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高效训练(三十五)

2019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高效训练(三十五)

课时提能演练(三十五)(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生态捕虫板(又称黄板或粘虫板)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了不含任何有毒物质的粘合剂(机油加入少量黄油)的黄色硬塑板。

根据某些昆虫成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杀害虫的成虫。

此过程传递信息的种类是( )A.化学信息B.物理信息C.行为信息D.其他信息2.(2012·淮北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B.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物理信息只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传递C.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作用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3.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且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4.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B.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是人们对信息传递的应用5. (预测题)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6.(2012·安庆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强C.不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7.贝加尔针茅草原,部分地区开垦为玉米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轻度放牧不会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玉米田抵抗力稳定性比贝加尔针茅草原高C.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弃耕一段时间后,该地区不可能恢复为贝加尔针茅草原D.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为玉米田不属于群落演替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B.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自我调节能力越小C.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自我调节能力越大D.恢复力稳定性越高,自我调节能力越大9.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下列四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10. (易错题)在建设“森林城市”时,欲通过人工造林使荒坡逐渐演替为森林。

下列对演替过程中图中曲线Ⅰ和曲线Ⅱ的生物学含义的描述全都正确的是( )A.Ⅰ为土壤中的有机物量,Ⅱ为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程度B.Ⅰ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Ⅱ为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C.Ⅰ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Ⅱ为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性D.Ⅰ为群落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Ⅱ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11.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缸,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

下面列举了设计生态缸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A.缸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缸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应定时向缸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D.缸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12.以下关于构建人工微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B.提供的生物应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C.把人工微生态系统放在阳光直射环境中即可D.达到稳定状态的微生态系统内的生物数量会有波动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13.(9分)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

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量不到0.01 mg,但雄蚕蛾却仍可对其作出反应。

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

材料二在防治害虫上,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效果显著。

其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

(1)材料一说明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________信息,而不是________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

(2)材料一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___________。

(3)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说明性引诱剂具有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害虫种群的________率下降,降低对作物的危害。

14.(16分) (2012?芜湖模拟)内蒙古大草原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现已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乙代表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的生物中,含能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的食物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猫头鹰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猫头鹰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y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一个生态系统的x与y越大,该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来说,增加生物的种类,可以提高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这应用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15.(15分)(探究创新题)请回答下列问题:Ⅰ.蜜蜂是一种群居的益虫,蜜蜂的筑巢、采粉酿蜜等行为以及“语言”等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1)蜜蜂中的侦查蜂可在发现蜜源后,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如果侦查蜂跳“圆形舞”,则表明蜜源的距离很近,一般在百米之内。

这种信息是__________。

(2)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朵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这种关系在生态学上为_________。

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信息传递可以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Ⅱ.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我们可以进行模拟探究实验。

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所用的实验材料有蜜蜂100只,1枝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花儿,白纸,剪刀,染料,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

(1)第1、2组实验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组的“模拟花”在颜色、气味和外形上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三组“模拟花”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时,写出两条应该注意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组实验测量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解析】选B。

昆虫成虫的趋黄特性是依据黄色而非粘合剂,因此此过程传递信息的种类属于物理信息。

2.【解析】选C。

A选项,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也有利于草的更新与分蘖;B选项,物理信息也可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传递;D选项,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3.【解析】选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些是来自无机环境,如物理信息中的光。

4.【解析】选A。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发生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个体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范畴。

【方法技巧】有关信息传递的分析(1)范围: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

(2)方向:信息传递通常为双向传递。

5.【解析】选A。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据图可知,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6.【解析】选A。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越弱;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7.【解析】选A。

玉米田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较少,抵抗力稳定性比贝加尔针茅草原低。

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为玉米田生态系统后弃耕,由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该地区可能会恢复为贝加尔针茅草原。

8.【解析】选D。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方法技巧】影响自我调节能力大小的因素(1)自身净化能力——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2)完善的营养结构——自身的反馈调节,维持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相对稳定。

自我调节能力与自身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呈正相关,与抵抗力稳定性呈正相关,与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

9.【解析】选D。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若生物成分一样多,则生产者种类越多,越稳定。

10.【解题指南】1.考查实质:通过分析曲线图的生物学含义,考查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2.解题关键:理解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态系统中各成分量的变化规律。

【解析】选C。

土壤中的有机物量和微生物数量不断增加,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不断增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其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强,恢复力稳定性不断减弱,群落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不断增加,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性也不断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