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讲 中古英国的“民主”化

第六讲 中古英国的“民主”化


类比于自然:中世纪时人们 也喜欢用自然法则对比于社会 ,在许多著作中,国家被比作 人体,它拥有单一的‚首脑‛ 当然是天经地义的。索尔兹伯 里的约翰指出,只有头脑安全 在大多数中世纪思想家看来, 而有活力,并担当起守护者的 “要不要国王”并不是问题,在王 职责,整个有机体的幸福才可 权强大的英国尤其如此。他们主要 能维持。 关心的是“要什么样的国王”,即 也有用蜜蜂群体做比喻的。 国王如何更好地履行其职责。因此, 强调效率:‚能由一人完成 他 们 写 了 许 多 “ 君 主 镜 鉴 ( The Mirrors of Princes ) ” , 为 君 主 的事最好由一人来做,而不要 分诸数人。‛ “资于治道”,讨论君主有何权威, - 但丁《论君主制》 受何限制。
一、关于“王权有限”
3. 有关国王权威的主流观念: (3)君主的权威与功能:
对于统治者的功能,中世纪的思 想家有很多论述。 教会法学家强调统治者是正义的 施与者和邪恶的压制者; 世俗作家则将统治者视为国家目 标的引导者,认为“统治就是将国 家引向其既定的目标”。 与这些功能相应,人们常强调统 治者的神圣性,认为他是高于凡人 的,是“半神(Semideus)”;统 治者也被看作道德的楷模,掌握道 德权威,这些都使之居于至高无上 的地位,有权要求臣民的服从,引 申而为其对臣民的强制管理权。
一、关于“王权有限”
“我们宪政中的咨议性因素 (conciliar elements),及其 2. 王权观念的思想背景: 力图使国王依法行事并使臣民 (2)封君封臣关系: 的基本权利永存的特征,很大 许多西方史家认为,封君封臣关系 程度上得益于封建制度。 在国王与臣下之间建立了契约关系, „„反抗得以存在的实质 使他们相互保有权利和义务,在此 性根源在于扎根于封土的不可 意义上国王与臣下具有了平等的意 剥夺的封建权利,反抗的传统 味。他们认为这是解释中世纪一些 来自于封建野心,而以战争反 限制国王权威观念的钥匙。 对国王的权利,不过是来自于 封臣对效忠契约的解除权。‛ “契约性”定位其实经不起推敲。 --Joliffe 封君封臣关系本质上是人身依附, 其尊卑之序不容颠倒,很难说是基 王与臣民的法律关系并不是 于自愿而达成的平等的契约。 建立在契约之上的。 国王与贵族结成封君封臣关系之 - - Kern 初衷是为了适应中央政府不发达的 否定封建之制的存在 。 现状,维持其共同的统治地位,因 --Susan Reynolds 此,合作才是双方关系的主流。
一、关于“王权有限”
在中古英国,特别是13世纪左右 ,“王在法下”等王权有限的观念 确实存在于一些思想家和法学家的 论述当中。但要正确把握它在当时 的内涵,应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法? 2.关于王权的主流观念是什么? 3.王在法下如何体现? 1.法律的虚与实 自然法:最初是指部落中人人遵 守的习惯,强调法律是找到的、收 集的、或在贤人会议共同讨论制定 的。这样的法律背景下说“王在法 下”是没有疑问的。 制定法:后来颁布的各种法令、 条例都具有法律的强制力和权威。 它与国王的关系就充满变数。
一、关于“王权有限”
3. 有关国王权威的主流观念: (1)国王的必要性:
在中古西欧,国王权威的来源、 权力的界限、与臣民的关系都可能 成为争论的主题,但是,国王存在 的必要性以及在国家之上设立单独 的统治者的观念却从未有过疑问。
类比于上帝:‚既然整个世 界由上帝单独主宰,那么国家 也只能由君主一人统治。‛
11、12世纪,教皇权威迅速扩张, 英诺森三世声称在必要权理论影响深远。 教会法条文的束缚。
虽然教权一直是王权身边的阴影, 教会法学家对此加以发挥, 但是作为权力“神授”的君主,各 认为教皇在某些事务中是高于 国国王日益被思想家提到与教皇类 法律的,他是所有人的法官, 似的地位,国王观念又有了一个重 同时任何人都不能对他进行评 要来源。 判。
一、关于“王权有限”
选举:当代人自然认为选举 应当是保证国王能力的最佳途 径,然而在中世纪,人们对选 既然国王的存在是必要的,天经 举的看法并不同于现在。 地义的,那么,谁能拥有这个职位, 现实中由选举带来的混乱使 一个真正的国王如何产生呢?这便 多数思想家对选举心存畏惧。 是国王的所谓合法性问题。 选举的缺点在于要求人们在 研究者一般认为,中世纪国王的 有机会凭经验判断之前就对候 合法性由三个方面来规范,即:贵 选人的能力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族选举、世袭继承和民众认可。 ,这其实并不比继承有多少优 但是在中世纪的著作中却鲜有 势。 对这一问题的论述,特别是对选举 和认可的强调更不多见。事实上, “在中古英国,选举国王不过 自诺曼征服以来,世袭继承一直是 是一个有用的虚构(fiction) -Bryce Lyon 王位更迭的唯一准则,出身是“合 。‛ 法”的最佳理由,而选举和认可则 认可:加冕时的集会与欢呼 日渐成为古老习俗的记忆。 3. 有关国王权威的主流观念: (2)君主的合法性:
一、关于“王权有限”
3. 有关国王权威的主流观念: 以上有关国王观念的几种渊源在 现实中决不可能如此泾渭分明,而 是相互渗透,共同发挥作用的。 可以看出,其中既有限制国王权 威观念的痕迹,更有国王神圣、君 权至上观念的膨胀。不同的阶层和 利益集团会强调这些观念中的不同 侧面,从而形成了国王观念的多样 性和多元化。 在诺曼征服以来王权强大的背景 下,国王至上的观念也成为英国思 想领域的主流。 有人说,到13世纪时,法学家们 已在为君主们违背法律、习惯和个 人私权的行为辩护时毫无困难了。
国王是彻底公正的,国王的 统治是为了人民之福利,正是 这一点赋予了其统治的权利, 同时也使臣民心甘情愿地为其 服务,‚自由地‛服从他。‚ 国王是弓,人民则是箭,由国 王指向他们希望的目标。‛ -- Giles of Rome 英王是‚上帝之臣(minister Dei)”,“ 上 帝 在 人 间 的 代 理 ‛(vicarius Dei in terris)。‚英 王在世间是至高无上的,是其 王国的皇帝。‛ ‚因为平等者不能对平等者 拥有权力,所以,在王国内没 有人与国王有平等的地位,更 没有地位高于国王者。‛ -Bracton
“君主应使自己受法律约束 在君主与法律的关系上,罗马法 。事实上君主之权威乃基于法 强调君主拥有绝对权威,高于法律, 律之权威,„„” 皇帝被视为“活的法律”。 查士丁尼法典中的这一诏书 罗马法也包含着许多限制君主权 强调君主‚应‛受法律约束, 威的思想,但并不矛盾:皇帝在法 是就主观的‚意志‛而言的, 律上是不低于法的,只是在道德上 而前面的格言强调了君主客观 他被认为有责任遵守法律。 上不受法律约束的‚事实‛。
一、关于“王权有限”
2. 王权观念的思想背景: (3)罗马法的影响: 十二世纪罗马法复兴,法学家结 合现实对罗马法进行注释和研究, 为已有法律体系注入新的因素,使 古老的罗马法观念服务于现实。对 英国的政治思想也产生了明显的影 响。法学家勃拉克顿的许多思想就 来自大陆的罗马法学家。
“君所悦者即有法律之力‛; ‚君主不受法律约束‛。 这些格言都出现在查士丁尼 的法典中。在十二世纪的讨论 中,前一条格言常被作为君主 拥有立法权的根据,后者则表 明君主有废除或背离他自己或 其前任颁布的法律、否认法庭 裁决和行政命令的权利。
一、关于“王权有限”
2. 王权观念的思想背景: (1)共同体community观念: 共同体理论在罗马法和教会法中 都有重要的地位,但其根源应在原 始部落的传统当中。 共同体理论认为,国王是共同体 的代表,其权威即共同体的体现, 因此对所有成员都有效 ; 但同时,国王的权力是共同体所 赋予的,因此共同体有限制国王的 权力; 王的最高职责是保卫公共福利 共同体理论使国王被置于共 (common good),在王不能履行 同体利益的限制之下,但更现 这一职责时,共同体就有权纠正, 实的意义是赋予国王权威的公 甚至收回其权力。 共性质。
16世纪出版的勃拉克顿著作
一、关于“王权有限”
君权不让与(Inalienability)原 3. 有关国王权威的主流观念: 则:形成于13世纪。它强调君 权是一组权利:包括王的特权 (4)君主的义务与限制: 、管辖权、财政权、以及土地 君权crown: 和财富。它必须不受任何其他 本义是王冠,从12世纪起逐渐抽 人或组织的侵夺,甚至不受国 象为王的职位的象征。君权包括所 王本人愚蠢的馈赠的损害。 有继承而来且必须完整传承下去的 通过不让与原则,法学家们 王室权利。君权反映了王位连续性 强调了国王职位加于国王个人 的特点,也突出了其公共性。 君权概念的意义在于将王个人与 的限制,提醒国王是王国的‚ 王的职位区别开来,从而对王个人 守护者‛(Guardian),而非 ‚主人‛(Lord) 。 的行为构成约束。 《牛津条例》中就提到“对王和 君权不让与的原则也为国王 君权的忠诚”。 提供了保卫其权威的武器,亨 作用的有限性:主要发挥教育功 利三世在《肯尼沃斯宣言》中 能;没有人敢于在现实当中区别国 就援引这一原则否定了在动乱 王与君权。对王权有利。 中对贵族作出的所有让步。
一、关于“王权有限”
君主‚不受法律约束‛。 2. 王权观念的思想背景: 不过这一格言只意味着君主 主持公正是出于对正义的爱而 (3)罗马法的影响: 十二、三世纪西欧法学家们的观 非对法律惩戒的恐惧,并未使 点与查士丁尼法典没有本质区别。 君主可以合法地背离公义。 -John of Salisbury 君主既不受自己的法律约束,也 不受别人的法律约束,‚如果君主 将法律的权威赋予国王是安 说‘我是受法律约束的’,那他必 全的,且是必要的:‚国王不 是撒谎。‛但是君主出于自己的意 但必须被赋予武力以对抗反叛 志使自己低于法律。 -Azo 者以及威胁国王和王国安全的 国王的加冕誓言是一种‚欺骗性 外敌,而且应掌握法律以统治 的誓言‛(Falsa Vox),不论君主 臣下和平民。这样无论在平时 说什么,他都是不受法律约束的, 还是战时,我们高贵的国王都 能成功地履行职责:以力量之 但他会主动使自己约束于法律。 手粉碎强悍不逊者的狂傲,以 -Accursius 在此影响下,英国的法学著作中 公正之杖给卑贱软弱者以正义 。‛ - Glanville 也表现出国王高于法律的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