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
双孢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
一、培养料的配制
1、培养料选用
蘑菇是粪草型腐生菌。在长期人工栽培的实践中,人们发现蘑菇对营养物的适应性很强,很多物料都可作为蘑菇的栽培材料。每种物料的养分,营养的可给性,分解速度有差异,使用时只要合理配搭好,也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1)畜粪类:牛粪、马粪、猪粪、羊粪、鸡粪、鸭粪、白鸽粪等,都可以用于栽培蘑菇。其中马粪、牛粪最合适,其次是羊粪。其他的几种禽畜粪由于含草纤维少,拌有撒落的饲料等因素,含氮较多,易产氨,要经晒干后才拌入培养料中配搭使用,这类物质养分持效期长。粪类物在培养料中可占60—70%比例。
(2)草秸类:麦秆、稻草、牧草等物料养分充足,纤维质丰富,易分解,蘑菇菌丝体易吸收,一般可占培养料25—30%的比例。
(3)棉籽壳、破籽棉、豆秸、玉米秆、高粱秆等也是纤维素丰富的物料,可代替草;料使用。堆制培养料或栽培时,应特别注意水分的调控。 (4)酒糟、豆饼、花生饼等含氮素很丰富,使用时注意用量,一般用5—10%为宜,而且要经过特别的沤制才好使用。
(5)其他物料:尿素、硫铵、过磷酸钙、碳酸钙、石膏等一般使用2—3%为宜。过磷酸钙几乎与不同的物料配搭都用得上。石膏、碳酸钙也很普遍使用。培养料中粪类物料多,则不宜采用尿素、硫铵、豆饼等,而以草秸物为主的培养料,可适当增加这类物料。2、培养料配方
人工合成培养料有多种配方,根据不同地方的原料情况, 因地制宜选择以下任一配方。每100m2生产面积的配料:
(1)干稻草4000千克,干牛粪50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茶饼100千克,尿素100千克,石灰25千克,石膏粉100千克;
(2)干稻草1750千克,干牛粪1750千克,猪粪尿1000千克,草木灰50千克,菜籽饼150千克,尿素10千克,石灰25千克,石膏粉1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
(3)稻草1500千克,湿垫栏猪粪 4000千克,菜饼250千克,豆饼120千克,尿素20千克,硫酸铵10千克,石膏1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石灰30千克;
(4)干稻草、麦草2000千克,干牛粪1000千克,人粪尿1500千克,茶饼250千克,尿素10千克,石膏6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石灰50千克。
(5)稻草2500kg、尿素22kg、过磷酸钙25kg、石膏粉50kg、碳酸钙25kg。C/N比例为33:1。
(6)稻(麦)草2500公斤,牛粪1300公斤,豆饼或花生饼粉90公斤,尿素15公斤,碳酸氢铵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适量的金宝贝食用菌微生物发酵剂。
(7)干稻(麦)草2000公斤,干牛粪1300公斤,饼肥60公斤,黄豆粉或玉米粉10公斤,尿素30公斤,石灰粉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石膏50公斤,轻质碳酸钙40公斤,碳酸氢铵30公斤,适量的金宝贝食用菌微生物发酵剂。
(8)稻(麦)草5000公斤,碳酸氢铵25公斤,尿素50公斤,黄豆粉20公斤,过磷酸钙100公斤,钙镁磷肥50公斤,石膏粉100公斤,石灰60公斤,适量的金宝贝食用菌微生物发酵剂。
(9)玉米芯5000公斤,厩肥1000公斤,棉饼250公斤,尿素25公斤,磷肥150公斤,石灰125公斤,适量的金宝贝食用菌微生物发酵剂。
(10)稻草55000斤,菜籽饼4000斤,尿素500斤,硫酸铵1000斤,石膏3000斤,过磷酸钙800斤,石灰1000。
(11)每平方牛粪 30斤稻草(麦秸也可)50斤石膏1斤 石灰 1斤 棉饼 2-3斤
过磷酸钙 1-1。5斤尿素0。1斤 豆粉 0。5斤。
(12)干麦秸1500kg,干牛马粪600kg,磷肥50kg,尿素15kg,石膏粉25kg,碳酸钙12.5kg。 (13)稻、麦草2000公斤,猪、牛粪2000公斤,棉子壳或棉饼150公斤,尿素25公斤,石膏粉60公斤,过磷酸钙45公斤,石灰50公斤。
(14)干麦秸2000千克、干粪1000千克、石膏粉或碳酸钙5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生石灰30~50千克。
(15)干麦秸2000千克、干鸡粪300千克或饼肥100千克、尿素20千克、碳铵2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石膏粉50千克、生石灰30~50千克。
二、堆制发酵
1、室外前发酵
(1)配料:主料、辅料按比例称好,混合或不混合,氮含量1.5—1.85%.
(2)预湿:建堆前2天,将稻草切成2段,进行预湿,边翻边浇水,稻草堆积不宜太厚,中间、下部要湿透。建堆前3~4天,将配方中的料(除石灰、尿素)进行顶堆,湿度控制在55%左右,中间翻1次堆。建堆前1天,在混合料上喷0.5%敌敌畏液,然后覆膜12~24小时。
把稻草先打散后上水草试后起热三天,牛粪先打水预湿湿到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止,然后喷百分之0。5的敌敌畏(含量百分之80)后,封严发酵,同时饼肥豆粉也打水发酵备用。 把草料切成约20厘米长的小段或不切。用清水或尿水浸泡1—2天,滤去水分,含水量约70%。干粪物也要预湿,方法是洒水在干粪上堆起来。
(3)建堆:一层草一层料堆叠10-12层,堆宽2.3-2.5米,高1.5-1.8米,长度不少于5米。堆形成车厢状,四周垂直,顶部龟背状。插温度计观察温度变化。加入氮肥。
稻草起热三天后,就可上堆,先铺30厘米稻草,再撒2-3公分牛粪及饼肥过磷酸钙及尿素复合料,这样再上稻草,再上牛粪,直到高1。5-1。8米宽2米 ,堆顶车工内龟背式即可,中间注意调水。产量高低在于水,所以在上堆翻翻堆中间要调水,先大水后小水,这样才能保证双孢蘑菇高产稳产。
建堆时第一层在地面铺一层12—15厘米厚的预浸过的草料,接着铺上一层4—6厘米厚的预湿的粪类。如此反复交替堆积至8—9层。整个料堆高约1.5米,宽1.8—2.2米,整个堆要求上窄下宽,顶部龟背形。堆制过程中,把尿素、硫铵等物料溶于水,从第三层开始轻轻洒入。按底层不洒水、中层少洒水、上层洒透水原则进行洒水至堆料四周有水渗出为宜。堆成后用草帘盖好,避免风吹日晒雨淋。
建堆时,将尿素、过磷酸钙、石膏粉、碳酸钙等,各取其一半。尿素先溶解在水中,分层浇泼,其他添加料均匀撒在稻草上,另一半在第二次翻堆时加入。分层踏实稻草,尽量少浇水,以免养分流失。堆毕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
堆料一般在播种前期20天开始。若麦草和稻草混用,则麦草与粪先堆,第一次翻堆时再加进稻草。若全部用稻草堆料,为防止粪使草烂,粪肥需先进行预堆,将晒干的猪牛粪先用水调湿,手捏能滴2~3滴水为度,捏得拢,散得开。堆成一个宽度为70厘米左右的长堆,堆上用草帘覆盖,预堆5天左右。如果是垫圈猪牛栏粪,则。在堆料前几天晒太阳、抖松,预堆10~15天,其中翻堆两次。堆料时先在地面铺土层2米宽、17厘米厚的稻草(前一天已预湿),草料上均匀撒1层约3厘米的粪肥。这样铺土层草料,撒土层粪肥,堆成龟背形,堆的四周要垂直,堆高1.5米。堆料时应掌握:浇水时下层不浇,中层少浇,上层多浇,堆后堆基周围有少量水渗出即可。堆上覆盖一层草被,有利于保温保湿。
(4)翻堆:翻堆的目的是调节水分,散发臭气,增加新鲜空气,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常规发酵的培养料从粪草堆制到进棚播种一般为20天左右。后发酵的,则前发酵期15天左右。翻堆则应掌握原则是:下面的料翻到上面,四周的料翻到中间,中间的料翻到外面,把粪和草充分抖松拌匀,一般常规发酵要翻堆4~5次;要进行后发酵的,则在室外堆料时需翻堆3~4次。
第一次翻堆:堆后5(6-7)天,进行第一次翻堆,这时均匀加入石膏粉和尿素,调节好堆内水分,以手握料指缝间可滴4~6滴水为宜。
第二次翻堆:第一次翻堆后4/5天进行第二次翻堆,这次加入过磷酸钙。在堆中央建20-30厘米的通气洞,防止厌气发酵。
第三四次翻堆:一般隔3/4天分别进行第三、第四次翻堆。翻堆前在堆表面浇石灰水,调PH值。堆宽减少到1.5米,高减少到1.2~1.3米。插放木棒和竹尾。堆制两天后进菇床进行室内后发酵。料要堆在中间床架上尽量堆厚堆平。
建堆后第二天开始升温,至第四天温度升至摄氏70度,可以看到料下沉,堆上有热气升起。至第5—7天温度下降,可进行第一次翻堆,尽量做到把原来堆外表的料翻入堆内,底层的翻上顶面。四天后第二次翻堆,再过四天第三次翻堆,这次翻堆可拌入过磷酸钙、碳酸钙或石膏,调节酸碱度,并检查料的含水量,适当补充水分。以后每隔四天翻堆一次,第五次翻堆时可配合喷洒杀虫剂,并检查料的气味、颜色、料的软化程度、含水量等,即完成培养料的前发酵工作。每次翻堆的间隔时间因天气而定,温度高时可3—4天翻堆一次,气温低时可5—7天翻堆一次。
翻堆间隔时间按5、4、3天进行,翻堆时加入尿素、石灰。含水量掌握在65%~70%,ph值7.5~8。
2、室内后发酵
把料抖松后,用翻斗车搬运至床架上(架底层不放),人工控温和控气条件下消毒和发酵,使料更适天蘑菇生长而不适于其它杂菌生长。分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巴氏消毒阶段,用煤炉或柴油桶蒸汽炉加温,当料温升到60~62℃(57-60),保持6~8小时;
(2)第二阶段:保温发酵阶段,适当通气,待料温降至48~52℃时维持4~5(5-7)天,促进嗜温细菌、霉菌和放线菌生长杀死未杀死的病菌,空气温度不低于45度,
后发酵结束,料呈深咖啡色,很柔软,稻草有弹性,手捏不粘手,无氨味,有较浓香味.并有大量放线菌产生,料含水量在65%,ph值7.2~7.5。
三、培养料通气发酵工艺
蘑菇培养料采用常规发酵方法,因发酵期长,营养物质耗损多,物理性状也差,料堆各部位发酵不均匀,腐熟度和质量差异很大,因而影响蘑菇产量的提高。
1、通气堆料发酵法
原料预湿、添加辅料次序、堆形和操作方法等同常规堆料。堆料前在地面按预定堆形的长和宽度,用木棍或竹杆搭成台子,台子离地面10-15cm,密度以不漏草为好。台子上每隔30cm左右竖一根长5-8cm的棍子,然后建堆。成堆后,把根子拔掉,以利通气和调节堆心温度。每隔5、4、3、2天翻难,堆期15天。比常规堆料的质量好,增产7.1-19.6%,平均为14.3%。堆料12-15天,单产为15.45-12.55kg/m2,比堆料21天增产40.6-14.6%。
2、太阳能堆料发酵法
照通气堆料方法建堆后,覆盖一层屋脊形的农用塑料薄膜,脊顶和脊边离堆面约50和5cm,堆周的塑料薄膜用两道绳子捆紧,以免被风吹开。4、4、3-4天翻堆2次,堆期11-12天。
利用太阳能堆料,料堆升温快,堆心料温保持在55-65℃;料表层白天料温50℃以上,夜间降到45℃左右。中温纤维素分解菌生长旺盛、繁殖快,料表面覆盖着放线菌等的灰白色菌落。料堆好气发酵较均匀,堆料11-12天已腐熟,料量和碳氮含量比常规堆料多1/4左右。料体积比常规料大48.3%,呈黄色,无异味。物理性状良好,疏松柔软、有弹性、保水性、透气性好。由于料堆表层温度较高(45℃以上),抑制了低温杂菌的生长、繁殖,害虫无处藏匿,死于薄膜上。生物效率为34.6-44.1%,最高单产达16.55kg/m2,比常规性堆料增产10.2-42.9%,平均26.5%。
3、采用增温剂发酵
在混堆前一天把增温剂加入粪肥中充分拌匀,第二天进行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