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开题报告《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
开题报告《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
三、设计(研究)方案
1.研究的背景 张爱玲像一朵凄艳的花,以她独特的魅力给世人以“苍凉的启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于张爱玲的研究,从她成名 即以开始,至今海内外学者发表众多论文及专著来研究张爱玲的生平及作品。翻开张爱玲的小说,扑 面而来的便是震撼人心的苍凉悲剧,这也就很自然地把我的研究视角引向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普通的凡人承受着时代的重负,最能反映时代生活的艰难可怕的状貌。 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里,能够最直接把握到时代最真实基本的脉搏,从而表现时代的本质。然而只有 少数作家像张爱玲这样把视角投向那些普通凡人的日常生活。本文试图从张爱玲小说悲剧性的根源、 内容体现、艺术表现三方面全方位、系统地阐述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并从中获得“苍凉的启示”。 2.研究目标 通过对本命题的研究,探究张爱玲小说悲剧性的根源、内容体现及艺术表现,深入而系统地挖掘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并从中体会张爱玲留给世人的“苍凉的启示”。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根据本篇论文的立意和研究方向广泛搜集参考文献,做到论据充足。 (2)归纳总结法,将文献所提供的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清晰的条理。 (3)比较研究法,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分析,深度发掘其异同。 4.研究步骤 (1)阅读关于张爱玲的小说和散文及关于其作品的文献和期刊,并进行分类整理。 (2)总结归纳前人关于张爱玲小说悲剧性的观点,并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 (3)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形成文本。
题目类型(打√选择)
开题报告
设计( )
论文(√)
一、文献综述
张爱玲这个创造了 20 世纪 40 年代文坛奇迹的女人,像一朵凄艳的花,以她独特的魅力给世人以 “苍凉的启示”。这个从小被目为天才,急呼着出名要趁早的女人,从她成名开始就已备受关注,至今 半个多世纪以来,海内外学者发表众多论文及专著来研究张爱玲的生平及作品。翻开张爱玲的小说, 扑面而来的便是震撼人心的苍凉悲剧,这也就很自然地把我的研究视角引向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
与指导教师沟通,进行资料的收集。 根据论文任务书的要求,浏览相关文献资料,构建思路,形成提纲
完成开题报告并上交。 按照开题报告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精读,撰写论文初稿,交指导教
按指导教师提出的意见修改初稿,直至指导教师认可。 撰写完成论文中、英文摘要以及英文资料的翻译工作,完成论文装
熟悉全文内容,草拟答辩提纲,做好答辩准备工作。
综上所述著作,为我们全面研究张爱玲及其作品提供了有益借鉴,许多专著从张爱玲小说的人物 分析、艺术分析以及创作心态角度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拟对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进行分析,主要从 悲剧性的根源、悲剧性的内容体现及悲剧性的艺术表现进行全方位分析,以期做出自己的贡献来表达 对张爱玲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二、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四、工作进度安排
1.2012 年 4 月 9 日-12 日 2.2012 年 4 月 12 日-16 日 并着手撰写开题报告。 3.2012 年 4 月 17 日-20 日 4.2012 年 4 月 20 日-5 月 15 日 师审阅。 5.2012 年 5 月 15 日-5 月 20 日 6.2012 年 5 月 20 日-6 月 5 日 订,最终定稿。 7.2012 年 6 月 5 日-6 月 15 日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典藏全集[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10:1~111. [2]张爱玲.自己的文章[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5~162. [3]周芬伶.艳异——张爱玲与中国文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5:203~290. [4]钱虹.文学与性别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4:45~48. [5]贾月玲.理梅.张爱玲情感世界的伤痕[M].北京.知识出版社.2011.1:8~41. [6]庄颖超.苍凉与华美:张爱玲论述[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12:2~270. [7]夏世清.色戒: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191~192. [8]刘川鄂.张爱玲之谜[M].北京.中国书店.2007.1:33~177. [9]任茹.王艳.张爱玲传[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0.12:95~186. [10]傅雷.傅雷经典作品[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9:154~166. [11]裴效准.红楼梦全解本[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5:35. [12]杨黎丽.爱的缺失与张爱玲文本的悲剧性[D].郑州.郑州大学.2007. [13]于婧.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D].兰州.兰州大学.2011. [14]杨美芬.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蕴[D].西安.西北大学.2007. [15] Hoyan, Carole H.F. The life and works of Zhang Ailing : a critical study[M]. Columbia. 1996:4~25.
而在香港,张爱玲的作品多次印行,但更重视张爱玲的是台湾。唐文标的资料搜集与研究引人注 目。他所编纂的《张爱玲资料大全集》和《张爱玲卷》等书,搜列了与张有关的文字、图片,并编有 作品系年,为张爱玲的研究提供了不少珍贵的材料,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水晶有幸与张爱玲在美国进行了长达七小时的长谈。他于 1973 年出版的《张爱玲小说艺术》,获 得了很高的评价,这部论著主要研究讨论张氏小说的象征与意境,有不少新见,对我们研究张爱玲小 说悲剧性的艺术表现有很大的帮助。
台大中文系教授张健先生主编过一部题为《张爱玲的小说世界》的书,这是专门研究张爱玲的研 究生的论文集。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分析两大内容,亦有很多新锐敏捷的看法,对我们研究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有很重大的借鉴意义。
(三)80 后 大陆:80 年代初,研究界解放思想,1985 年出版的钱理群等四人所撰《中国现代文 学三十年》使张爱玲第一次被列入大陆文学史排行榜。从 1987 年起,张爱玲研究论文明显增多,研究 日渐细致深入,范围更加广泛。之后还有许多从创作心态的角度把握张爱玲的文章,如宋家宏《张爱 玲的“失落者”心态及其创作》,赵顺宏《论张爱玲小说的错位意识》和潘学清《张爱玲家园意识文化 内涵解析》等等。他们都试图解析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位作家的独特人格和文风。这些对我们研究张 爱玲小说悲剧性的根源有很重大的启示和参考借鉴价值。
(二)60 至 80 年代 海外与港台:1961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教授的英文本《中国现代小说 史》出版,张爱玲第一次被写进文学史。夏志清认为“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他 准确把握张爱玲小说的特色在于“强烈的历史意识、丰富的想象、对人情风俗的熟练处理、对人物性 格的深刻揭发等”。这些对我们研究张爱玲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有很重大的借鉴意义。
本篇论文主要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本文分为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探究了张爱玲小说悲剧性的根源,分别从张爱玲的成长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红楼 梦》对张的影响这三方面寻找原因,追踪天才足迹,寻找问题答案。 第二部分从人世间的各种“情”出发,归纳总结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的内容体现。本部分主要归 结为三个方面:父母之爱的丧失、手足之情的沦丧以及婚姻爱情的变异。通过世间最真、最深的“情” 与“爱”的异化,体现世间的苍凉。 第三部分主要研究了张爱玲小说悲剧性的艺术表现。张爱玲通过悲凉意象的运用、凄艳色彩的描 绘加之以苍凉音乐的渲染使一件件极其寻常的事件有了悲剧性的诗意之美。
(一)40 年代 上海:张爱玲的名字与她最初的作品一同被读者注意,一同为文坛重视。第一篇正 式评论张爱玲创作成就的论文作者是著名的翻译家傅雷。他发表的《论张爱玲的小说》以纯正的审美 品味和艺术眼光,发现了张爱玲的独特价值。他认为张爱玲在创作技巧方面的“心理观察、文字技巧、 想象力”填补了五四以后一般创作的缺陷。傅雷对张爱玲在文字技巧方面的评论,对我们研究张爱玲 小说悲剧性的艺术表现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六、指导教师意见
七、系毕业设计( 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意见
签字: 年月日
签字: 年 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