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及分析

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及分析

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及分析摘要:当前我国绿色大学建设正在向纵深发展,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对校园节能减排、创建绿色大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对位于不同气候区的9所高校进行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从绿色大学理念、绿色教育、绿色活动和绿色行为等各方面,分析绿色校园文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应从宣传、教育、管理等方面加强绿色校园文化培育,促进绿色校园建设。

0引言在校园能耗持续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建设绿色大学已成为各高校新的发展目标。

绿色大学意在将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和绿色理念渗透进整个大学校园,为社会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相应能力的人才。

我国自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提出“绿色学校”、“绿色大学”概念,将环保通识教育带入课堂,并逐步上升到高校社会责任的高度。

随后教育部联合住建部发起建立节约型校园示范项目,明确了节约型校园的方向和目标,继续推进校园节能减排工作。

这标志着绿色大学建设正从理念融入实践。

自 2007 年同济大学校园成为全国节约型校园示范建设工程后,已有200 多所高校以校园节能监管体系作为切入口分别从绿色教育、绿色管理、绿色科技等方面开展了绿色大学创建实践。

绿色校园文化是绿色大学建设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载体,也是绿色大学建设情况的外在表现。

它是广大师生在学校环境感染、规章制度导向及绿色理念教育下,长期筛选沉淀形成,具有共同价值标准、信念追求和行为规范的特殊校园文化。

目前绿色大学建设主要致力于节约型校园工作,大多是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示范项目实施力度大、发展迅速,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以绿色校园文化为代表的纵深发展收效甚微。

为此,笔者对在绿色大学建设体系下的绿色校园文化展开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绿色校园文化现状,思考制约其发展的障碍。

1调查方法为了调查在绿色大学建设过程中绿色校园文化的现状,笔者采取了问卷调查及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9 个参与校园节能监管体系示范工程的高校(见表 1)进行详细调查与统计分析,了解高校自上而下的现有建设,客观评价校园主体的绿色文化意识现状。

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绿色理念、绿色教育、绿色活动、绿色行为等四方面,全方面反映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见图 1)。

此次调研采用当场记录、填写与回收的方式,共收取有效问卷552 份,涵盖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具体分布情况见图 22调查结果分析2.1 绿色大学理念绿色大学理念是绿色大学文化的理论基础。

创建绿色大学应当先将绿色大学的理念传递给校园内的每一个人,让师生们认识到创建绿色大学的目的,明确个人在创建绿色大学中角色,从而促进绿色校园文化的形成。

通过师生对绿色大学建设的了解程度、师生在绿色大学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师生认为绿色大学创建的难点这三方面,了解师生对创建绿色大学的关注度和对绿色大学的认知程度。

根据调查统计,认为学校已开展绿色大学建设的受访者仅为56.9%,认为学校未开展绿色大学建设的受访者占40.6%,剩余2.5%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

各高校差异较大,文史类A校有95.2%的受访者知道学校在创建绿色大学,而综合类B校仅有11.11%。

这说明在创建绿色大学的过程中,各高校对于绿色大学的宣传力度不同,许多受访者不知道本校的绿色大学建设,高校对绿色大学的宣传工作仍有不足。

在绿色大学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方面,受访者比较赞成“节约资源,加强行为节能”“开展绿色社团活动,提高绿色意识”“发现身边的浪费,为节能建设献策”等方面,而对于“开展科研工作,研究节能技术”的认同度较低。

受访者认为高校在绿色大学创建中的难点主要为“缺乏学生类环保社团,缺乏相关指导”及“缺乏师、学生和校领导之间的沟通”,而不是“领导不重视”或“教师不积极”。

可见受访者愿意从多角度参与到绿色校园建设中,同时也认为缺乏绿色大学相应的教育与指导会影响绿色大学的创建。

总体来看,高校对绿色大学创建高度重视,但对绿色大学理念的宣传仍有欠缺。

2.2 绿色教育绿色教育是绿色校园文化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

绿色教育将可持续领域的相关知识融入教育和实践环节中,培养绿色人才,促进绿色校园文化的提高。

各高校在创建绿色大学过程中纷纷开设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课程,积极建立绿色教育体系。

调查从设计绿色课程参与度、示范项目了解程度及节能教育途径等方面,来辨析绿色教育体系的建设情况。

从调查结果看,如表 2 所示各校师生参与绿色课程、了解示范项目的比例均仅约 30%,可见师生参与绿色课程程度较低,对校园内的节能示范项目并不了解,当前绿色教育体系的建立并不完善。

作为宣传教育的窗口,不完善的绿色教育体系影响了绿色大学理念的普及。

许多受访者列举了他们曾选修或教授的相关课程,主要涵盖环境类、能源类、哲学类与经济类等这几大类。

各类课程大多都是专业型课程,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普通学生跨学科选修难度大。

分析统计师生相关节能知识的获取途径,结果如表 3 所示。

按照来源途径分析发现,53.2%的受访者的节能知识来源途径单一,主要为媒体、书籍及社会活动宣传三方面,而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一阵地,仅有22.3%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他们学习节能方法的途径之一。

这说明高校在开展绿色教育体系建设中仍有许多不足,受访者并没有相应的感知,在绿色教育体系中缺乏节能方法的教授与实践,节能宣传教育仍有较大的丰富空间。

统计还发现家庭内亲友教导的方式仅有13.6%,这从侧面说明目前家庭节约资源的意识还不是很强,高校的绿色行为教育、绿色人才培养将有助于社会各家庭绿色行为的促进及养成。

总体而言,目前高校绿色教育体系正在建立,并结合部分学科逐步展开。

高校通识型绿色教育有较大欠缺,校园节能宣传教育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绿色教育体系仍需不断改善。

2.3 绿色活动各类校园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师生的第二课堂。

通过调查绿色社团和绿色主题活动的参与情况,了解绿色校园活动现状,分析绿色校园文化的发展情况。

从表 4 中数据来看,绿色社团组织的参与度与其他几项相比较高,有些社团在受访者中有较强的认同感,这与已有的校园社团文化氛围有较大的联系。

根据受访者的列举,校园内开展的相关主题活动主要有讲座、纪念日活动、社团活动等,许多活动是由绿色社团推动展开的,例如水果贺卡、绿色单车行、地球一小时等。

在了解学校清洁能源或节能示范项目的受访者中,有75%表示曾参与过绿色社团或绿色主题活动,可见绿色活动对推广绿色教育、普及绿色意识有积极作用。

调查发现,几乎所有主题活动都是由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社团发起的,这种现象说明目前围绕社团展开的绿色活动较为单一,并没有形成一种文化融合在众多社团活动中。

2.4 绿色行为绿色行为是在绿色大学认识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绿色态度与习惯,是绿色校园文化熏陶个体后的重要表现,主要体现在师生对绿色管理行为(设施制度等)的熟悉度、个人的绿色行为两方面。

2.4.1用能行为的管理制度各高校在节能设施和绿色制度方面都有许多不同的绿色行为,向师生传递绿色理念,约束浪费的现象。

通过了解校园节能措施和制度,师生们可规范个人用能行为,养成节能习惯。

表 5 分析了各高校师生对本校节能措施与制度的了解情况。

从表中可以发现,仅有44.2%的受访者了解校园节能措施。

同时,结合个人对绿色大学建设的关注程度,可发现对校园节能措施越了解,则对绿色大学关注度越高,积极宣传学校的节能措施及制度有助于校园主体的绿色大学理念认识与提升。

在被问到是否了解学校能源管理制度时,仅有11.2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了解(见表 5),可见大家大多不了解能源管理制度,这与高校师生并不直接受能源管理措施制约有关。

关于学校节能措施与制度,受访者提到最多的是分时限电、节能灯具、太阳能热水等,这些都是与受访者校园学习、生活和工作紧密相关的措施与制度,而对于公共机构空调运行管理制度、节能倡议、能耗定额管理等了解较少。

总体来看,师生对学校绿色行为了解程度较低,现有的认识并不全面,这对校园节能工作与节能教育的深入发展不利。

2.4.2 个人绿色行为个人绿色行为意识是绿色校园文化在精神层面的重要表现,而个人绿色行为则是意识的外在表现。

通过调查师生的绿色行为,可分析个人绿色行为意识现状,反映绿色校园文化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受访者是否注重节约资源,统计结果如图 3 所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自身较为注重节约资源。

个人绿色行为意识的调查,主要涉及个人能耗了解情况及个人资源利用习惯两方面。

在了解个人用能情况方面,仅22.16%的受访者表示知道自己寝室或办公室的月耗电量,而仅有其中的59.5%的人能够正确填写其月用电量或用电金额;另外,仅有 8.29%的受访者知道个人或宿舍用水量,其中能填写出月用水量的仅占1/3。

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受访者对自己用能现状并不了解,能源意识淡薄,这从思想认识上阻碍了节能行为的普及。

同时,通过对空调、照明的使用习惯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式的调查,客观反映受访者的绿色资源利用习惯。

统计数据如图 4 所示,各校受访者空调使用习惯基本处于“按需开关”和“工作时间常开”之间,气候区差异对采暖工况下使用习惯影响较大。

从空调定温度来看(见表 6),冬夏季设定温度大多都没有达到民用建筑节能规范要求。

另外,从图 3 可知,照明使用习惯相对较差,处于“工作时间常开”和“全天常开”之间,大多数人对随手关灯等行为意识仍较为缺乏。

固体废弃物处理也是个人校园绿色行为中的一部分,在走访中发现分类垃圾箱和回收废纸的小贩在各大校园中最为常见,而废电池、电子用品、旧生活用品的回收则相对较少。

问卷统计发现分别有47.6%和48.5%的受访者知道校园实行垃圾分类措施和设有废纸回收人员,有37.7%的受访者表示其校园有旧生活用品回收机构,仅有19.9%和13.3%的受访者知道校园有废弃电池回收和废弃电子产品回收机构。

较健全的回收体系,较低的师生参与度,体现了当前校园个人废弃物处理行为意识的淡薄。

由以上两方面调查不难发现绿色行为方面仍有许多问题,例如师生的绿色行为意识比较不足,节能工作、绿色制度的普及度较低,资源消耗的主体意识缺乏等。

绿色校园文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绿色校园文化还未真正形成。

3建议本文通过选取各典型气候区的4类高校分别进行随机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进而了解我国部分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研究结果对明确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代表性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当前绿色校园文化发展中的几点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1)师生对绿色大学建设有初步认识,但停留在认知层面,缺乏切身体会。

高校应发挥自上而下的主导作用,加强绿色大学建设理念的全面宣传,引导师生参与到绿色大学建设中,从而为绿色校园文化的发展建立思想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