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案例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案例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案例分析
摘要:自我国证券市场成立以来,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现象层出不穷,极大的影
响了会计报告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归纳总结了上市公
司财务舞弊所采用的一些主要手法,以期对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起到帮
助。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舞弊 舞弊手法
一、利用关联关系进行财务舞弊
(一)将有关费用向关联公司转嫁
有些上市公司常常会通过改变费用分摊的标准和方式来增加利润。如蓝田股
份2000年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广告费用是由中国蓝田总公司投放的,但实际
上蓝田股份的饮料产品通过集团公司销售网点销售的仅占全部销售量的I.996。
可见,蓝田股份利用集团公司分摊高额广告费用支出的方法达到虚增利润的目
的。
(二)转让资产
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不良资产转让给关联企业,或关联企业将优质资产
低价卖给上市公司等。广电股份1997年1 1月将6926万元的土地以21926万元的价
格转让给其母公司,确认了15000万元的收益,同年12月又将账面净资产为1454
万元的一家下属公司整体产权以9414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其母公司,确认了7960
万元的营业外收入。仅此两项交易就带来了22960万元的收益,占该年度利润总
额9733万元的235.9%。
(三)股权投资和转让
一些上市公司,特别是一些sT公司常通过转让股权甩掉包袱,产生投资收益。
如华源西下属的上海华源格林威实业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购入山东安丘蓝天纸
业集团有限公司股权时,将实际受让价格1872万元虚列为9000万元,虚增长期投
资和2004年年初未分配利润7128万元。
(四)利用委托经营操纵利润
例如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委托关联企业经营,定期收取高额回报,或关联企
业将稳定的高获利能力的资产以较低的收费交上市公司托管经营。如sT东海在
2000年通过委托经营大股东的资产,所得收入占到利润总额的75%。
(五)关联购销业务
上市公司以高价或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与其关联企业进行购销活动,通过价
格差实现利润转移。如湖北宜化在1998年通过非公允关联购销获利7215万元,占
其净利润的75%。
二、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财务舞弊
会计政策是公司、企业组织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不
同会计政策会导致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的差异。
(一)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粉饰利润
资产减值准备规定的八项减值准备,由于计提比例由管理层估计而成,因而
存在着很大的利润操纵空间。以2003年的南方证券为例,2004年1月,在南方证
券被中国证监会接管后,2003年的年报披露中,不同的股东(指上市公司股东)
对其计提的减值准备有着很大的差异,为不同股东操纵利润提供了一大法宝。
(二)选择不恰当的收入确认政策,常常采取提前确认收入的手法
如天津磁卡公司披露,公司与吉林天洁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
天洁)签订合同书,向吉林天洁提供价值1200万元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和价值I 100
万元的软件系统、技术资料和技术服务,至年末,公司将吉林天洁支付的1100
万元作为软件系统及技术服务收入记入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经查,截止审计报告
日,该合同硬件部分尚未履行,天津磁卡在合同尚未履行完毕的情况下,将1100
万元确认为收入,属提前确认收入,形成等额虚增利润。
(三)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与长期资产购置无关的借款费
用,可以资本化,等到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后才计入当期损益。然而,上市公司却
常常通过滥用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来调节利润。
三、掩盖交易或事实
由于财务报表只能提供货币化的定量财务信息比报表资料更详细、更具体的
信息一般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体现。但目前公司出于粉饰报表的目的,在报表附
注中通常掩饰交易或事实。
(一)隐瞒委托理财和担保事项
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财和担保,应以附注的方式在报表说明中披露。而银鸽投
资将委托其他公司管理的1.2亿元几乎全部购进银广夏股票,当期限即将到期时,
对方却无力还款。投资者只得尝受信息不知情的苦果。
(二)隐瞒公司存在未决诉讼的事实
诉讼事项是重大不确定性事项,对其隐瞒会使投资者对公司的现状缺乏足够
的认识而面临投资风险。如渤海集团兼并的济南火柴厂欠工行贷款本金和兼并前
利息合计1787万元,集团与银行就此发生诉讼的情况下,未计提此笔贷款利息,
也未计提利息,导致年度财务报告中存在虚假数据。
(三)隐瞒重要资产不能创利的事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