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伏牛山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对策研究

河南省伏牛山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对策研究

目录1 引言 (1)2 伏牛山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2)2.1 伏牛山概况 (2)2.1.1 特殊的地理位置 (2)2.1.2 优越的社会历史条件 (2)2.2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3)2.2.1 伏牛山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明显 (3)2.2.2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3)2.2.2.1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地文景观类、水文景观类和气候、生物景观类三种类型 (4)2.2.2.2 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历史遗产类、现代人文类和抽象人文类三种类型 (4)3 伏牛山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4)3.1 开发利用现状 (4)3.2 伏牛山生态旅游产品特点 (6)4 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7)4.1 内乡宝天曼资源开发状况 (7)4.2 开发过程中突现的问题 (8)4.2.1 旅游资源开发资金不足,环境破坏问题突出 (8)4.2.2 开发建设无特色,旅游市场份额小 (8)4.2.2.1 开发建设无特色 (8)4.2.2.2 旅游市场份额小 (8)4.2.2.3 景区内各景点孤立分散,未形成紧密联系的网络 (9)4.2.2.4 宝天曼生态旅游景区可进入性较差 (9)5 伏牛山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及管理措施 (9)5.1 突出特色旅游,实施品牌战略 (9)5.1.1 伏牛山最大、最突出的特色是独有的生态魅力 (9)5.1.2 打造三大旅游品牌 (9)5.2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文化内涵 (10)5.2.1 创新宣传手段和方式,增强促销的针对性、实效性 (10)5.2.2 突出主题形象,积极开拓市场 (10)5.3 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10)5.3.1 旅游环线构建快速通道 (10)5.3.2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10)5.4 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发展“大伏牛”旅游 (10)5.5 拓宽资金来源通道,形成发展合力 (11)5.5.1 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 (11)5.5.2 广泛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伏牛山旅游开发建设 (11)5.6 强化安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11)5.6.1 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第一”的意识,层层建立和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制 (11)5.6.2 加强人性化服务 (12)5.6.3 加快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12)5.7 制定法规,加强科学管理 (12)6 结论与讨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3)2汝阳、鲁山等 8县境内。

伏牛山东西延绵八百里,山势雄伟,为中国三大河流长江、黄河、淮河的分水岭和水源涵养地。

伏牛山自然山水优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早在50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期的南召猿人在这里点燃了生命的火花,是中华文明之根。

伏牛山地质历史悠久,地形复杂,物种丰富,原始森林面积大,人为活动干扰较小,保留了天然、质朴、原始的特征。

在建设山岳观光游、水色风光游、休闲度假游、名胜古镇游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垄断性,宝天曼生物圈、内乡恐龙蛋化石群在全国都具有相当的垄断优势。

2 伏牛山生态旅游资源概况2.1 伏牛山概况2.1.1 特殊的地理位置伏牛山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属秦岭山脉东段,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熊耳山,南接南阳盆地,东南遥接桐柏山,主峰老君山海拔2192米位于西峡县北部,全长约400千米,故有“八百里伏牛”之称。

旅游区域面积约为20650平方千米,包括南阳市的西峡县、淅川县、南召县、内乡县,洛阳市的栾川县、嵩县、汝阳县以及平顶山市的鲁山县。

伏牛山还是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一些支流的发源地,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加之较小的人为干扰,造就了伏牛山区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其中有连香树、香果树等3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金钱豹、麝、大鲵等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中兽类有62种,占河南省兽类总数的86%,鸟类有213种,占河南省鸟类总数的71%。

此外,从地质学角度看,八百里伏牛山区是古板块构造运动、陆内碰撞造山运动和以恐龙蛋化石为代表的古生物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区域,它揭示了古中国大陆25亿年的地质演化过程,是一处可进行地质科学、生物科学、气象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地带。

2.1.2 优越的社会历史条件历史上,伏牛山生态旅游区受宗教文化和根文化的影响较大,儒、释、道三家在此鼎足而立,许多中华民族之根也发源于此。

留下了众多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吸引物,构成了伏牛山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

如老君庙、哪吒庙等道教遗址;中原四大名寺之一香严寺、唐代名僧慧忠和尚的道场云岩寺等佛教胜地;嵩县二程故里和西峡孔夫子回车处等儒家文化资源。

此外,鲁山县刘氏始祖刘累故里是全球刘氏子孙根之所在,每年5月刘氏子孙都会来这里参加寻根会。

近年来,在我省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前提下,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地处河南伏牛山区的一些市县发挥资源优势,加快交通、住宿等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建设,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005年伏牛山地区共接待游客15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0.8亿元,旅游从业人员近10万人。

2006年8月6日我国中部最大的生态旅游区——伏牛山生态旅游区建设正式启动。

我省将用3至5年时间在伏牛山生态旅游区建成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国家森林公园和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为统一品牌形象,打造品牌优势,全面提升伏牛山的旅游品位和吸引力,省政府做出了进一步加快伏牛山生态旅游发展的决定,在此期间,把伏牛山核心景区培育成5A级旅游区,把石人山--白云山--龙峪湾--老界岭--宝天曼--南湾湖生态旅游线培育成国内知名的精品旅游线,使伏牛山成为国内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河南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和伏牛山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2.2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2.2.1 伏牛山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地处中原腹地的伏牛山绵延八百余里,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长江、黄河、淮河的分水岭。

北亚热带山地生态环境的标志地,中生代白垩纪恐龙的故乡,兼具“北雄南秀”的特色。

伏牛山区,是河南省平均海拔最高,幅员最辽阔,森林面积最大,一块原始绿地,植被覆盖率最高,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十分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区域之一。

这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把河南这样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文化资源大省,也造就成为了生态旅游资源大省。

区内共有3处国家自然保护区(伏牛山、南阳恐龙蛋化石群、内乡宝天曼国家自然保护区),3处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龙峪湾、寺山国家森林公园)和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石人山风景名胜区)。

其中宝天曼国家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西峡恐龙蛋化石群体被称为20世纪“世界第九大奇迹”。

2.2.2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依据生态旅游资源的属性,可以把生态旅游资源分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两大类型:22.2.2.1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地文景观类、水文景观类和气候、生物景观类三种类型地文景观类主要包括地质现象遗迹、古生物化石、山岳、岩溶景观等,如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西峡盆地恐龙蛋化石群,被称为“北方第一洞”的鸡冠洞景区等;水文景观类主要包括河流、湖泊、瀑布等水体景观,如鲁山县昭平湖风景名胜区;气候、生物景观类主要包括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气象景观、古树奇木、名花异草等,如伏牛山滑雪场度假区等。

2.2.2.2 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历史遗产类、现代人文类和抽象人文类三种类型历史遗产类主要包括宗教建筑、纪念地、官署建筑群等,如内乡县衙,荆紫关古镇等;现代人文类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人工创造人文旅游资源等,如宝天曼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南水北调渠首工程景区等;抽象人文类主要包括民族风情、特色风俗等。

3 伏牛山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3.1 开发利用现状历史上,伏牛山区只在个别地点作为小区域宗教朝拜圣地得到开发,由于开发力度不大,开发品味不高,伏牛山旅游区远未形成新的综合竞争力。

伏牛山生态旅游区涉及了3市8县的林业、水利建设等许多相关部门。

行政区域的分割加之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主导作用,导致旅游发展表现为某一行政区域率先发展、其他行政区域跟进的开发模式,先后形成了以三个核心县为中心的三大旅游板块,分别是以鲁山县为核心的伏牛山东段旅游板块、以栾川县为核心包括嵩县和汝阳县在内的伏牛山北麓旅游板块、以西峡县为核心、包括内乡和淅川在内的伏牛山南麓旅游板块(李瑞,2006)通过下表我们可以了解三个板块开发过程中的资源开发类型,以及各个板块所开发的各个资源类型的景段、景域数量。

各个板块在开发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同时,也发挥了当地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使伏牛山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发挥出来。

其中以西峡板块最为突出,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比较,所开发产品的资源类型都相当丰富,弥补了其他板块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不足。

表1:伏牛山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及其数量表旅游资源类型东段鲁南麓西北麓栾山板块峡板块川板块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类(景域) 2 5 52 水文景观类(景域) 1 6 2 气候生物类(景域)3 6 5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总量 6 17 12 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历史遗产类(景段) 7 15 12 现代人文吸引物类(景段) 5 14 7 抽象人文吸引物类(景域) 1 0 0 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总量 13 29 19 生态旅游资源总量 19 46 31在伏牛山三个板块的旅游发展中,开发最早的鲁山板块,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开发完善新产品,但多为与主体景区(石人山风景区)性质相同的产品类型,没有增强景区产品的互补性,对整个景区的竞争力提升作用不大,据统计数据(参照下图)显示,虽然近几年鲁山县接待游客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年增长率在逐步下降,慢慢退出旅游热点景区舞台。

栾川板块旅游发展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迎合大众旅游需求,多开发以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为主的产品体系,并且已建成在我国中部地区极具垄断性和竞争力的旅游新产品——伏牛山滑雪场度假区,填补了中原地区滑雪旅游项目的空白,也为改善河南冬季旅游产品结构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近几年该度假区接待旅游人次数和旅游收入成倍增长,2004年,全县接待游客249万人次,比2000年翻了3番,旅游总收入6.45亿元,是2000年的l3倍,正处在旅游目的地快速成长阶段 。

西峡板块旅游产品类型齐全,并且旅游资源数量在三个板块中具有绝对优势,虽然较高等级的旅游资源具有打造成国家级甚至是世界级旅游品牌的潜力,由于起步晚、资金匮乏尚未形成精品,品牌效应不强, 尚处于旅游发展的起步阶段。

图1:伏牛山生态旅游区三大板块旅游人数变化曲线图3.2 伏牛山生态旅游产品特点三个板块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在有限的外界条件作用下,根据资源优势、区位和市场条件,各自开发建设了代表性的旅游景区,具备了一定的旅游功能,产品结构也逐渐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