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阳江市情况介绍及阳江市委市政府领导情况介绍

阳江市情况介绍及阳江市委市政府领导情况介绍

阳江市情况介绍及阳江市委市政府领导情况介绍一、阳江市概况(一)地理、人口:阳江于198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阳江县,建立阳江市,为地级市建制,辖江城、阳东两区和阳西县,代管阳春市(县级市),设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和阳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全市共有9个街道办事处,38个镇,114个居民委员会和709个村民委员会,户籍总人口万人。

阳江地处广东西南沿海,扼粤西要冲。

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其中丘陵面积占%,山地面积占%,平原面积占%。

东与恩平市、台山市交界,北同云浮市的罗定市、新兴县及茂名市的信宜市接壤,西接茂名市的高州市、电白县,南临南海。

海岸线总长度(含大陆海岸线和岛岸线长度)公里,主要岛屿40个,岛岸线长公里。

境内最高山峰为望夫山脉的鹅凰嶂,海拨1338米,最长河流为漠阳江,全长199公里,南北贯穿全市,自北向南流入南海。

海运可通航广州、湛江、香港、澳门等地,陆运有广(州)湛(江)线325国道和三茂铁路东西横贯市境,水陆交通十分方便。

(二)荣誉:阳江市先后获得“中国风筝之乡”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刀剪之都”、、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蚝都”、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城市、“广东省园林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等多项荣誉。

(三)主要经济数据: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人均生产总值46938元,增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突破60亿元,增长%。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

固定资产投资超出计划目标个百分点,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亿元和亿元,分别增长%和%。

省政府将阳江纳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六市一区”建设范围。

阳江核电站1号机组2014年3月投产并首年实现发电亿千瓦时,2-6号机组有序推进;翌川镍合金项目建成投产,镍合金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广青金属科技、世纪青山镍业、阳春新钢铁等企业纳入国家钢铁行业规范管理。

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五金刀剪产业总产值达亿元,增长16%。

2015年以来,阳江市经济运行整体良好, 1—11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48亿元,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增幅比1-10月回落个百分点。

其中重工业增长%,轻工业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

从四大省级产业园区总产值来看:珠海(阳江)转移园亿元,增长%;东莞长安(阳春)转移园亿元,增长%;珠海(阳江万象)转移园亿元,增长%;中山火炬(阳西)转移园亿元,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增幅比1-10月提升个百分点。

其中,项目投资亿元,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

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受成品油价格持续下降的影响,下降%。

从城乡看,城镇零售额亿元,增长%;农村零售额亿元,增长%。

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亿元,同比增长%。

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亿元,同比增长%。

其中,中长期贷款亿元,增长%。

二、城镇区域概况(一)江城区1.地理:江城区,紧靠珠三角核心区,是珠三角的直接腹地和粤西地区面向珠三角的前沿;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全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4万人,现辖2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

2.特色:江城的活力,在于这是一方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的投资发展热土。

随着深茂高铁建设、阳江港等基础设施完善,拉近了与珠三角的时空距离,纳入了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规划,享受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优惠政策。

珠海对口帮扶、合作共建的珠海(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环保工业园、滨海新区等载体成为产城融合新热土。

工业由传统的五金刀剪向现代装备制造业转型,城市经济繁荣昌盛,城郊现代农业渐成规模,已形成了以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电子电路、皮革、金属制品、现代物流服务为一体的经济体系,成为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和合作共建的新典范。

3.经济:江城区上半年生产总值118561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增幅同比回落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85977万元,第二产业509890万元,第三产业589750万元,分别增长%、%和%。

(二)阳东区1.地理:阳东区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毗邻阳江市区,区城东城镇至阳江市区6公里,是联结珠三角与粤西的黄金通道。

开阳高速公路、西部沿海高速公路、325国道贯穿全境,春闸公路、阳阳铁路经过,在区内交织成网;全区公路通车里程957公里,密度每百平方公里47公里。

火车站和飞机场建在区内。

境内的东平渔港是国家一类渔港、二类口岸,直接通航港澳地区;邻近的国家一类口岸阳江港直接通航世界各地。

阳东县距香港120海里,澳门70海里。

距广州219公里,行车只需2小时;距珠海158公里,行车只需一个半小时。

距茂名约100公里,距湛江237公里,是珠江三角洲与粤西地区的结合部,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漠阳江流贯阳东区南北,汇入境内北津港出海。

全县有东城、北惯、合山、那龙、雅韶、大沟、新洲、东平、塘坪、大八、红丰镇11个镇,171个村(居)委会、1688个村(居)民小组、1488条自然村,辖区面积平方公里。

区域内有阳东林场、阳东原种场、鸡山农场、红五月农场、温泉茶场5个农林茶场。

全县户籍人口万人。

2.特色:区内自身发展积聚着巨大发展潜力。

经过建县(区)21年的努力,生产总值增长了19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了47倍,经济实力的显着增强,在国家土地政策日益收紧,能源供应紧张的情况下,阳东有省级的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佛山禅城(阳东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阳江核电等土地和电力资源,发展载体和能源优势明显,承载产业转移能力较强。

3.经济:全区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比一季度提高个百分点。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比一季度回落个百分点。

其中核电2号机组投产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个百分点;万象园区完成工业产值亿元,增长%,比一季度提高6个百分点,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但由于主导产业金属制品业比一季度回落2个百分点,食品行业仅增长%,致使全区工业总体增长放缓。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亿元,增长%,比一季度回落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亿元,增长%。

贷款余额亿元,增长%,回落个百分点。

(三)阳西县1.地理:?阳西县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东临江城区、北接阳春市、西连电白县、南濒南海。

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公里。

325国道、广湛高速公路贯通全境,与沿海高速公路、阳阳铁路、国家一类口岸阳江港连成海、陆交通网络,运输十分便捷。

下辖织篢、程村、溪头、上洋、沙扒、儒洞、新圩、塘口等8个镇,总人口万人2.特色: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日益增加,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中国小刀中心”、“中国塑料吹膜级色母粒生产基地”、“国家级近江牡蛎吊养标准化示范区”、“广东省山歌之乡”等品牌闻名全国。

随着广东华夏阳西电厂、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和阳西临港新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全县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社会和谐稳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人民安居乐业。

3.经济: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

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农业总产值亿元,增长%;外贸出口总额4232万美元,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亿元,增长%。

(四)阳春市1.地理:阳春是珠三角地区与粤西地区的交通中枢,贯穿境内105公里的三茂铁路通达广州、汕头、深圳、广西、云南、重庆;距离阳江港60公里;罗(定)阳(春)铁路、阳(春)阳(江)铁路、省道S113线、369线一级公路、在建的云阳高速公路与相邻的沿海高速公路、开阳高速公路、325国道构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从阳春到广州、珠海2个小时,到深圳、香港3个小时,阳春已融入珠三角2小时经济圈。

全市总面积平方公里,是广东省面积第二大的县(市),总人口117万,辖15个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市政府驻在春城街道。

2.特色:阳春资源丰富。

全市森林覆盖率%,有650多种野生植物、1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有杜鹃红山茶、猪血木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有近40种矿产,300多万千瓦水力发电蕴藏量,现已开发超过260万千瓦,其中抽水蓄能项目投资100个亿,装机240万千瓦。

阳春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喀斯特地貌地带,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文化古迹众多,风光绮丽,奇峰幽洞,绿水秀山,是现代生活休闲度假理想场所。

春湾凌霄岩风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先后有30多部中外影视片在此拍摄外景,已成为国内特别是港台影视拍摄重要基地。

百涌、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古木参天、珍稀动植物众多,是有待开发的旅游胜境。

阳春以独有的风景、奇秀的山水、深厚的文化底蕴、纯朴的民风被世人称为“美丽的阳春,多情的土地”。

3.经济: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0.5亿元,同比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8.7亿元,同比增长13.2%;农业总产值45.6亿元,同比增长4.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8亿元,同比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1亿元,同比增长16.3%;外贸进出口总额7855万美元,同比增长2.1%。

(五)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1.地理:阳江市海陵岛是广东第四大海岛,位于阳江市西南沿海,总面积平方公里,岛岸线全长公里,2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域面积640平方公里。

199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现辖闸坡镇,岛上有5个居民社区、19个村委会、132条自然村,户藉人口近万人。

2.特色:海陵岛紧靠珠三角核心区,是珠三角直接腹地和粤西地区面向珠三角的前沿,广湛高速公路、广东西部沿海高速、云阳高速和即将建设的广东西部沿海高铁将使海陵岛到广州、深圳等地车时间车程大大缩短。

与海陵岛毗邻的阳江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可停靠大型国际邮轮,区域交通优势明显,未来几年,随着来海陵岛旅游游客的高端化发展,海陵岛将拥有一批五星级酒店群、体育公园、温泉度假区、游艇会所、旅游度假公寓等旅游休闲配套设施,成为广东滨海旅游的黄金海岸。

3.经济:无统计。

(六)高新区1.地理:广东省阳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属阳江市政府派出机构, 行使市一级管理权限,实行区、镇、港合一的管理体制。

辖区内总人口约10万人,总面积约190平方公里,规划园区开发的建设用地约60平方公里。

园区由港口工业园、福冈工业园、平东工业园、平冈镇中心区及生活配套区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