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概述
我的光荣不在于打胜了四十几个战役
,滑铁卢会摧毁那么多的胜利…… 但不会
被任何东西摧毁的,会永远存在的,是我
的民法典。
——拿破仑·波拿巴
2.德国(商人法)
1861年,《普通商法典》(旧商法),是 采用法国立法例,即客观主义原则。
1897年,《德国商法典》(新商法)。
德国新商法与旧商法有本质区别,同样也 区别于法国商法。不同之处在于它采用主 观主义原则,以商人观念为基础,这和法 国商法采用客观主义原则,以商行为观念 为基础是不同的。因此开创了德国商法法 系。
、有价证券、海商、保险、信托、担保等。
(二)商事关系的特点:
1.商事关系是平等的商事主体间的社会关 系。
2.商事关系是商事主体基于营利的动机而 建立的。
3.商事关系仅发生于持续的营业之中。
第二节 商法的历史演进
本节包括三个问题:
一、商法的起源
——欧洲中世纪的商人习惯法
二、近代商法的形成
其二认为:商法的内容产生于近代民法之 前,比近代民法早一二百年,产生于封建社 会末期, 是从封建制度内逐渐形成的,它与 原来的民法根本没有关系。从历史沿革上看
第三节 商法的基本原则
商法基本原则是指反映商法本质,体现商法 的基本精神和根本价值,对商事立法和司法 起到指导作用的原理和准则。
研究商法基本原则的前提: 第一,现代商法是以现代市场经济为背景
*启示:
1. 现状 2. 发展的起点----法的移植问题 3. 发展的方向----商法典?
商法的立法体例问题: 民商合一还是民商分立?
补充 :
谢怀轼教授:(《外国民商法精要》,法律 出版社,2002年11月版)持有不同的观点:
其一认为:民法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 是市民社会的法,是自由、平等关系的法,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不存在民法,封建社 会及其以前的法都是等级的法、身份的法, 因此都是公法。
习惯法自然法,是客观规律的行为规则化,
这些规则必然反映出许多宝贵的精神和原则
,构成一种完整的体系。
首先,是有限责任的组织形式。
其次,是商业信用的行为准则。
再次,是彻底的自治运行机制。 有限责任、商业信用、自治机制这些是中世纪商法的三大理论,在商法的历史发展 过程中不断得到了发展,反复进行运用,被有关法律广泛借鉴,不断得到完善和创新。
的。 第二,商法是私法范畴。 第三,对待商法的基本原则问题要多一些
“人文关怀”。
一、商主体法定原则
商事主体是最基本的活动单位,其组织的健全与 否直接关系到市场交易基础是否稳固。
(一)商主体类型法定
指商法对于商事主体的类型作出明文规定,当事 人只能在法定类型范围内选择所要采用的类型, 而不能任意创设法律中没有规定的类型。
二、近代商法的形成
1. 法国(商行为法),1673年《商事敕令 》和1681年《海事敕令》。1807年《法国 商法典》。
* 这部法典的意义在于: 第一,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商法典,标志着
近代商法的形成。 第二,它开创了民商分立的立法先例。 第三,这部法典对两个敕令的重大修改是
将商人法改为商行为法,即以商行为观念 作为立法基础,确立了商事立法的客观主
3.日本(折中商法法系)
1890年旧商法典,请德国人赫尔曼·洛斯莱尔( Herrmann Rosler)仿法国商法起草,但其内容 主要属于德国商法法系。
1899年新商法典,其体系和内容都与德国商法 典相同,属于德国商法法系。
日本商法典特点 (1)以商行为和商人两种标 准同时作为立法的基础,人们把这种既采用客 观标准,也采用主观标准立法的,称为折衷商 法法系;(2)日本在二战之后,适应了经济民 主化的要求,其商法又倾向于英美法系,并作 了多次修改,如采用授权资本制和无额面股, 这一修改又必然影响到股份公司及其他制度的
(2)交易客体的证券化
三、现代商法的发展
一、商法的起源——欧洲中世
纪的商人习惯法
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和海外贸易的
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的发展不仅为城市发展
提高了商品,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人口和劳动
力。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兴起带来了
商业的迅速繁荣,这为商人阶级的产生、状大
和发展提出了要求,创造了机会,商人阶层数
量迅速发展,他们不仅从事农村贸易,而且从
2. 第二种商,也称 “辅助商”,是指间接媒 介商品交易的营业活动。(商事中介,如代 理等)
3. 第三种商,是指虽然不具有直接或间接媒 介商品交易的行为目的,但其行为性质与固 有商和辅助商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为其营业 提供商业条件的营业活动。(金融和生产领
结论:
在法学上判断商的标准有两个方面:
2.效益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使资源的利用 达到最大化,不仅是经济学的目标,也 是法学的目标。
民商法作为私法,也必然以追求效益为 价值取向。
3.效益至上,兼顾公平
当公平和效益原则发生冲突时,哪个更为 重要?
商法和民法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民法最 基本的价值取向是公平,强调公平至上。 商法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效益,强调的是 效益至上。
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市场经济主体
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制度。因此
,要使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化、制度化,首
先必须尽快完善我国现代市场主体法律制
度。(这部分内容在我们今后的商主体编
中会详细介绍)
Hale Waihona Puke 2.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从本质上说是资本经营行为,市场行为的核心是市场交易,交易的
表现形式是各种各样的买卖,包括商品交易、技术交易、服务交易。围绕买卖, 商法建立了一整套使现代市场交易富有成效的市场运行法律制度,如合同、票据
一定的国际性。 * 商法最早起源于大陆法系国家。
(二)中世纪商人习惯法的主要理论体系
中世纪商人习惯法在整个商法的演进过
程中,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不足,但它一开
始就向人类展示了商法的许多宝贵的天性,
即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法律,这与“皇帝加
学者”模式制造出来的带有主观性倾向明显
的立法完全不同。在交易实践中产生的商人
市场主体制度是现代市场交易基础条件和手段,关系到现代市场主体资格的取得 、规模的到位,关系到交易中的支付,关系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是确保交易安全 和提高效率的法律制度。因此,这方面的法律制度是经济上极具操作性的实用的法
律制度,属于技术性的法律制度。
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我国
现已基本抛弃了传统的企业模式,而基本
实质意义上的商法
② 广义商法(国际∪公法)
狭义商法(国内∩私法)
③ 古代商法
近代商法
现代商法
④ 大陆法系商法
英美法系商法
⑤ 商事主体法
三、商法的特征
1.兼容性。 商法是私法,却兼有公法的性质。 商法是实体法,却兼有程序法性质。
德国商法学家德恩(Dahn)说:商法 是一切法律中最为自由的,同时又是 最为严格的。
第一,经营。经营有两个要素,一是看是 否以营利为目的;二是看是否是营业行为 。
所谓商或者商事,是指一切以营利为目的 的营业活动的总称。
第二,商事登记。看活动主体是否具有法 律所赋予的资格和能力。
二、商法的概念
1.定义 商法,也称商事法,是调整商事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分类
① 形式意义上的商法
事城市贸易和海外贸易,而且逐渐构成了一种
自治的社会共同体。与此同时,商人逐渐在商
业实际中根据需要建立了商业贸易规则,这些
行为规范多是商人间的以习惯为中心的习惯行
(一)商人习惯法的特点 1.奉行属人主义原则,其大部分规则仅适用于商人之间。这一原则的实践成为后来商
身份法的立法基础。 2.其内容体现了现代商法的一些重要原则和制度。 3.商人习惯法实质上是不同地域、不同商人团体的各类不成文商事规则的总称。带有
效益至上的原因:
第一,经济原因----市场经济。 第二,法律原因----商法规范的技术性。
三、提高交易效率的原则
商事交易以营利性为目的,时间就是金钱,交 易越迅速敏捷获取利润的机会就越大,故商法 规范设计应简化交易程序,弱化交易方式,以 提供交易的效率。商法在提供交易效率方面的 主要措施有交易定型化和失效短期化。
(一)交易定型化
交易定型化包括交易形态定型化、交易客体定 型化和交易方式定型化。
1.交易方式的定型化 ——是指预先将交易形态予以定型安排,使任
何人或任何集团无论任何时候发生交易都可以
2.交易客体定型化
交易客体定型化又包括交易商品化和交易客体 证券化。
(1)交易客体商品化
如果交易客体属于有形物品,则使之商品化而 予以划一的规格或特定的标记,使得该物品能 以特定规格的种类物批量供应,如各种同一型 号规格的家用电器等商品。
三、现代商法的发展
趋向世界统一的现代商法,是新的商人习惯 法。从中世纪商人习惯法到新的商人习惯法 ,经历了国际法——国内法——国际法的否定 之否定。我们在重新发现商法的国际性中, 各地商法的总趋势是摆脱国内法的限制,朝 着具有普遍性和国际性的现代商法——新的 商人习惯法的方向发展。
特点:
1.动态化。 2.技术化。
商事关系是指商事主体按照商事法律规
定从事各种以营利性为目的的营业活动所发生
的财产关系,即由市场主体所从事的市场经营
行为而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
(一)商事关系的内容
商法的调整对象实际上包含了市场主体和市 场行为两个方面。
1.市场主体, 即商人,市场主体制度实质上是“市场准入”、“市场分化”及“市 场退出”制度。
商法总论
* 分为九章: 第一章 商法概述 第二章 商事主体 第三章 商事行为 第四章 商事登记 第五章 商业名称
第六章 营业 第七章 商事代理 第八章 商事账簿
第一章 商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