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康复治疗

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康复治疗

2010年8月 第22卷下半月第l6期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 s Health Aug.2010 Vo1.22 SHM No.16 

【康 复】 

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康复治疗 

梁玉华,梁艳华 

(吉林省第一荣军医院,吉林公主岭136100) 

【关键词】脑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康复治疗 

doi:10.3969/j.issn.1672—0369.2010.16.037 

中图分类号:11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0369(2olo)16—2098一o2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该病致残率高、康复 

治疗时间长。患者对治疗配合好坏,直接影响康复治疗的效 

果。因此,心理护理与康复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总 

结我院12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 fl,理护理与康复治疗。 

1急性期 

急性期患者意识一旦恢复(脑梗死患者多无意识障碍), 

发现自己瘫痪、失语时,可表现为悲观失望、精神萎靡、性格 

由刚强变得脆弱,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本文120例患者中 

有48例出现上述心理障碍,占40%。这类患者大都是有文 

化的干部和知识分子,对脑血管病有一知半解的知识。部分 

患者焦虑不安,容易激惹,性格由温柔变得急躁,希望医生能 

药到病除,短时间内回到工作岗位。本文120例患者中6o 

例出现上述心理障碍,占50%。这类患者大都是文化水平较 

低的工人和农民,平时对疾病不了解。部分患者是悲观失望 

和焦虑不安交替出现,即有时孤癖、抑郁,对家属一言不发, 

甚至对医生和护士的询问也不愿回答。有时主观急躁,易激 

动,对家属和医护人员发脾气。本文120例患者中12例出 

现上述心理障碍,占10%。根据应激学说,机体受到环境因 

素(疾病为内环境因素)刺激时,如刺激达到一定程度即机体 

处于应激状态,因而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及生化改变, 

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分泌增加,使 fl,率增快、血压升高。此 

变化增加心脑的耗氧量,甚至引起脑再次出血、加重脑水 

肿 j。所以,对急性期患者心理护理重点是尽可能使患者以 

平稳的心理状态平安地渡过急性期,改变患者悲观绝望或焦 

虑不安的不平衡 fl,理,即在信念上由悲观变为有希望,在意 

识上由懦弱变为坚强,在情绪上由紧张、易激惹变为稳定。 

要达到此目的,单靠护士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温柔是不 

够的,必须有医生的紧密配合,如保护性医疗制度、有力的治 

疗措施等。在脑血管病的急性期,多数患者表现头晕、头痛 

等脑水肿症状,及时给予20%甘露醇脱水,必要时加用小量 

镇静剂,使患者感到疾病短时间内有好转,情绪就容易稳定 

下来。 

2恢复期 

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患者的病情逐渐恢复, 

对康复充满希望,急切盼望失去的功能尽快全部恢复。当偏 

瘫的肢体运动恢复到一定程度、失语患者开始有含糊不清的 

言语时,恢复速度开始减慢或停止,患者的情绪会再度低落、 

2098 重新失去信心,表现为忧郁、烦躁、自卑,甚至拒绝治疗。在 

急性期,一切生活都由护理人员帮助,患者产生惰性心理。 

进入恢复期后,尽管某些神经功能逐渐恢复,也不愿活动。 

针对这些心理活动,必须使患者明白疾病是能治愈的,但需 

要的治疗时间长。因此,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晓之 

以理,动之以情,不急躁、不厌烦,精心护理。必要时请已痊 

愈患者给患者以现身宣教,使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 

2.1偏瘫步行训练偏瘫是脑血管病最多的障碍,本文120 

例患者中偏瘫104例,占97%。因此,步行康复是独立生活 

的重要步骤。脑血管病患者是否能恢复到独立行走,主要取 

决于病情的轻重,也与恢复期积极、有计划的训练密切相关。 

步行训练应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对瘫痪有足够认识,防止 

勉强行走而跌倒。尤其是后顶叶病变患病者容易出现体象 

障碍,更应引起注意。先进行平衡训练。开始床上坐,后双 

腿下垂坐于床边,再下地坐椅子,每次坚持10—15分钟,然 

后练习站立平衡。其步骤为:①站立练习:可分为助手辅助 

站立、扶杖站立、坐椅站立。站立时身体左右转动和前后倾 

斜。②迈步练习:重度偏瘫患者由助手协助步行,多采取瘫 

痪的下肢(在脚上)拴一根绳子,当患者想迈步时,助手协助 

往上提绳,使瘫痪脚能迈步。这种方法,患者很容易接受,好 

似本人真的会走了而由衷高兴。中度偏瘫患者在床边或扶 

墙训练,轻度偏瘫患者可借助扶手训练。③上下台阶练习: 

走平路练习平稳后,开始上下台阶练习。在步行训练时,令 

患者进行瘫痪上肢训练,从生物发展史看,上肢活动,特别是 

手指的精细活动慢于下肢,患者会因上肢活动晚而失去信 

心。护理人员必须鼓励患者,调动患者心理能动性,遵循先 

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变被动训练为主动训练。上肢训 

练的顺序是先活动手指,后持生活用品,再教患者用健身球。 

逐步训练手指的灵活性。 

2.2 日常生活动作训练脑血管病患者大多遗留轻、中、重 

度偏瘫,给独立日常生活带来困难。必须鼓励患者进行日常 

生活动作训练,如饮食动作、洗漱训练,更衣动作、大小便自 

理训练,洗澡等。在日常生活训练中,必须有护理人员的耐 

心热情指导和家属的协助。 

2.3言语障碍的康复脑血管病患者可有各种类型的语言 

障碍,本文语言障碍21例,占17.5%。护理人员必须耐心、 

(下转第2120页)

 2010年8月 第22卷下半月第16期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 s Health Aug.2010 Vol_22 SHM No.16 

【护理研究与实践】 

肝硬化56例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李惠锋,徐菊龙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宁夏银川750004) 

doi:10.3969/j.issn.1672—0369.2010.16.057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0369(2010)16—2120—01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由于一种或多种病因长 

期或反复作用,造成弥漫性肝脏损害。肝硬化常迁延不愈而 

又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治疗费用昂贵等,使患者产生很多 

心理问题。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需要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 

的护理方法。 

1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lO月一2009年l0月收住56例肝硬化患 

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27~75岁。合并腹水 

5例,并发消化道出血6例。 

2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分析 

2.1.1 焦虑、恐惧 由于疾病的长期折磨,使患者心情压 

抑。加之疾病使患者劳动能力降低、社会角色转变,认为自 

己变成了家庭的负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焦虑。 

又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怕出现呕血、便血等而产生恐惧感。 

2.1.2 自卑心理社会上仍有一部分人对肝硬化缺乏了 

解,对这类患者产生歧视,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害怕别人知 

道病情而看不起自己。因此,表现为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 

流沟通。 

2.2对治疗缺乏信心 由于患病时间长、症状不易改善及 

预后差,患者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部分患 

者“过一天是一天”,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2.3经济负担重由于肝硬化不能完全治愈,导致患者反 

复住院,从而增加治疗费用。治疗肝脏疾病的药物比较昂 

贵,经济负担较重,使患者产生忧虑情绪。 3护理措施 3.1 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焦虑恐惧情绪,消除自卑心 

理。在患者入院时,做到热情接待、主动提供服务、介绍住院 

环境;主管医生和护士利用治疗护理的机会多与患者沟通, 

询问其病情及睡眠情况。尽量给患者创造清洁、整齐、舒适 

的环境,多开导、安慰患者。正确运用解释、鼓励、安慰、指导 

等方法解决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 

3.2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以人为本,满足患者的 

合理要求,积极主动与患者交谈,耐心解答其提出的问题,经 

常鼓励患者,使患者具备配合治疗和护理的良好心态。将治 

疗好转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患者,以增加患者进一步接受治疗 的信心。 

3.3尽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针对存在经济负担较重的 

问题,要尽量为患者排忧解难。治疗过程中医生考虑患者的 

承受能力,使用价格比较便宜的药物。收费采用一日清单, 

使患者明白放心。与患者家属多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 

合。让患者懂得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从 

而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医疗费用,以减轻经济负担。 

3.4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实施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可以采用交谈、书面介绍、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介绍疾 

病发病的原因、临床表现、各种药物的用法及副作用等,介绍 

饮食方面的知识、疾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提高患者及 

家属对此病的认识,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收稿日期:2010—03—15) 

(上接第2098页) 

细致地观察表情,准确判断患者的心意,恰当回答和处理患 

者的要求。积极训练患者用喉部发“啊”声,可用咳嗽或用吹 

火柴诱导发音。让患者听常用句的前半句,令其说出后半 

句;能发音的患者在护理人员帮助下,对着镜子发音,先随着 

旁人发言和说词汇,以后让患者自己发音和说词汇;由易到 

难,由短到长,以达到恢复言语的目的。 

3慢性期 

目前,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治疗多数转归家庭中,少数转 

到疗养院中进行。本组资料中只有13例恢复健康,回到工 

作岗位,其余99例均转归家庭。由于长时间疾病折磨和年 

龄不断增长,患者性格多变为固执、狭隘、急躁,然而内心充 

2120 满着孤独感,盼望与人交谈,需要别人同情和了解。护理人 

员和家属对这类患者应充分理解和同情,并采用相应的心理 

护理措施。障碍较轻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分配一些 

力所能及的工作,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看电视、电影,阅读 

文艺作品等,使患者对生活充满信心、感到生活有价值,更好 

地体现心理护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志平.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及康复治疗[J].中国实用医学, 2006,1(14):61. [2]马正义,主编.内科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62. (收稿日期:2010—06—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