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之我见
【摘 要】基层群众文化在时代的呼唤中脱颖而出,走上前台,
成为中国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是文化的家园和
坚实大地,是搏动着原始生命、洋溢着生活气息的田野风景。尽管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它一直受到忽视和抑制,甚至处于“亚文化”
状态,但在多年积累与发展的基础上,一直处于边缘的群众文化活
动正发生着迁动,重归它在文化谱系中应有的位置。基层群众文化
建设新突破已成为本世纪初的一大文化景观。
【关键词】群众文化;两个文明;现状;策略
基层群众文化在时代的呼唤中脱颖而出,走上前台,成为中国
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也趋于共识,重
视指数明显上升。文化部曾提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
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人民群
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条件,基层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不断发展的实际与
时俱进。
一、基层群众文化在提高群众文化层次和政治素质的作用不可
忽视。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
略。一个国家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取决于民智的开发和人文的开
发。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基层文化工作
者当仁不让,也就不可能在这两个战略的实施中“缺席”,文化工
作者也越发清楚的认识到,科教兴国,文化工作责无旁贷。特别是
县、乡两级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和农村的文化大院,这些年
来实际上是普及科学技术的主课堂、对成人进行后续教育的大学
校。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
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构建起与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
价值体系、知识体系、生活方式,使经济的发展植根于经济文化一
体化发展的深厚基础上,其中心环节是提高人的素质,离开基层群
众文化建设,是不可思议的。
农村文化工作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
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点工作。近几年,各级政府都程度不同
的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文化行政部门和基层文化单位坚持
“二为”方针,每年都组织专业人员编排思想进步、宣传科学、内
容健康、寓教于乐、群众喜欢的文艺节目,下乡演出,深受广大农
民群众的好评。文化下乡一是送戏下乡,二是培养基层文化骨干,
三是在基层吸收艺术上的营养。这些年坚持下来,已经产生了明显
的效果。在“文化下乡”的过程中培养“乡下文化”,不只是“送
文化”,而且要“种文化”,改变文化下乡单向传播的模式,努力形
成乡下文化的再造机制。文化单位每年都走出去,下基层,深入到
厂矿、村镇辅导,培训基层文艺骨干,指导演出技巧,为基层群众
文化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活力。不仅拓宽了文化阵地,更重要的是通
过各种文化活动,使基层的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受到了良
好的教育,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文化层次和政治素质,培养了他们
关于改革开放、搞活农村经济的意识。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地纷纷推出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各种活动。这不仅有力的促进了文化事业的
发展,而且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
几年以宣传企业产品、塑企业形象的企业文化;以活跃校园生活,
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兴趣的校园文化;以宣传优生优育,提高
人口素质的人口文化;以丰富群众生活,自娱自乐、健身强体的广
场文化;以展示民族习俗、民族风情、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和地域
特点相结合的旅游文化,以及各种节日庆典文化已经开展的蓬蓬勃
勃、轰轰烈烈,并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层群众
文化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空前提高,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
第一推动力
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其需求
面之广,量之大、质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群众的文化需求成为当
前群众文化勃兴的最重要的内驱力,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第一推动
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风云,基层文化在群众的积极参与下,经
历着选择、裂变、融通和创造。这是一片被文化激情燃烧的大地。
当前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不断引发了人们“求知、求乐、求美”
的兴趣,从而造就了当前基层群众文化的“召唤结构”。我国经济、
政治、文化及其他各种重要的社会生活形态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这一切都对群众提出了以各种方式参与学习的要求,引发了他们不
断接受再教育的潜在动机。物质生活的改善,不仅给群众参与文化
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也激发起他们新的文化欲望。另外,
工作节奏的加快需要文化娱乐调节身心,人际关系的松散需要共同
的文化娱乐以满足群体需求。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可以令居民感到
快乐,也能达到让陌生的人熟悉起来,让劳累的人轻松起来,让疏
远的人亲近起来,让困难的人得到关爱,让奉献的人得到尊敬这样
的目的。
三、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
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近几年来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瞩目
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与人民群
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文化不能与经
济、社会同步发展,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文化滞差”现象。
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也不例外,基层文化建设更是当今
文化事业链带中的薄弱环节。在部分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文化生活还很贫乏。
而且,文化的真空地带是没有的,健康的文化活动开展不起来,
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就会在这里徘徊。有的地方基层文化建设十分
脆弱,经不起不良文化的消解和颠覆;有的地方基层文化曾经崛起
过、辉煌过,但由于缺乏坚实的基础和强有力的后续义撑,迅速衰
落下去,成为当地群众记忆中的“流星”。文化式微,则经济不兴,
扼住当地社会的发展命脉。法轮功曾在全国各地传播、漫延,给社
会、给人民造成极大危害,许多无辜的生命成为法轮功的牺牲品。
这一桩桩惨痛的教训都说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不去占领阵地,反
动的、迷信的、腐朽的文化就会乘虚而入。
我们要努力繁荣文艺,在生活的深处含英咀华,在时代的高处
迎接八面来风,下更大的力气作好社会文化工作,坚持面向大众,
以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为重点,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基
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我们每一个基层群
众文化的工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发展、创新,
努力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团结一心,尽职尽责为我国的两个文
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锦坤,杨立新;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
[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2] 王明泉;“人民性”、“大众文化”与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张旭东;建国初期的先进文化建设及其现实意义[j];衡阳
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