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借款合同与不可撤销担保书效力的正确判定
2220093723 海商法三班付露月
我的观点是:钱璟公司与招商银行的借款合同为无效合同,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52条第(一)项:“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威达公司向招商银行签订的不可撤销担保书为无效担保,依据有:(1)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对于国内企业、银行之间的独立担保采取否定的态度,不承认当事人对独立担保的约定的法律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屡次以判决的形式,否决了独立担保在国内运用的有效性;(2)《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五条:“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
一、审判案例的详细内容
案由:借款合同纠纷
案情:2001年10月25日,上海钱璟国际货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钱璟公司)与招商银行上海分行新客站支行(以下简称招商银行)签订借款合同一份,约定钱璟公司向招商银行借款人民币900万元,贷款种类为流动资金贷款,借款期限至2001年11月5日至2002年11月5日止,借款利率为年息6.435%,按季结息,结息日为每月的20日。
钱璟公司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按时足额偿还贷款与利息,如钱璟公司未能履行借款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招商银行应按照该合同规定要求钱璟公司提前归还贷款或停止支付钱璟公司尚未使用的贷款,借款合同还约定了其他条款。
同日,上海威达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达公司)与钱璟公司达成协议,为钱璟公司作担保,并向招商银行出具了不可撤销担保书一份。约定威达公司为钱璟公司的借款合同提供连带责任保证,保证的范围为借款合同项下的全部债务,包括借款合同项下贷款人民币900万元和利息、罚息、违约金及其他一切有关费用;如招商银行依约提前收贷,不影响其依担保书承担担保责任等。合同签订后,招商银行于2001年11月5日向钱璟公司发放900万元贷款。因钱璟公司至2002年6月20日结息时尚欠利息118,998.90元,招商银行遂诉至法院。
另,2002年7月,一审过程中,威达公司向上海公安局举报钱璟公司骗取贷款担保,公安机关于同年7月18日立案侦查。威达公司将该情况书面告知了一审法院,并辨称钱璟公司与招商银行间实际存在勾结,串通骗取威达公司担保事实申请法院终结审理,将本案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基于以上事实,一审法院(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涉案借款合同、担保书均为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依法成立并具有法律约束力。根据合同约定招商银行提前收贷的前提条件已经成就。至于招商银行诉前未向威达公司发出书面索偿通知书,并不影响威达公司依约承担连带担保责任。招商银行请求钱璟公司归还借款本金并支付利息、逾期罚息,以及威达公司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符合合同约定,应予以支持。至于威达公司关于招商银行于钱璟公司存在勾结、窜通骗取威达公司担保事实,本案应移送公安机关处理以及终结本案诉讼之称,缺乏法律事实及根据,不予采纳。
威达公司不服一审判决,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在二审中,威达公司提供了公安机关在侦查中队钱璟公司所作的审计报告及有关财务凭证,以此证明钱璟公司用虚假的资产负债表骗取了银行贷款与威达公司的担保;900万元放贷后,付款凭证载明用途为付运费,但实际用于归还浦发银行的旧贷,招商银行对此是明知的。
基于以上事实,2002年10月31日,二审中,二审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对于威达公司提供的公安机关在侦查中对钱璟公司所作的审计报告的有关财
务凭证,二审法院认为:威达公司虽提供审计报告主张钱璟公司以虚假的资产负债表骗取了银行的贷款,但不能证明钱璟公司申请贷款时使用了该报表,并因此获取了招商银行的贷款,即使钱璟公司用欺诈手段与招商银行签订借款合同,该合同也仅是可撤销合同,作为债权人有权选择行使撤销权或者主张合同权利。现债权人招商银行主张合同权利并无不当。威达公司虽称钱璟公司也是用该报表骗取其进行担保的,但不能证明招商银行知道或应当知道钱璟公司骗保的事实,也不能证明招商银行与钱璟公司有串通骗保的行为;威达公司提供的900万元的财务凭证虽反映该款用于归还旧贷,但并非归还招商银行的贷款,而该款的使用情况与本案纠纷不属于同一法律关系,况且威达公司与钱璟公司又存在互保关系,故原审判决认为本案应属民事纠纷,并根据合同约定做出处理,并未违反法律规定,应属正确,威达公司认为本案涉及刑事犯罪应移送至刑事部门处理的上诉请求,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之后,上海复兴明方会计师事务所受上海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总队委托,于2002年12月10日出具了复会师业第2236号审计报告。该报告载明,钱璟公司自1999年1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间,向招商银行等银行借款合计382,499,048.44元。将银行资金划至境内外关联公司金额138,296,955.32元;用于归还前期银行借款金额176,510,000元;用于正常经营资金67,692,093.12元。尚未归还本金合计余额135,659,048.44元(含本案系争900万元贷款)。
2004年3月19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认定:1999年1月至2002年6月期间,钱璟公司向威达公司等四家公司提供了由其财务童敏芝负责制作的虚假财务报表,骗得上述四家公司的信任,并先后签订对等担保协议。钱璟公司以支付运费、付税等名义先后向招商银行等六家银行申请贷款,有童敏芝向银行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等资料,在威达公司等四家公司为其担保的情况下,向上述银行骗取借款总额为3.6亿元(含本案系争900万元贷款)。上述资金中除用于钱璟公司正常经营费用和归还前期贷款外,其中1.3亿余元钱璟公司以虚构名义的方式打入其境内外关联公司,至案发无法收回,并对公司账目进行非法处理。该刑事判决认为,钱璟公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用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等方法,骗取钱款折合人民币1.3亿余元,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经构成合同诈骗罪。
之后,威达公司不服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二审判决,向检查机关提出申诉。
基于以上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认为: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导致适用法律错误,且违反法定程序。(一)、终审判决认定涉案借款合同及不可撤销担保书均为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缺乏证据证明。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确认,钱璟公司以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的方式签订对等担保,向银行借款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钱璟公司以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的欺骗手段,骗的威达公司与招商银行的信任,使威达公司像招商银行出据不可撤销担保书,自己与招商银行签订借款合同的事实中,招商银行、威达公司签订上述合同的行为均是被诈骗而为,显然并非本案当事人各方的真实意思表示。
(二)、终审判决认定本案借款合同及不可撤销担保书为有效合同系适用法律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本案中钱璟公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采用提供虚假财务报表。虚构用途等方法,骗取900万元借款的事实,已被生效刑事判决确认构成合同诈骗,借款合同及不可撤销担保书并非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钱璟公司以签订借款合同及骗取威达公司出具不可撤销担保书为手段,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其行为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