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诉前联调

诉前联调

梁伟发:构建诉前联调新机制为创建"幸福广东"提供法制保障南海网时间:2011-02-21 22:39 来源:南方网作者::许慧南方网讯2月21日,全省诉前联调工作调研座谈会在佛山南海召开,会议总结、推广了我省社会纠纷调解工作的先进经验,研究并部署了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诉前联调机制建设工作。

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梁伟发,省法院院长郑鄂,省检察院检察长郑红,佛山市委书记陈云贤,省司法厅厅长陈伟雄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由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秘书长朱穗生主持。

梁伟发强调,召开此次座谈会,是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要求和重要举措。

要建设“幸福广东”,法治是保障,首先要化解社会矛盾,搞好社会管理创新。

梁伟发表示,构建诉前联调新机制对广东意义重大。

首先,总结推广南海区人民法院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县区法院诉前联调新机制是省委、省委政法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三项重点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搞好社会矛盾化解的重要举措。

其次,构建诉前调解机制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2009年十四号文的重要举措。

要努力搞好镇街综治,镇街调解不成则进入诉前调解,不断完善“扇形工作法”的调解功能。

我省法院、司法等有关部门近几年来开展诉前联调的经验已经证明,在县区一级法院建立诉前联调工作的效果十分明显,南海区法院充分整合资源,搭建了合理高效的诉前联调平台,在构建诉前联调机制方面做出了表率。

据悉,近两年来,在省委政法委的牵头下,全省各县(区)、乡(镇)和村(居)全面建立了三级综治信访工作平台,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十分重大的作用。

全省来信来访的总数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

2010年全省法院共接待来访28668人次、处理来信14816件,同比2009年分别下降了37.89%和33.77%.在座谈会上,广州市花都区法院、深圳市宝安区法院、东莞市第三法院、惠州市惠阳区法院等负责同志也分别介绍了各自开展诉前联调工作的经验。

南方网讯6月7日,广东省委政法委在珠岛宾馆召开省综治督导组第一工作季度总结考评会议,会议听取了省综治各督导组组长汇报第一工作季度督导工作情况,通报了第一季度考评情况。

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梁伟发出席会议并讲话。

梁伟发指出,第一工作季度我省综治督导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随着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各项筹备工作进入倒计时,大运会安保将是我省面临的继广州亚运会之后的又一次“大考”。

全省政法系统已经进入临战状态,督导工作更加繁重。

梁伟发强调,下一步督导工作重点,要紧紧围绕大运会安保工作,切实发挥三级平台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幸福广东中的前沿性、基础性工作。

一是坚持不懈抓好三级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平台运作完善。

一方面要在完善长效运作机制上下功夫。

全面建立健全三级平台绩效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定期对三级平台工作人员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和日常监管,实行工作绩效与工作人员经济收入、评选表彰和晋级提拔“三挂钩”。

另一方面要在是在凸显综合职能作用上下功夫。

依托三级平台定期开展各级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带案下访、包案调处和中心干部定期下访走村串户等活动,提高矛盾化解率,有效预防和减少基层矛盾纠纷,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六联”工作。

二是扎实推进县(区、市)诉前联调工作机制建设。

要重点围绕提高撤诉率、提高调解成功率、提高司法确认率、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四提高”目标。

三是督导各地落实“创平安、迎大运”专项行动各项任务。

要督导落实解难案、化积案专项活动;要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组织开展针对经营性矛盾纠纷的专项排查调处行动;要督导推动落实“以面保点”各项基础性安保措施。

四是督导各地认真抓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

重点加强对8个综合试点地区的指导和督导;推动其他市、县(区、市)结合实际分层开展综合试点;认真总结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做法。

今年1-4月份,全省三级平台共受理各类案(事)件79632起,成功调处73281起,调解率达92%。

到4月底,全省113个县(区、市)法院基本建好诉前联调工作室并投入运作。

会议由省委政法委秘书长朱穗生主持,省委政法委副秘书长陈少波对省综治督导组第一工作季度考评情况作了通报,省法院为主派出的省综治第一督导组获得流动红旗。

南方网当前,由于社会贫富差距过大、下岗待业就业艰难;医患、拆迁纠纷不断,执法不公、徇私枉法等诸多问题导致群众上访告状,越级上访、集体上访接连不断,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一些由民事纠纷转为刑事案件屡见不鲜,凸显了社会矛盾的广泛性、群体性和复杂性。

社会各种矛盾不仅大量存在,而且受国家的改革政策、群众的实际利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出现了十分复杂的状况,如不加以化解和根治,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社会转型、利益格局调整时期过程中,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的关心度、期望值越来越高。

如何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这是关系着利国兴邦的大事,关系着中国的未来与走向。

社会矛盾问题历来是各个国家难以解决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社会动荡,导致国家灭亡。

我们应对社会矛盾问题要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一把金钥匙,它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是和谐社会发展进程的助推器。

因此,广大执法机关和执法者要通过“三项重点工作”的推进,积极探求解决社会矛盾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从源头上去根治和解决社会矛盾最基本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

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当前社会的和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法发〔2009〕45号)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各级军事法院、各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各海事法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已经中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在贯彻落实中遇有问题,请及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四日2008年12月16印发了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司法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整合社会力量诉前化解矛盾江海区“诉前联调工作室”在我院成立近日,江海区“诉前联调工作室”在我院挂牌成立,江海区政法委副书记区铮森、区综治办副主任古庆勤、江海区法院副院长冯金海等领导共同出席了揭牌仪式,这标志着江海区“诉前联调”工作机制的正式建立。

“诉前联调”工作机制是当前江海区进一步推进多元化解决社会矛盾、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深化诉调对接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

成立“诉前联调工作室”,目的是建立联合调解平台,采取多途径多方法,充分发挥人民法院与行政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各方的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在诉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降低百姓纠纷解决成本,提高纠纷化解的及时性与实效性。

为贯彻落实好“诉前联调”工作机制,我院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充实人员配备,加强多方联动。

根据《中共江门市江海区委政法委关于开展“诉前联调”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部署,我院为“诉前联调工作室”配备独立办公室及办公设备,设置专职工作人员,由立案、信访部门负责管理。

同时,由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公安、检察、司法、工商、劳动、卫生、民政、妇联等部门派出专人任诉前联调工作人员,共同搭建“诉前联调”工作平台。

二是引导诉前调解,分流化解矛盾。

我院按当事人准备起诉的纠纷类型,主动引导征询当事人是否选择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商事调解、行业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如愿意的则由我院有针对性地邀请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公安、检察、司法、工商、劳动、卫生、民政、妇联等行政机关、社会组织的专门工作人员进行诉前联合调解。

三是衔接司法确认,启动主动执行。

当事人经调解成功达成协议的,我院指引其可以申请司法确认,并告知不收取任何费用,对符合有关规定的出具《确认决定书》,并向双方当事人送达民事调解书。

同时,我院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启动主动执行程序,为“诉前联调”和司法确认提供更加到位的司法保障。

四是制度公开施行,操作透明便民。

为增强“诉前联调”工作的透明度和操作性,我院将《诉前调解和司法确认工作规则(试行)》、“诉前联调”工作流程图、相关法律文书、各机关单位和组织的工作人员在“诉前联调工作室”内上墙公布,并设立导诉员释明答疑,方便当事人了解“诉前联调”的途径和方法,方便各方开展“诉前联调”工作。

五是召开联席会议,加强协调沟通。

我院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的联络工作,定期或者不定期召开“诉前联调”工作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诉前联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全面提升我院“诉前联调”工作水平。

关于我院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的思考作者:谭瑛发布时间:2011-04-01 08:43:45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纠纷,最大限度地做到案结事了,已经成为当前司法活动追求的价值目标和重要任务。

为回应社会转型时期对司法的特殊需求,扩大司法利用的社会资源和各方力量,有效解决我院案多人少的瓶颈,我院应积极推行“诉调对接”,将审判力量与化解矛盾的社会力量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以取得成效呈现旺盛的生命力。

一、诉调对接的背景介绍为贯彻落实最高院《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的若干意见》,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合力借助社会力量化解日益增多的社会纠纷,将人民法院的司法力量与各种社会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化解矛盾,共同创建和谐社会,应成为我院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在立案环节我发现,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有一部分案件完全可以通过人民调解的方式直接在基层解决,没有必要走诉讼程序。

搭建对接平台是完全可行的。

我院应设立联合人民调解委员、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镇政府综合治理办、公安派出所组成的且驻我院的办公室,以迈出我院诉调对接的第一步。

对我院已经受理的案件中,由适宜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诉中调解,同时对诉前人民调解的运作中出现的法律障碍,即当事人达成的人民调解协议只具有民事合同性质,没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