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摘要:自古以来园林景观设计同人们的生活之间具有着紧密的关系,在我国古代园林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进入新时期以来,园林景观设计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同古典园林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园林景观设计之中的传承以及创新点。
关键词:园林景观;传承;创新
引言
“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柏莱文本的《圣经》中,用于对圣城耶路撒冷整体美景的描述。
在中国,景观第一次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是作为一个地理学名词。
各种辞典对“景观”的解释一般是将“自然风景”的含义放在其首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重视,对于更好生活环境的追求,促使园林景观行业发展迅猛。
很多设计师在园林景观设计这条路上不断开拓不断进步。
但是在关于园林景观的创意设计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于园林景观设计程序和思路越来越程式化,难免导致各地的景观设计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设计手法与景观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地方特色,欠缺个性化设计等;设计严重缺乏新意,追风现象严重,经验主义拒绝融入新思想,或者是创意内容浮夸,不切实际不着边际等等。
1、现代园林对古典园林的传承
1.1、古典造园思想的应用
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积极推崇与自然的有机融合,顺应自然的发展,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园林设计效果。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园林事业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各种景观资源都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但是,人们对于自然的生态环境却是缺乏必要的重视,大量的树木被砍伐,且绿化的安全意识不足,从而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生态资源的浪费。
因此,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要积极贯彻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造园思想,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遵循生态学与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建设出顺应自然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园林景观。
1.2、传承古典园林景观的小中见大的设计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源自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情感,反应的是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关系,体现在“缩千里江山于方寸”在小空间中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用空间的先抑后扬、增加空间层次、道路的曲折变化等方法使得在有限的园林空间里获得犹如在广阔无垠的大自然里一样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大小对比、明暗对比、开合对比及其交替变化会产生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感觉,构成富有韵律的流动空间,给人一种不可
捉摸的遐想,创造出一种中国独特的园林艺术意境。
1.3、因地制宜的古典园林设计技巧的应用
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由于受到城市扩张、大气污染、人口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直接缩小了现代园林建设的面积。
因此,为了满足现代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就需要充分吸收古典园林建设中的“因地制宜”的设计技巧。
如古典园林的设计中,通常在空间变化上都比较多样且统一,而将这种充满着层次变化的特点有机的融入带现代园林的设计中,就能达到的增加园林的立体感,且在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园林布局。
同时,还可将古典园林中的山、水、花、草等元素的运用同样融合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打造多样、立体的现代园林景观空间。
此外,由于现代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因此,除了山、水、花、草等元素的融入,还可以将一些科技元素,如喷泉等。
2、现代园林的创新
我们的设计不仅要传承而且应该具有创新性,不能墨守成规。
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设计理念的创新、植物配置的创新、景观材料的创新和景观功能的创新等方面。
这些创新设计一定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们要广泛吸收现代艺术思潮。
我们不仅要考虑到人们的审美理念,而且要赋予设计以鲜明的时代感。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我们的设计要广泛的吸收现代艺术思潮,并不是单一的受到某一种艺术思潮的影响,而是多种思潮的相互作用。
二是我们要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新技术的产生往往会给我们的设计注入新的血液,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我们可以把一些新的设计素材运用到景观设计中,达到新的园林景观艺术效果。
三是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应用生态景观理念。
在设计中尽量运用节能和环保的创新方案。
2.1、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创新
设计理念的创新是园林景观创新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设计理念的创新将会在一定程度之上促进园林景观创新。
园林景观的各种设计理念也一次次被提及:文化理念、和谐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理念等。
但无论任何理念都是在探索现代景观的审美、构图布局、材料选择和文化诉求的基础上,提炼古典园林的传统文化、造景手法融入现代艺术的创造手法,进而通过重组、简化的方式抽出古典园林的精髓,营造全新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其主要的设立理念的主要可以包括
2.1.1、、以人为本,争创舒适环境
生态规划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又是自然系统中的重要因子,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要注意以人为本,通过各种植物及物种所发挥的生态效应,为人类争创舒适环境。
比如:在人行道两旁树种的选择时,既要能起到树荫效果,又要注意给旁边的快车道以一定的上部空间,以使污浊空气得到有效的
上升扩散;在城市建筑的屋顶及墙面上进行适当绿化,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保持屋内温度;尽量在建筑周围穿插具有清香气味及杀菌功能的桉树类树种和能够释放负氧离子的针叶树种;华南地区建筑物南侧的树种尽量选择枝叶较稀、冬季会落叶的阔叶树种或冠形耸立的针叶树种,保证冬季屋内能有充足的阳光,在其北侧则应种植高大浓荫的常绿树,阻拦夏日北晒和冬季北风。
2.1.2、、保护环境,防治污染
生态规划的一项主要目标就是要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改善系统生态功能。
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不仅要注意选用具有环保功能的植物,同时还需要将此功能发挥到极限。
比如:高大的乔木具有叶量大、初级生产力高的优点,在树种的选用时可多选用该类树种,通过光合作用,最大程度地吸收周围的二氧化碳2并产生氧气;利用高绿篱,为处于交通干线附近的建筑发挥隔音降尘的作用;利用针叶树和桉树类树种分泌的抗生性物质杀菌净化空气;利用厌氧微生物处理人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中水及下水,并用生长速度较快的水生植物吸收、过滤处理后的悬浮物及营养离子等。
2.2、植物配置的创新
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到园林景观的设计效果。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要想设计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园林景观,就必须对植物配置的方式有所创新以及突破,并将植物配置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在我国古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非常注重树木之间的搭配以及配置形式,从而实现因地制宜,进而达到适宜的园林景观设计效果。
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植物配置的方式。
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精心挑选植物品种,并敢于尝试全新的植物配景手法,同时其还应善于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对植物进行养护,进而充分利用植物配景
植物配置创新之上应该将地方特色体现出来,因为各个城市规模都不一样,经济发展也不平衡,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城市绿化需要做好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同本地的自然资源以及人文资源进行结合,融合地方文化特色。
才可以把握主历史文脉,深刻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地方风格才能提高园林绿化的品位。
城市之中空气污染、土壤理化性能差等因素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所以在选择植物之时应以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种为主,大量的乡土树种不仅能较快地产生生态效益,而且能体现地方特色。
据调查,苏州园林中各园重复栽植的植物有罗汉松、白玉兰、桂花等11种植物,重复率100%;而重复率在50%以上的植物大概有70种左右。
从中可以看出,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古典园林的特点是种类少,局限性强。
在拥有优越自然条件的江南私家园林中是如此,而皇家园林在北方气候条件的限制下亦是如此。
相比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在植物选择上,由于在植物功能上的拓宽,生态、防护、生产功能的增加,对植物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不再拘泥于少数
具有观赏寓意、诗情画意的植物,开始注重植物配置的生物多样性原则和乡土性原则。
2.4、打破局限,开拓设计领域
我国古典园林的缺点在于其内向性以及封闭感,服务人群通常只是局限在少数权贵,这同我国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使得我国的传统园林功能的局限以及单一。
现代景观的服务对象则是人民大众,在设计之上应该更加开放,使其可以给城市居民提供较为精彩的公共活动空间。
并且,需要开拓出设计领域,不断进行城市景观系统规划,应该从整体到局部,全方位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使得景观设计可以引入到商业区、居住区、体育中心以及工业园等等,出现新的思想以及活力,将历史的局限打破。
3、结语
随着国内园林景观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现在的景观设计已经较早期的园林景观无论从表现上,还是从实际的空间应用上,都已经提升到了一定的水平。
发达的信息时代也给景观思想带来了中外融汇的更多机会,给景观的创新提供了更广泛的思维空间。
所以,作为现在和未来的景观,依然要不断的沿着传承与创新的路线走下去,以景观自由的功能性、观赏性,以及我们不熟悉的方面不断绽放。
参考文献
[1]吴斌.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视角理解[J].北京农业,2011,06:147-148.
[2]程双红.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立意[J].广东园林,2013,02:26-30.
[3]冯晖武,涂娟娟,杨崑.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J].华中建筑,2009,06: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