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根据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精神~我省结合本省实际~编制了《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重点推进10种优势农产品和21个优势产业带建设~实现了主要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为制定《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实施的主要成效、做法与存在的问题,一,主要成效2003年《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实施以来~全省加大工作组织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着力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提升了优势农产品整体发展水平。

1、生产稳定发展~集中度提高。

2007年全省小麦、水稻、棉花、茶叶、蔬菜、蜂产品、水产品总产量为1239.55万吨、1523.94万吨、37.47万吨、7.08万吨、2233万吨、1.43万吨、166.45万吨~分别比2002年增加69.79%、15.25%、6.12%、46.6%、18.2%、23.28%、1.88%。

油菜总产量118.2万吨、花生总产量61.81万吨~因受市场影响~面积减少~总产减少。

猪牛羊禽肉总产量— 1 —323.51万吨~持平稳定。

10种优势农产品生产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

小麦、水稻、“双低”油菜、花生、茶叶、蜂产品、水产品优势区域生产集中度由2002年的81.2%、35.0%、76.1%、70.57%、48.8%、60.3%、48.6%分别提高到83.50%、39.76%、85.82%、75.54%、65.25%、64.34%、49.17%~棉花、蔬菜、猪牛羊禽肉优势区域相对稳定~优势农产品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2、品种结构优化~产品质量提高。

优势农产品品种进一步优化~优质率不断提高。

2007年全省小麦优质率61.3%~水稻优质率68%~油菜优质率91%~分别比2002年提高了35.9个、33个和11.2个百分点~名优茶和高品质棉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畜禽良种覆盖率达86%~渔业良种覆盖率达75%~蔬菜生产基地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7%以上~畜产品瘦肉精检出率为零~水产品氯霉素检出率为零。

全省涌现出‚稼仙?牌大米、‚雁湖?牌面粉、‚丰大?牌面条、‚大平?牌油脂、‚汪满田?牌茶叶、‚福润?牌肉产品、‚女山湖?牌大闸蟹、‚百春牌?蜂产品等一大批名牌产品。

3、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龙头企业带动辐射能力增强。

全省围绕10种优势农产品~培育十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

2007年~全省龙头企业,组织,发展580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0家~省级龙头企业313家。

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150家、超5亿元的达40家、超10亿元的达15家。

全省龙头企业,组织,带动农户690万户~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全— 2 —省农民户均增收1000元。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壮大~组织化程度提高。

全省围绕优势农产品~在优势区域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着力提高农民和农业组织化程度。

2007年全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到5650个~基本覆盖了全省10大主导产业和21个优势产业带,群,~为推进农业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

5、市场开拓步伐加快~营销领域拓展。

全省已建成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近418家~其中产地批发市场160多家~有27个重点批发市场被农业部确认为定点批发市场~全面开通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

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活动~与沪、苏、浙、鲁、粤五省市签订了农业合作框架协议~与上海签订了《沪皖安全优质农产品互认协议》。

不断拓展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空间~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农业合作关系。

2007年~全省在沪苏浙地区注册、主要从事农产品贸易的公司达876家~年销售额已达340.75亿元。

其中~全省在上海注册、主要从事农产品贸易的公司达347家~年销售额已达226亿元。

6、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优势产品贡献大。

2007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56元~比2002年增加了1439元~年均增长13.59%~结束了多年低位徘徊状况~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

其中~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1820.86元~比2002年增加了516.06元。

据调查~优势区域的小麦、水稻平均亩产比非优势区域约高— 3 —160斤、220斤~农民亩均增收116.8元和162元。

,二,主要做法总结《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实施情况~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主要做法为:1、在工作布臵上~融入中心~合力推进。

为加快推进全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省委省政府在工作布臵和安排上~把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列入全省重点工作~作为各级政府行为全力推进。

一是省政府皖政“2003”56号文件批转《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印发全省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执行。

明确提出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小麦、水稻、棉花、“双低”油菜、花生、茶叶、蔬菜、猪牛羊禽肉、蜂产品、水产品10大优势农产品。

二是省政府皖政“2003”52号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配套文件~提出围绕优势农产品~在优势区域内~按照‚一个产业、一批龙头企业、一片生产基地、一个配套政策、一套工作班子?办法~建立了组织实施体系。

三是充分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

把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建设成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的发展目标充分衔接~有机地结合~重点建设淮北优质强筋小麦、沿淮优质弱筋小麦、沿江地区水稻、沿江高档棉、淮北中档棉、沿江和江淮的‚双低?油菜、皖南、大别山区无公害茶叶、淮北优质高油花生、江淮丘陵及沿淮低油花生、出口蔬菜基地、棚室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江淮地区生猪~淮北地区— 4 —肉牛、淮北地区肉羊、江淮和沿江地区肉禽、皖南山区蜂产品、沿江和沿淮地区水产品21个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以此推动全省农业走区域化、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之路。

2、在产业发展上~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立足产业整体开发~突出抓好科技进步、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产销衔接和产业化经营等五大重点环节~着力推进优势产业带建设。

一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重点发布推广水稻、小麦和油菜等主导品种146个~主推技术65项。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3642.5万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3.2亿亩次。

实施小麦高产攻关和水稻提升行动~建立小麦和水稻核心示范区800万亩~组织了省级50名专家对口指导服务小麦和水稻生产大户。

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开展农业信息服务‚三电合一?试点。

推广种草养畜,禽,、牧业清洁生产和畜禽饲养综合配套技术。

推广饲养小区规模养殖技术~实行饲养、管理、标准、防疫、良种、排污六配套。

名优特农产品品种苗种批量生产技术有新突破~产量明显提高。

二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围绕优势农产品~审定筛选制定了260项农业地方标准。

建设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18个县~各类核心示范区250多个~辐射带动标准化种植基地1070万亩~标准化畜禽养殖基地140个~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90多万亩。

三是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开展了粮、油、棉、茶等主要农产品质量普查和安全监测~建设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313万亩。

全省获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达到994个~911— 5 —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加大检疫执法力度~全省共建立24个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制定了《安徽省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全面开展鱼病测报工作~测报面积覆盖全省重点养殖区。

四是多种形式开拓农产品市场。

在上海、北京、合肥等地举办安徽名特优农产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会。

启动了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网~开展龙头企业网上招商活动。

实施皖优农产品进超市工程~扶持进超市销售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五是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强力推进‚121?强龙工程的实施~培育和壮大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带动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

2007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400多亿元。

实施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创建工程~建立了50个省级示范合作经济组织~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

3、在资源配臵上~集中扶优~强力推进。

通过规划引导~集中资源~着力推进产业带建设。

一是项目投资和资金安排上向优势产品和区域倾斜。

在申报农业部项目和省安排资金时~重点支持10种优势农产品和21个优势产业带项目建设~安排优势农产品和区域的项目占国家和省投资的95%以上。

二是组织实施良种补贴。

2007年全省共组织实施小麦、水稻、油菜、棉花四大作物良种补贴。

其中~水稻和油菜实行普惠制直接补贴。

水稻补贴面积3446万亩~补贴资金4.65亿元,油菜补贴面积1111— 6 —万亩~补贴资金1.1112亿元。

小麦和棉花良种补贴实行政府采购优惠价供种方式。

小麦补贴面积1100万亩~补贴资金1.1亿元。

棉花补贴面积200万亩~补贴资金3000万元。

三是认真落实农机购臵补贴政策。

全省重点补贴了水稻插秧机、小麦精少量播种施肥机、免耕,旋耕,播种机、深耕深松机、稻麦联合收获机、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机、谷物烘干机等~发放补贴资金15574万元~拉动农民投入11.35亿元~补贴各类先进适用农业机械41000台。

四是整合资金~保证重点。

2007年省财政产业化扶持资金6000多万元~重点扶持10大主导产业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

安排良种良法配套资金7900万元~建设小麦、水稻核心示范区。

安排农产品优质化工程500万元~用于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

安排310 万元重点建设23000个畜禽规模化养殖小区,场,。

建立禽流感防控专项资金3120万元~扶持禽业龙头企业发展。

安排农产品进超市工程400万元~扶持优势农产品进超市。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全省推进优势农产品布局~加强产业带建设~全面提高了农产品竞争力~提高了农业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可喜成效。

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带建设运行机制和目标体系研究不够~工作着力点不够清晰。

二是引导资金投入不足~没有专项建设资金~难以从根本上调动各地积极性~全面推进重点环节的各项建设。

三是龙头企业、农— 7 —民合作经济组织在产业带建设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全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强化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发展优势产品、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区域块状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布局优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全省各具特色、科学合理、区域明显、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新格局~全面提升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