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准考证号
专 业 金融管理
指导教师
2015年 07 月
一、论文名称及项目来源
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的目的:
金融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在识别和衡量风险的基础上,对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进行控制和准备处
置方案,以防止和减少损失,保证货币资金筹集和经营活动的稳健进行。金融风险管理通过消除和尽量
减轻金融风险的不利影响,改善微观经济实体的经营管理,从而对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促进
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减少现金流动,提供安全稳定的筹资环境:制定合理目标,保障经济实体
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规范市场行为,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
研究的意义:
金融风险管理通过消除和尽量减轻金融风险的不利影响,改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经营,从而对整
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可以稳定经济活动的现金流量,保证生产
经营活动免受风险因素的干扰,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可以稳定经济活动的现金流
量,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免受风险因素的干扰,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于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金融市
场逐步与世界接轨中的中国而言,如何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业已成为影响未来中国能否从大国
走向强国的关键所在。因此,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掌握风险管理的技巧和方法,以期使中国能够顺利融
入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进程,在当今有着前所未有的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研究现状:
过去十年,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显著进展:汇率并轨,实现人民币经营项目的可兑换,并
不断采取更轻松和更对称的资本管理措施;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情况不断好转,目前已经进入相对良性
的稳健状态;金融机构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中资银行的治理结构在加速完善中;资本市场经历各种波
折,重新步入将抗发展轨道;伴随中国加入WTO承诺的到位,中国金融体系将全面开放。但是在这些成
果背后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金融风险,所以说金融创新的过程虽然规避了风险,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这是不能忽视的。
国外研究现状:
马克维茨关于资产组合选择的论文奠定了现代风险分析的基础。马克维茨认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
应该根据投资组合收益的均值与方差来分析可供选择的投资组合马克维茨的投资组合分析暗示:单个证
券的特定或特殊风险不应该根据波动性(收益率的方差)来度量。夏普和林特纳通过假设无风险资产的
存在,将投资组合方法向前发展了一步。他们认为,在所有的投资者持有无风险资产和市场资产组合所
以风险资产的价格是通过他们被包含于市场祝贺的这种方式来却定的。1973年费希尔布莱克和梅隆斯克
尔斯以及罗伯特默顿所发表的关于期权定价的两篇论文,论文使用了与马克维茨、夏普、林特纳相似的
框架,初次之外他们还有一个新的假设:所有证券的交易连续进行,而且收益率分不固定不变。
发展趋势:
当前中国金融行业已全面对外开放,金融业加大了金融创新的力度,创新业务发展迅速,金融独创
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热点。大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
风险管理意识以及重构风险管理体制和提升风险管理技术,从而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及损失的降低是我
国金融风险管理发展的大方向。
第1页
四、主要研究内容及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1.金融风险管理的概念
2.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3.金融风险的特征
4.金融风险管理的意义
(二) 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对信息科技风险认识不足
2.组织机构及岗位设置不到位
3.制度制定不完善与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4.外部制约与风险控制环节不严谨
5
.科技信息衍生品风险管理不到位
(三)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 加强我国金融风险管理人员培训学习的频度和浓度
2. 建立多种层面的防范联动协机制
3. 完善信息科技风险内控制度
4. 加快发展和完善市场
5. 加强金融监管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金融运行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认为我国金融风险产生的
根源既有类似于西方金融运行的地方,也有其独特的形成机理——我国的金融风险主要是由制度缺陷因
素导致的。防范和化解我国金融运行中的风险必须从实际出发,创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风险防范
和化解体系。为此,应该通过组织制度创新,法律制度健全和方法体系创新三方面来构筑我国防范和化
解金融风险的大堤。由于金融风险对经济、金融乃至国家安全的消极影响,各国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都
在积极寻求金融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以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识别、精确度量和严格控制。
五、已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准备论文的写作,我已浏览了大量的资料内容,主要内容如下:
[1] 刘园.金融风险管理[M].北京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05
[2] 卢文莹. 金融风险管理[M].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 宋清华,李志辉.金融风险管理[M]. 北京市: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
[4] 朱仲明.金融风险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 黄达.金融学(经编版)[M].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 孔祥毅.宏观金融调控理论[M]. 北京市: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
[7] 于涧,张松岭.金融风险管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 施兵超,杨文泽.金融风险管理.山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9] 刘金章.金融风险管理综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10] 唐纳德·R·范·戴维特,今井贤志,马克·梅斯勒. 高级金融风险管理[M].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6.10
[11] 曹龙骐.金融学[M].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