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特色农业汇总

河南特色农业汇总

河南各地市特色农业总结许昌鄢陵——花卉鄢陵县是闻名全国的腊梅之乡,位于中原腹地河南省许昌市东部,311国道横穿东西,西距京广铁路20公里、京珠高速公路20公里,北距郑州国际机场70余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花卉是鄢陵一大特色,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享有“鄢陵腊梅冠天下”之美誉。

目前,全县花卉面积已发展到32万亩,品种2300多个,2002年花卉产值9.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的30.2%来自花卉业,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销售基地和南北花卉交流中心。

花卉种植是鄢陵的特色优势产业,花卉种植历史悠久,始于唐宋,盛于明清。

这里地处亚热带和北温带的过渡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泉甘土肥,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天然的驯化基地。

近年来,鄢陵县委、县政府把花卉生产作为农业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抓规模、抓品牌、抓效益、抓景观,建成了“一区两带一长廊”,即以大马、柏梁、陈化店等乡镇为中心的花卉示范园区,以鄢望路和豫26省道为依托的花木生产带,311国道两侧为公司的花卉生产销售长廊。

涌现出了北方花卉集团、锦花花木有限公司、中国腊梅园、中国玫瑰园等龙头企业、实现了集团化经营、公司化运作。

如今,总面积10万亩的鄢陵花木园区已入驻花木企业161家,完成投资15亿元。

该县的花木生产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的几万亩发展到现在的60万亩,形成了绿化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切花、草皮草毯等4大品系2400多个品种,花木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6万元。

随着在鄢陵举办的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上升到国家层面,鄢陵县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先后被命名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和“中国花木之乡”。

为了提高鄢陵花卉的质量和档次,打响鄢陵花卉的品牌,近年来,该县先后引进了荷兰郁金香、巴西木、美国凌霄、日本樱花、墨西哥铁树、比利时杜鹃等近百种名花,使鄢陵的花卉品种达2300多种,形成了绿化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切花、草皮草毯四大系列。

腊梅盆景、桧柏造型、月季、桂花、玉兰、菊花等已成为国内外叫得响的名牌花卉。

鄢陵腊梅质厚、色泽艳、香味浓、花期长,寒冬腊月傲香怒放,虎蹄梅、素心梅等更是惹人喜爱。

鄢陵腊梅不仅走进了中南海紫光阁、人民大会堂,还登上了美国林肯纪念馆。

鄢陵桧柏造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我国园艺界独树一帜。

在昆明世博会上,鄢陵县参展的花卉夺得1金2银12铜的桂冠,为鄢陵、为河南赢得了荣誉。

在2002年举办的“中原花木园艺交易博览会上”,来自北京、上海、台湾、香港、山西、陕西、甘肃、内蒙等地的近两千家花卉生产销售单位前来参展考察,洽淡业务,极大地提高了鄢陵花卉的知名度和销售区域。

2001年9月,国家科技部批准许昌市以鄢陵县为中心兴建“国家花卉产业示范园”,成为国家在花卉产业方面的第一个示范园。

以花为媒,打生态旅游牌,是鄢陵县借花生财的又一得力之作。

“花湖人影乱、香风满花城”。

近年来,依托花卉优势,鄢陵出现一股生态旅游热。

鄢陵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聘请国家、省级专家教授来鄢陵考察、论证、规划旅游工作,树立大旅游观念,沿311国道花卉长廊,使外地游客一进入鄢陵,就置身于花草的海洋之中。

10万亩花卉游览区,让游客感受回归大自然的宁静和恬淡。

春天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金秋硕果累累,冬日梅香诱人,让人尽享自然情趣。

独特的人文、自然禀赋使鄢陵生态旅游如虎添翼。

三门峡--苹果地处豫西的河南省三门峡市紧紧抓住苹果资源优势,依托“灵宝苹果”这一国内知名产品,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以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已成为三门峡市农村经济的最大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目前,全市果树面积197万亩,其中苹果面积118万亩,苹果产量13亿公斤,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7.5%,全市农村人均果品收入1744元。

2003年国家《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公布,灵宝、陕县均名列全国27个苹果最适宜区县和55个国家级苹果出口基地县范围。

按照《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在苹果生产最适宜区中,平均每个县栽培面积为26.9万亩,全市各县平均在40万亩,是全国水平的1.5倍,这个数字充分说明即使在全国最好的苹果生产区域中,我们的产业规模也是占有很大优势的,"全国最适宜区中的优势规模"是以灵宝、陕县为代表的三门峡苹果在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定位。

三门峡苹果先后获得全国各种奖杯数十个。

全市现有苹果116万亩,2003年总产量7.74亿公斤,近年来,苹果种植面积、产量稳定在水果总量的84%以上,产值所占比例则更高,以苹果为主的水果产值2003年达8.68亿元,比2002年7.63亿元增长13.8%,在同期农业总产值增长中的贡献率为18.3%。

苹果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市农村经济中最大的支柱产业。

随着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市果品加工体系发展良好,2003年,全市果品加工企业消化果品3亿公斤。

湖滨果汁、灵宝阿姆斯两个果品加工企业浓缩果汁年加工能力达16.3万吨,产品远销美国和西欧国际市场,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占据河南省农产品出口额的一半左右,其中湖滨果汁技术设施综合排名世界第三,浓缩果汁生产能力跃居全国第二位,作为河南省农业龙头50强企业,今年年初已获准在新加坡上市,其果汁2003年荣获"河南省名牌产品"、"河南省食品工业第一品牌"等称号。

近年来,全市通过品种改良、树形改造、果实套袋、标准化管理等措施,果品质量获得了显著提升,果树工作开始全面迈入历史性发展新阶段。

1996年"卖果难"以来,经过连续8年卓有成效的努力,全市改良杂劣苹果品种44.65万亩,把苹果良种率从59%提高到90%以上,有2/3的果园树形郁闭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果实套袋数量连年实现新突破,苹果标准化管理工作迈上正轨,灵宝苹果顺利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和"河南省名牌产品","优质果品信息网开通并成长为全国农业网站知名品牌,全市果业发展整体实现了质的飞跃,具备跳跃式发展潜力。

南阳西峡县一特色农业--食用菌西峡县位于鄂、豫、陕三省结合部、是豫西南边陲的一个林业大县,森林覆盖率76.8%,总面积3454平方公里,是河南第二区域大县,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之一,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交界处,气候宜人,昼夜温差大,适立各种菌类发展。

2 0 07年全县生产袋料香菇3000万袋、草腐菌5000万袋,年产鲜香菇1 7万吨,实现产值6亿元以上,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

种植食用菌的农户达5万户,占全县农户总额的比例为53%,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 3%来自食用菌产业,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份额达到32%以上。

2008年初,西峡县被评为“河南省经济发展十快县”,综合经济实力排名第29位,较五年前上升了6个位次。

全县2 6万农民中有10万人从事食用菌生产,双龙镇香菇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超10亿元;丁河镇香菇市场年交易额在7亿元左右。

“西峡香菇”成为河南省名牌产品,西峡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出口示范区”、“全国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县”、“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全国食用菌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县”。

二猕猴桃特色产业西峡人在沟河两岸适生地块建立示范基地,对野生植株进行嫁接改良,发展成为一条百公里猕猴桃绿色长廊。

目前,全县猕猴桃面积已达9万亩,成为全国第二大猕猴桃生产县。

西峡猕猴桃产业“名片”。

西峡猕猴桃先后获得全国优质农产品金奖;全国猕猴桃优良品种奖;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全国猕猴桃十大优良品种奖;河南省“名牌农产品;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县;36万亩野生基地已先后通过OFDC(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美国OCIA(美国有机作物改良协会)、日本JAS(日本有机作物标准法规)、欧盟ECOECRT(欧盟有机认证协会)和NOP(美国有机认证协会)等认证机构的有机认证。

西峡荣获“中国名优特经济林——猕猴桃之乡”。

西峡优良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使西峡成为猕猴桃最佳适生区之一。

表现为种质资源丰富,分布面积广,适合人工栽培,抗冻害、日灼和病虫害能力强,内在品质优良,口感好,维生素C含量高。

野生猕猴桃在西峡已有千年生长历史,人工栽培也有40多年历史。

全县拥有野生猕猴桃资源40万亩,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面积就有15.4万亩,年可利用产量1000万公斤,居全国县级之首,以分布集中、品质优良、种类多驰名中外,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软枣猕猴桃的交叉分布区域。

西峡是全国开展猕猴桃人工栽培最早的地区,全国第一个大面积人工育苗成功,建立全国第一个猕猴桃人工栽培基地。

到2009年底,全县已建成猕猴桃人工基地10万亩,2009年挂果面积达到3.5万亩,产量3600万公斤,基地规模和产量在全国仅次于陕西周至县,居全国第二位。

其中畅销世界的“海沃德”面积达5万多亩,占全国“海沃德”基地总面积的40%。

三山茱萸该县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四季分明,生产的山茱萸具有色红、肉厚、个大、柔软、油润和药味浓等特点,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多种糖、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

该县是我国最大的优质山茱萸生产基地,素有“山茱萸之乡”的美称。

西峡“伏牛山牌”山茱萸在“99北京国际农博会”上,被评为优质名牌产品。

西峡县生产的山茱萸历史悠久。

据记载,早在唐朝,这里的人们就开始栽种山茱萸,而且形成了山茱萸交易市场。

2003年,西峡山茱萸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目前,西峡县山茱萸总面积达1.47万公顷,挂果8700公顷,年产量180万公斤,占全国山茱萸年总产量的1/2、占河南山茱萸年总产量的2/3;西峡山茱萸的规模、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并且山茱萸的材质和药效都是其他任何地方所无法比拟的。

千百年来,西峡发展山茱萸的生产历史久盛不衰。

如今,经过更新换代,在种类上已发展到石磙枣、珍珠红、黑老红、青头郎等近10个品种,基地面积达到20多万亩。

山茱萸的加工也获得快速发展。

位于西峡县境内的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地道的西峡山茱萸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六味地黄丸,畅销全国,远销东南亚。

西峡养生殿酒业有限公司以山茱萸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中国养生系列保健酒,走俏日本市场。

南阳方城--裕丹参古裕州者,亦即今之南阳市方城县也。

方城县地处南亚热带与北温暖带分界线上和800里伏牛山与500里桐柏山交汇之处,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使盛产的植物药材丹参茎细皮厚、色泽紫红、品质优良,早在汉代就被医圣张仲景誉为“丹参之首”,后被人们冠名为“裕丹参”,以此昭示裕州丹参之地道。

该县裕丹参种植基地分别建在符合丹参适生条件的12个乡镇,其中拐河、四里店基地建设规模最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