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伊利亚特》人物形象的人本主义精神

《伊利亚特》人物形象的人本主义精神

《伊利亚特》人物形象的人本主义精神内容提要 :《伊利亚特》塑造了40多个英雄形象,每个英雄都是许多充满生气的性格特征的总和。

史诗通过英雄形象的塑造,热情讴歌了他们对群体利益的高度责任感和为了个人荣誉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赞扬了他们在战场上奋力搏杀,勇敢无畏、拼搏与奋争的精神;他们用有限的生命抗拒无限的困苦与磨难,在短促的人生中使生命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展现自身的价值,体现着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对现实人生的肯定;史诗中的人物都鲜明生动、真实感人,他们的言行表现出的是真实的人的思想感情,体现了史诗对人的情感本身的肯定。

在这些英雄人物身上,不仅充分地展现了多姿多彩的人格魅力,而且较完整地代表了古希腊的人本主义精神。

关键词:《伊利亚特》、人物形象、人本主义《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荷马史诗》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

”⑴它所包含的丰厚的内涵直到今天“仍然能给我们以艺术享受”⑵读《伊利亚特》,我敏悟到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史诗中“活着”许许多多鲜明生动的“英雄”人物,他们无疑是丰富多彩的古希腊文化结出的硕果。

在他们身上,充分地展现了多姿多彩的人格魅力。

史诗中的英雄们以健康的体魄,过人的才智和勇武克服着自然的暴力,人间的强敌,而象征着崇高伟大的人格,成为古希腊世界所崇尚的忠于理想的人格楷模和为人的尺度。

我们把史诗中人物言行所显示的人格精神概括为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特点的人本主义。

作为史诗重要组成部分的《伊利亚特》,通过史诗中那鲜活的人物形象,我真真切切的感悟到了古希腊文化的人本主义精神的无限活力。

首先,通过人物群像的塑造,体现了古希腊人的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崇高理想。

《伊利亚特》塑造了以阿喀琉斯为首的一群叱咤风云、英勇善战的英雄。

尽管这些人物各有不同的性格、经历和个人意识,但最终个人意识都或多或少的让位于集体利益,他们总是把荣誉看得高于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如作品中阿喀琉斯甘冒“短寿”的危险参加征伐特洛亚,是为了氏族集体,而不是为了个人,是履行氏族成员的义务,而不是为了个人发财。

他在与阿伽门农争执的时候,怒斥阿伽门农的一段话,就阐明了这一点。

他说:“就我而言,把我带到此地的,不是和特洛伊枪手打仗的希愿。

他们没有做对不起我的事情,从未抢过我的牛马,从未在土地肥沃、人丁强壮的弗西亚糟蹋过我的庄稼。

可能吗?我们之间隔着广阔的地域,有投影森森的山脉,呼啸奔腾的大海。

为了你的利益,真是奇耻大辱,我们跟着你来这里,好让你这狗头高兴快慰,好帮你们,你和墨奈劳斯,从特洛伊人那里争回脸面!”⑶这就是说阿喀琉斯率部参战,是响应阿伽门农这位精神领袖的召唤,是履行氏族人的神圣职责,是为了捍卫希腊氏族的利益。

在这场争执中,阿伽门农强夺去阿喀琉斯的女俘,使阿喀琉斯怒而退出战争。

因为这个女俘,对于阿喀琉斯来说是他英勇作战的奖赏,是他英雄的荣誉。

可以说,阿喀琉斯的愤怒实际上是他对氏族英雄荣誉和个人正当利益的维护。

阿喀琉斯拒绝参战导致希腊盟军节节溃败,几乎覆亡,直到他的好友帕特罗克洛斯为了拯救希腊人,身穿他的盔甲,立功阵亡。

朋友的死使他意识到自己对朋友、伙伴、同胞的责任。

虽然阿喀琉斯对阿伽门农的愤怒并没有释怀,但他克制自己的愤怒不顾死的威胁,毅然出战,为亡友报仇,履行自己的责任。

我认为,这种责任感的核心就是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

另一个更出色的代表着这种崇高理想的人物是特洛亚英雄赫克托耳,这是一个十分感人的氏族英雄将领,他作战勇猛,指挥英明,视保家卫国为己任。

与阿喀琉斯相比,赫克托耳更具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他预感城邦可能被毁灭,自己将要阵亡,妻子就要沦为奴隶,但他深深明白自己的职责,决不肯向懦夫一样逃避战斗,而遭人耻笑。

《伊利亚特》第三卷描写他辞别了妻子勇敢上阵的情景,是史诗中写得最动人的片段之一。

他的妻子安德洛玛开劝他不要上阵了,因为万一他牺牲,自己就会成为寡妇,抱在怀里的小儿子也不免要遭殃。

但赫克托耳说:“我也在考虑这件事情,夫人。

但是,如果我向懦夫似的躲避战斗,我将在特洛伊的父老兄弟面前,在长裙飘摆的特洛伊妇女面前,无地自容。

我的心灵亦不会同意我这么做。

我知道壮士的作为,勇敢顽强。

永远和前排的特洛伊壮勇一起战斗,替自己,也为我的父亲,争取巨大的荣光。

”⑷在他身上,尽社会义务的愿望比对家人的情感更强烈,荣誉比生命更可贵。

这种群体利益的高度责任感和为了个人荣誉而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正是这个形象的特色。

也是所有希腊英雄共有的基本特征,虽然其中一些人物有独特的个性,但无论是个性的差异,还是他们处在相互敌对的一方,都没有因战争的成败影响到英雄基本性格的格调。

反之他们都以自身的形象存在证明了自己同样具有古代英雄共同的品质。

作品中这种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崇高理想,体现了古希腊人本主义最基本精神的品格之一。

其次,通过人物群像的塑造,体现了古希腊人的勇敢无畏,拼搏与奋争的精神。

勇敢无畏,拼搏与奋争的精神不仅是古代战争中人们赖以取胜的必备因素,更是英雄们的最高美德。

无论古今中外,年轮更迭,勇敢拼搏永远是人类共同的、永恒的美德之一;也是人本思想的核心之一。

这种人类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在《伊利亚特》的英雄身上一览无遗。

如《伊利亚特》的第二卷,诗人热情洋溢地歌颂了阿伽门农的神勇。

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一举杀死八名大将,敌军全线崩溃。

“阿特柔斯之子紧追不舍,声嘶力竭地喊叫,克敌制胜的手上涂溅着泥血的斑迹”⑸特洛亚英雄赫克托耳在神灵的帮助下,重整大军,两军严阵以待,此时又是“阿伽门农一马当先,试图远远地抢在别人前头,迎战敌手。

”⑹在力杀对方勇将伊菲达马斯的时候,死者的兄长科昂投枪击中了阿伽门农。

“全军的统帅阿伽门农全身哆嗦,但尽管如此,他也没有停止攻战。

”⑺他杀死科昂,继续向前:“阿伽门农依然穿行在其他战勇的队伍,继续奋战搏杀,用铜枪、战剑和大块的石头,热血仍在不停地冒涌,从枪矛扎出的伤口。

”⑻荷马运用了这类精确的细节描写,体现了英雄人物的英勇无畏。

阿喀琉斯、赫克托耳也都靠勇敢拼搏去战斗,去夺取胜利,去获得自己的荣誉。

更可贵的是人们敢于向神挑战,狄俄墨得斯就拔剑刺向美神阿芙罗底忒,还刺伤了战神阿瑞斯的肚子。

再有,在《伊利亚特》叙述性的语言里,在他的人物语言中,在他刻画人物的行动时,甚至在描绘一景一物(如丝织品、绸缎绘绣、雕刻作品和盾牌军械等)都始终体现出了对战争和参战双方的肯定与歌颂。

人们在《伊利亚特》中看到的是战争被当成了一种既光荣又有利可图的职业来肯定,正如修昔底德曾说的:古希腊人和沿海蛮族“在那个时候,这种职业完全不认为是可耻的,反而当作是光荣的。

”⑼史诗对战争双方的肯定,实际上正是通过交战双方“英雄”群像的刻画来展示人类所尊崇的英勇无畏、拼搏与奋争的精神。

在这里战争不仅仅是杀戮、流血、残酷,而更是神圣的:在生死搏斗的战场上,交战双方可以握手言欢、互赠礼品,连被杀者的亲人也在与杀人者举杯共饮。

战争,这个人类的恶魔,他的残酷和血腥的面孔被模糊了,鏖战流血的场面变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无论是敌是友,只要具有勇敢无畏的精神,就可受到尊敬。

阿喀琉斯为赢得这样的尊敬选择了搏斗于战场的命运;赫克托耳也为此义无反顾、视死如归。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通过英雄群像的言与行,它使史诗浸染上了一种厚重的文化底色。

从宗教看来,史诗里大量有关神的描写,充分的反映了古希腊人的多神论宗教观,并表现出古希腊人对神的独特的态度。

在古希腊人看来,神不过是大写的“人”。

他们并非是遥远的,万能的,使人恐惧的。

相反,古希腊人却让神具有与他们同样的种种属性——同人一样的身体,同人一样的弱点和需求:彼此争吵,需要吃喝与睡眠,和人混杂一起,甚至与人间偷情,生育后代等等。

总之,古希腊人的宗教礼仪、习俗也是通过“英雄”群像的言与行,在史诗中以人神合一的世俗图画和“英雄”群像,折射出希腊文化所蕴含的冒险,拼搏与奋争的精神风范。

《伊利亚特》将这种人类的勇敢无畏,拼搏与奋争的精神置于史诗的中心,竭尽全力予以肯定,是对人本主义思想更深层面的弘扬。

再次,通过人物群像的塑造,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对现实人生的肯定。

《伊利亚特》中大量的描写都集中表现在人生的苦难,人生的困扰;即使王公贵族,他们不仅难逃死的威逼。

无休止的战场上的拼杀,更使死亡时时悬在每一个人的头顶上。

同时,人人也超脱不了人生“苦海”的种种磨难,阿喀琉斯是如此,赫克托耳亦是如此。

然而,从《伊利亚特》中这些英雄的必死的归宿和历经的磨难,我们看到史诗对人生命价值的肯定和赞颂。

当希腊联军的第一号英雄阿喀琉斯面对命运的两种安排,即使他明知道自己将被一人放倒,在战斗中,用投枪,或是离弦的箭镞杀死。

他选择的仍是:抗争平庸,奔赴沙场,奋斗建功。

既是死,也渴望轰轰烈烈。

他的人格魅力就在于以享乐和挑战的人生姿态,面对现实人生中的种种艰辛与磨难。

尽管神谕告诉过他,杀死赫克托耳后,他自己也将死亡。

因此,杀死赫克托耳就意味着拥抱死神。

尽管如此,阿喀琉斯还是毫不踌躇地杀死了赫克托耳,勇敢正视了自己的命运。

同样,赫克托耳明知道阿喀琉斯更强大,并且神告诉过他,要避免与阿喀琉斯作战,因为这个人是他命中注定的克星。

可当带着复仇狂怒的阿喀琉斯已经逼近特洛伊城下时,尽管高城上传来母亲令人揪心扯肺的呼唤,他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面对死神。

史诗里英雄们知晓他们的使命,他们的归宿;那是战斗的人生。

正如俄底修斯慷慨陈词的那样:“……我们,按照宙斯的意志,历经残酷的战争,从青壮打到老年,直到死亡,谁也不能幸免。

”⑽但是,英雄们并没有悲观失望,消极颓废,也没有贪生怕死,畏缩不前。

而是始终处在一种尽量去表现自己,尽量去抗争之中。

他们依据自己的力量去与神主宰的一切,与命运安排的一切拼搏,甚至明知胜负的命运被宙斯把握着,英雄们也要一刀一枪,凭藉自己的力量抗争到底,哪怕被“神谕”告知自己将死,也决不后退。

这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格精神,这种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体现出希腊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对现实人生的肯定。

还有《伊利亚特》中的人们积极投身战争,建功立业,人们参加各种竞技活动,豪饮高歌,狂欢取乐和英勇拼杀,这正是人们对现实人生的强烈兴趣的流露。

我们看到的阿喀琉斯的盾牌上,其图案就有平和的城廓,优美的田园风光,愉悦的歌舞,轻松的放牧;同时,也有围城攻占,血腥杀戮的场景。

它是一块用于征战沙场的盾牌,又是一幅讴歌和平生活的图画,也是一曲赞美英勇建业勇士的颂歌。

史诗对阿喀琉斯这块盾牌的描绘,洋溢着对人间美好生活向往的激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正是因为史诗对于人类,对于现实世界报存有这样积极的态度,所以史诗的基调是乐观健康的。

史诗中表现出来的蓬勃的朝气和乐观、健康的思想,正是处于童年时期的人类对于世界,对于自己都充满着信心的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