事务T 释放该锁之前,其他事务不得更新该 数据项。 每个事务T对一个数据项只能加锁一次,且必须遵循 以下规则: 1)T的第一个锁可以加到任何数据项上; 2)数据项可以由T加锁的前提是其父节点已被加锁; 3)数据项在任何时刻都可以被解锁; 4)一个已经被T 加锁并解锁的数据项不能由T 再加锁。 时间印法 时间印法就是在每个事务启动运行时,并发控制机制赋予其唯一时间印(通常为事务的启动时间),以实现多事务的可串行性。 时间印基本算法:每个数据项都有时间印,分为读时间印和写时间印。读时间印即数据上一次被读出的时间,写时间印即数据最近被写入的时间。只有当时间印比数据项上的时间印大或者相当的事务才能执行对数据的操作,并在操作完成后置数据项的时间印为事务和数据项时间印的最大值,否则拒绝,并撤销发出此操作的事务且重新启动。 悲观并发控制 锁定系统阻止用户以影响其他用户的方式修改数据。 如果用户执行的操作导致应用了某个锁,则直到这个锁的所有者释放该锁,其他用户才能执行与该锁冲突的操作。 乐观并发控制 在乐观并发控制中,用户读数据时不锁定数据。在执行更新时,系统检查和查看另一个用户读过数据后是否更改了数据。如果另一个用户更新了数据,将产生一个错误,接收错误信息的用户将回滚事务并重新开始。  1. 传统的数据库存在什么局限性?  2. 简述GIS中基本空间数据模型。 点(Point),例如城市。点只表示其空间位置,不表示其范围; 2)线(Line),例如河流、道路、管道、航线等。线不仅表示线上各点在空间的位置,而且还有长度,即表示其在空间的延伸范围; 3)面(Area),具有长和宽的目标,通常用来表示自然或人工的封闭多边形。一般分为连续面和不连续面。 4)体(Geometry),有长、宽、高的目标。通常用来表示人工或自然的三维目标,如建筑、矿体等三维目标。  3. 空间数据库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非负性: 对称性: 线性性:  4. 空间数据库的基于方位的关系有哪些? 绝对关系:坐标、角度、方位、距离等; 相对关系:相邻、包含、关联等。 而相对关系类型包括拓扑空间关系,描述空间对象的相邻、包含等; 顺序空间关系,描述空间对象在空间上的排列次序; 度量空间关系,描述空间对象之间的距离等。  5. 简述空间数据库中矢量与栅格数据结构比较。 栅格模型 矢量模型

优点: 1、数据结构简单; 2、叠加操作易实现; 3、能有效表达空间可变性; 4、栅格图象便于做图象的有效增强。 优点: 1、提供更严密的数据结构; 2、提供更有效的拓扑编码,因而对需要拓扑信息的操作更有效,如网络分析; 3、图形输出美观,接近于手绘。 缺点: 1、数据结构不严密不紧凑,需要用压缩技术解决这个问题; 2、难以表达拓扑关系; 3、图形输出不美观,线条有锯齿,需要增加栅格数量来克服,但会增加数据量。 缺点: 1、比栅格数据结构复杂; 2、叠加操作没有栅格有效; 3、表达空间变化性能力差; 4、不能象数字图形那样做增强处理。

 6. 空间索引的R树的插入删除的机理是什么?  7. 多媒体数据的定义和特征是什么? 多媒体数据库是数据库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 它不是对现有的数据进行界面上的包装,而是从多媒体数 据与信息本身的特性出发。 1)多媒体数据库在其处理数据对象、数据类型、数据结构、数据模型、应用对象等方面都与经典数据库有着较大差异。 2)多媒体数据库存储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复杂对象,这些对象往往通过多种形式的媒体来综合表现自己,如动态的视频,图像或声音媒体都作为无格式化数据而存在,存储对象变化使得存储技术增加了新的内容,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如进行数据压缩等。 3)多媒体数据库是面向应用的,它并不是基于某一特定的数据类型,而是随着应用领域和对象的不同而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如可以概括地划分多媒体数据为简单型、复杂型和智能型,用来表示不同类型的应用。 4)多媒体数据库从实用性要求出发,强调媒体间的独立性,其概念可以与经典数据库多要求的数据独立性进行类比,即多媒体数据库用户应当最大限度地忽略各媒体间的差别,从而实现对多媒体数据的操作与管理。 5)多媒体系统的意义和作用就在于能将物理存储的信息以多媒体形式向用户表现和提供,多媒体数据库更强调用户界面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单媒体显示相对容易,而混合媒体如声像的表现,由于涉及到媒体的同步和集成,要复杂得多。 6)多媒体数据库应具有较强的对象访问手段,访问方式包括通过多媒体对象类型和建立的对象聚集。通过多媒体关系,媒体特征进行访问,特征访问主要用于对图像和声音等对象的访问,还涉及到特征抽取等问题。  8. 多媒体数据库的查询类型主要方式是什么? 依据实例查询时间索引查询 空间查询 应用程序指定查询 基于多媒体信息内容的查询  9. 简单描述多媒体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conceptual data model,CDM) 逻辑数据模型(logical data model,LDM) 物理数据模型(physical data model,PDM)  10. 移动对象数据库的特点是什么? ① 移动性及位置相关性 ② 频繁的断接性 ③ 网络条件的多样性 ④ 系统规模庞大 ⑤ 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较差 ⑥ 资源的有限性 ⑦ 网络通讯的非对称性  11. 简述移动对象数据库系统的三类结点组成。 服务器(SVR),移动支持结点(MSS),移动客户端(MC)  12. 传统数据库与移动对象数据库的区别是什么?  13. 简述移动对象数据库系统的三级复制体系结构。 1)服务器级复制 2)空中复制 3)客户端缓存  14. 移动对象数据库系统的移动事务的特点是什么? 移动性,长事务,易错性,异构性  15. 根据时态语义将数据库分为几类? ① Segev模型,每个元组增加一个表示有效时间的时间戳(时刻)。 ② Sarda模型,提出了使用时间区间时间戳。除了元组,可以给属性值加时间戳。 ③ Bhargava提出的模型是使用了属性值时间戳技术的双时态模型。 ④一个双时态概念数据模型(BCDM),该模型使用元 组时间戳,每个时间戳对应一个双时态元素。  16. 简述主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 17. 如何定义主动数据库中SQL3触发器?  18. 主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包括哪些? 改造的途径 嵌入主动程序设计语言的途径 重新设计主动数据库管理系统  19. 工程数据库主要采用什么数据模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