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与技术要点

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与技术要点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以人为本 诚信务实 勇于创新 乐于奉献

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与技术要点

我国是世界苹果的主要生产国之一, 2007 年全国苹果面

积 2943 万亩,产量 2786 万吨,均居世界首位。苹果产业在 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世界苹果先 进生产国家相比,我国的苹果生产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 表现为单位面积产量低、果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不高、在国 际鲜果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少,与我国苹果生产大国的地位极 不相称。而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苹果栽培制度陈 旧和技术研究滞后。上个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初苹果大发 展时期,我国主要推广的是乔砧密植栽培模式, 90%的果园

是按照此栽培模式建立的。此种栽培模式虽然对推动我国苹

果产业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但由于乔砧密植栽培控冠和促

进结果技术难度大,果农难以掌握,管理费时费工,加之该

模式自身的缺陷, 致使大多数果园密闭、 光照不良、 产量低、 果品质量差,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需要。

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是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普遍

采用的栽培技术,也是我国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方向。大力

推广这一先进栽培模式,对于推动我国苹果栽培制度与国际

接轨,实现我国苹果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苹果生产大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以人为本 诚信务实 勇于创新 乐于奉献

国向生产强国的战略性转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在我国的适宜推广区域 我国苹果生产主要集中于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黄河

古道和西南冷凉高地四大产区,其中渤海湾产区和西北黄土

高原产区生态环境符合苹果生产最适宜区或适宜区指标要

求,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 80%以上,是我国苹果两

大优势产区。黄河古道产区属鲜苹果生产次适宜区,西南冷

凉高地目前苹果生产规模小,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根据苹果矮化自根砧抗旱、抗寒能力相对较弱,且密植

栽培需要土地肥水条件相对较好的特点,建议谨慎推广和使

用矮化自根砧。苹果矮化中间砧,既融合了矮化砧的矮化特

点,又利用了不同实生砧根系良好的抗逆性和固地性,在我

国一些地区进行试验,结果表现较好。利用矮化中间砧进行

矮砧密植的适宜推广区应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产区内的陕西

省宝鸡、咸阳、渭南、铜川和延安南部等地市的县、区,甘

肃省天水市及平凉、西峰的东南部县、区,山西省运城市以

及河南灵宝市三门峡区域;渤海湾产区内的山东省、河北燕

山山脉及太行山中北部浅山丘陵地区、北京苹果栽培区;黄

河古道产区内的河南、安徽、江苏等苹果栽培区。约占全国

苹果产区总面的 70%左右。

二、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与技术要点

1 、矮化砧木选择。矮化自根砧苹果一般根系较浅,对 肥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以人为本 诚信务实 勇于创新 乐于奉献

水要求比较严格,再加之不同矮化砧木的适应区域不同, 就显得矮化砧木选择更加重要,务必选择肥水条件较好和无 明显环境胁迫的最适区推广。在黄河古道、山西运城南部、

陕西渭北南部等地,根据土壤肥力和灌溉条件可以选择 M26

或 M9 作为矮化中间砧,肥水条件好的区域。建议采用 M9 与

生长势较强的品种组合,如富士 /M9。也可以采用生长势强

旺品种的短枝型或生长势中庸的品种与 M26的砧穗组合,如

富士优良短 /M26、嘎拉 /M26。选择 M9 时一定要设立简单支 架,防止树冠偏斜; M26 砧木不发生抽条的地区,如河南灵 宝坡地、山西运城中部及陕西渭北中部、山东烟台和青岛等 地,建议选用 M26砧木。而河北、北京、陕西渭北北部、山 西运城北部以北、甘肃陇东等地,选用 SH 系中矮化作用适

中的砧木,如 SH6、 SH38等矮化砧木。寒冷地区,可以选择

GM256矮化砧木。

2 、栽培密度及方式的确定。栽植密度由品种长势、砧 木长势及土壤肥力来决定。 长势强的品种 (富士、 乔纳金等) 或土质条件较好及平地,采用较大的株行距栽植;长势弱的 品种(嘎拉、美国 8 号、蜜脆等)或土质条件差及坡地,采 用较小的株行距栽植。同时,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栽植 密度。一般建议株行距为 1.3-2.0 米× 3.5-4.5

米,每亩 74-170 株。株、行距的比例为 1: 2-3 为宜,达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以人为本 诚信务实 勇于创新 乐于奉献

到宽行密植 栽培。

3 、苗木选择。选用 3 年生矮化中间砧大苗,栽植时期

应该延后,有条件的地方苗木可存放在冷库或温度较低的地

方,待萌芽后至花期定植。如果选用 2 年生苗木建园时,苗

高应 1.5 米以上,定干饱满芽处干径 8 毫米以上,此类苗可

参照 3 年生苗木管理。

4 、栽植深度。一般要求在旱地建园,栽植时中间砧露 出地面 1/3 左右,适度深栽;在水肥条件较好地区,中间砧 露出地面 1/2 左右。另外,生长势旺品种栽植深度可适当浅

些,相反可适度深栽。对于 M 系和 MM系部分砧木类型,中

间砧的保护是必需的。 。

5 、架式选择。苹果园可采用篱架栽培,即顺行设立水 泥柱,拉四道铁丝,用于固定下部的结果枝下垂,控制其旺

长。铁丝架一般高达 3.0-3.5 米。分别在 1、 2 和 3 米处各 拉一道 8-12 号钢丝,幼树期也可以在每株树旁栽一个廉价 的竹干做立柱,扶直中干。中央领导干延长头固定在竹干或 架上。在我国沙土地和风大的地区,最好的办法是进行篱架 栽培。在肥水条件较好地区,也可以采用‘ V'字形架式,

辅以单干或细纺锤形整形模式。该架式不但可以实现最大效

率利用光照资源, 还可以适度增加行距, 扩大行间作业空间。 ‘ V'字形架式行间一般为 4-4.5 米,株距 0.75 米左右,隔 株向行间方向拉开,与垂直轴线夹 25-30 度角。架面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以人为本 诚信务实 勇于创新 乐于奉献

整形主 要为单干形或细纺锤形。

6 、整形修剪技术。世界各地在过去的 50 年间,苹果栽

植密度不断增加,从开始的 6株/亩发展到超过 416 株/

亩, 一些试验果园甚至达到 666 株 / 亩。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 期,世界苹果主产国提出了纺锤形及其改良的细长纺锤形和 高纺锤形等。

在引进世界高纺锤形整形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

情况,提出适合我国生产实际的高纺锤形整形修剪技术。

(1) 定植与第一年整形修剪。如果选用 3 年生大苗,定

植时尽可能少修剪。不定干或轻打头,仅去除直径超过主干

干径 1/3 的大侧枝。如果用 2 年生的苗木,在 1-1.2 米饱满 芽处定干。 由于大苗分支较多, 建议栽后树盘 (行内)

覆膜。 萌芽后严格控制侧枝生长势,一般侧枝长度达到 25-30cm 时 进行拉枝,角度 90-110 度,生长势旺和近中心干上部的角 度大些( 110 度),着生在中心干下部或长势偏弱的枝条角度 小些(90 度)。确保中心干健壮生长,树高应达到 2-2.5 米。

(2)第二年修剪。第二年春,在中心干分枝不足处进 行刻芽或涂抹药剂促发分枝,留厥疏除因第一年控制不当形 成的过粗(粗度大于 1/3 分枝处干径)分枝。生长季整形修 剪同第一年,不留果。使树高达到 2.8-3.3 米。

(3)第三年及三年以后修剪。第三年修剪基本与第二 年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以人为本 诚信务实 勇于创新 乐于奉献

相同,严格控制中心干近枝头(上部 50cm)留果,尤其是 对于部分腋花芽,可以疏花并利用果台枝培养优良分枝。依 据有效产量决定下部分枝是否留果。一般产量低于 300 公斤 /

亩,建议不留果。

第四年开始,树高达到 3 米以上。分枝 18-25 个,整形 基本完成。 果树进入初果期, 如果树势较弱, 春季疏除花芽, 推迟结果一年。 7-8 年生进入盛果期,盛果期产量控制在 3000-4000 公斤/ 亩

(4)更新修剪。就高纺锤形树来说,保证果园群体充 分受光是生产优质果的关键。随着树龄增长,适时去除主干 上部过长的大枝,尽量不回缩,及时疏除顶部竞争枝。为了 保证枝条更新,去除主干中下部大枝时应留小桩,促发出平 生的中庸更新枝,培养细长下垂结果枝组。

(5)加强肥水管理。矮砧密植果园建园时应尽量施足 底肥,进入结果期后,要多施有机肥,有条件地区应推行果 园生草制度。建立果、草、畜、沼生态系统,生产优质果品,

实现苹果生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