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国内外转基因事件

(完整版)国内外转基因事件

Rowett研究所Pusztai博士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喂大鼠,1998年秋在英国电视台发表讲话,声称大鼠食用后“体重和器官重量减轻.免疫系统受到破坏”。

此事首次引起国际轰动,绿色和平组织、地球之友等反生物技术组织把这种马铃薯说成是“杀手”,策划了焚烧破坏转基因作物试验地、阻止GMO产品进出口、示威游行等。

英国皇家学会对此非常重视,组织了同行评审.并于1999年5月发表评论,指出Pusztai的实验有6方面的错误,即:不能确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对食用转基因马铃薯的大鼠未补充蛋白质以防止饥饿;供试动物数量少,饲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很少统计学意义;实验设计不合理,未作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当;实验结果无一致性等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声称用带有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一种杂草)叶片饲喂美国大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由此引发GMO环境安全性的争论。

事实上,这一实验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并不反映田间情况,因而缺乏说服力,且没有提供花粉量的数据,现在这个事件已有了科学的结论:第一,玉米的花粉大而重,扩散不远,在玉米地以外5米,每平方厘米马利筋叶片上只找到一粒玉米花粉;第二,2000年开始在美国3个州和加拿大进行的田间试验证明,抗虫玉米花粉对斑蝶并不构成威胁,实验室实验中用l0倍于田间的花粉量来喂大斑蝶的幼虫,也没有发现对其生长发育有影响。

目前研究已经证实,斑蝶减少的真正原因,一是农药的过度使用,二是作为大斑蝶越冬地的墨西哥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995年,加拿大首次商业化种植了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转基因油菜。

但在种植后的几年里,其农田便出现了对多种除草剂具有耐抗性的野草化的油菜植株,即超级杂草。

如今,这种杂草化油菜在加拿大的草原农田里已非常普遍。

因为一些转基因油菜籽在收获时掉落,留在了泥土中,来年它们又重新萌发。

如果在这片田地上种下去的不是同一个物种,那么萌发出来的油菜就变成了一种不受欢迎的野菜,而且这种能够同时抵御三种除草剂的野草化的油菜不但很难铲除,而且还会通过交叉传粉等方式,污染同类物种,使种质资源遭到破坏。

2001年2月,英国政府环境顾问"英国自然"提交的一份报告中,特意描述了加拿大转基因油菜超级杂草的威胁。

2001年11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David Chapela和David Quist在《Nature》上发表文章,声称在墨西哥南部Oaxaca地区采集的6个玉米地方品种样本中,发现有CaMV35S启动子及Novartis Bt11抗虫玉米种的adh1基因相似序列。

由于墨西哥为世界玉米的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当时该消息引起了一些环保人士的关注。

绿色和平组织借此大肆渲染,说墨西哥玉米已经受到“基因污染”,甚至指责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的基因库也可能受到“基因污染”。

实际上,文章发表后收到很多科学家的批评,指出其在方法学上有很多错误。

所谓测出的35S启动子,经反复查明是假阳性。

所称Bt玉米中的adh1基因已经转到了墨西哥玉米的地方品种,则是张冠李戴。

因为转入Bt玉米中的基因序列是adh1-S基因,而作者测出的是玉米中本来就存在的adh1-F基因,两者的基因序列完全不同,是两码事。

显然作者没有比较这两个序列,审稿人和《Nature》编辑部也没有核实。

对此,Nature 于2002年4月11日载文2篇,批评该文的结论是对不可靠的实验结果的错误解释。

同期发表编辑申明:该文所提供的证据不足以发表。

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也发表声明指出,经对种质资源库和新近从田间收集的152份材料的检测,在墨西哥任何地区都没有发现35S启动子。

这种玉米是欧洲安万特公司的产品,也是一种Bt防虫基因的玉米,所用的Bt基因叫Cry9c,略不同于其他常用的Bt基因。

当初做试验时发现它有可能造成人体过敏反应,但事实上,Cry9c杀虫蛋白对人是否会造成过敏,并无明确定论。

原因是Cry9c蛋白过去从来没用过,也从未被致敏过,人身上不存在对过敏反应的记忆细胞(T细胞或B细胞),因此也不存在可供试验的过敏志愿者,测试只能用间接方法。

一般来说,造成过敏的蛋白不易被胃酸消化分解、高温稳定性较高、在食物中浓度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许多具有这些特性的蛋白并不造成过敏。

虽然Cry9c 蛋白在高温下较稳定,也不易再胃酸情况下被分解,但在星链玉米粉中浓度很低,是否会引起过敏反应,实在不清楚。

有专家认为,儿童最可能发生星链食品过敏反应,所以需进一步观察,但一些食物过敏学家却公开表示,Cry9c蛋白不太可能造成过敏。

美国环保署当初为了慎重起见,决定只批准为饲料用,不可供人食用,也就是说,星链Bt玉米须特别标记,不得与供人食用的玉米混在一起。

2000年,在处理过程中不幸发生疏漏,有些与食用玉米混在一起,而且已用在连锁店玉米面饼上,造成了一起因管理疏漏而造成的转基因作物混入普通食品的事件。

为了防止事态恶化,安万特公司立即购回市面上已有产品,虽然并无任何食用者受害,但一场反基因风暴已无法遏止。

美国在1996年核准种植转基因玉米BT11,并批准可供人畜食用, 它由Syngenta 公司开发具有抗虫与抗除草剂的能力, 但是BT10玉米并没有被批准使用。

2004年12月,Syngenta公司向美国政府报告,在2001年到2004年期间,有四个州的农民误种了15000公顷的BT10玉米。

2005年3月22日,Nature杂志披露了泄露了使用BT10玉米种子事件,报道之后美国政府开始调查,Syngenta公司公开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说明现存的部分种子已经销毁,其余已隔离准备销毁。

据公司称,BT10于BT11只有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而已,其余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安全问题。

2005年3月24日,欧盟声称,已在23日才接到美国政府的通告。

日本与韩国政府声称要对美国进口的玉米是否含有BT10进行检测。

2005年3月31日,Nature杂志报导BT10与BT11不一样的地方在于BT10还含有抗ampicillin的筛选基因。

Syngenta承认了这一点,但宣称该基因在植物内已不具有活性。

并且也承认BT10在法国与西班牙进行了田间试验,同时专业的检测公司March Genetic ID宣布可以提供检测BT10的PCR方法。

2005年4月3号欧盟执行委员会要求美国当局作出解释, 为什么有上千吨被禁止的转基因玉米进入欧盟。

欧盟消费者保护局局长谴责跨国生物技术公司Syngenta 不该让此事发生。

欧盟要求Syngenta与美国大使馆提供全部的信息,并称Syngenta 未提供任何检测方法。

2005年4月8号,Syngenta声称已与美国农业部进行了协调,要为此事件支付375000美元的罚金。

2005年5月22日,英国《独立报》披露了转基因研发巨头孟山都公司的一份秘密报告。

据报告显示,吃了转基因玉米的老鼠,血液和肾脏中会出现异常。

最后迫于压力,应欧盟要求,公布了完整的1139页的试验报告。

欧盟对安全评价的材料及补充试验报告进行分析后,认为将“Mon863”投放市场不会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于2005年8月8日决定授权进口该玉米用于动物饲料,但不允许用于人类食用和田间种植。

2007年3月,法国生物学家Séralini在美国《环境污染与毒理学文献》杂志上发表论文说,雌性实验鼠在食用MON863转基因玉米后开始变胖,而且肝功能受损;雄性实验鼠食用这种转基因玉米后开始消瘦,并伴有肾功能受损。

他希望有关政府机构能够重新验证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并暂时取消这种玉米的上市许可。

法国生物技术高级咨询委员会(French High Counsel on Biotechnology)经过调查分析,否定了Seralini文章的科学性。

该委员会指出:在Seralini及其同事发表的论文中仅列出了数据的差异,却没能给予任何生物学或毒理学上的解释,而且这种差异仅反映在某些老鼠和某个时间点上,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此外,Seralini及其同事没有进行独立实验,仅仅是对孟山都公司原始数据做了重新分析,显得粗略、证据不足、或解释错误,根本不足以推导出转基因产品会导致某些血液学上的、肝肾的毒性迹象这样的结论。

总之,Seralini等人的论文没有任何新的科学信息。

同时,Seralini等人在2010年1月5日的公共网站链接上引用的所谓“奥地利开展的转基因玉米喂食老鼠的研究”,早已被该试验的研究者本人承认是错误2010年3月2日欧盟委员会首次批准欧盟国建大批量种植一种转基因土豆,这是欧盟12年来首次批准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欧盟委员会处于对食品安全的考虑,产期以来对转基因农作物持审慎态度。

转基因农作物在欧盟国家基本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一直被禁止大范围种植。

吃钱,仅有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少量转基因玉米在欧盟种植。

该种转基因土豆由德国化工企业巴斯福研研制,于2009年5月5日,该企业对amflora马铃薯测试中国转基因事件2003年,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与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召开会议,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绿色和平组织顾问薛达元在会上发表了题为“转Bt基因抗虫棉环境影响研究综合报告”。

绿色和平组织也于当天在其网站上刊登了薛达元长达26页的英文报告,从而再次引发国际争论,在欧、美产生巨大反响,成为国际上争论GMO安全性的重大事件之一。

德国《农业报》文章的标题进一步升级,称”Chinese Research:Large Environment Damage by Bt Cotton”。

绿色和平组织的“中国项目主管”卢思聘声称,棉农“将面对不受控制的‘超级害虫’,转基因抗虫棉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制造了更多的问题”,“棉农将被迫使用更多、更毒的化学农药”。

抗虫棉在中国实践多年,深受广大棉农的欢迎,相信不会同意他的这些结论。

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比利时、印度等国的科学家已在网上纷纷发表评论,反驳绿色和平组织的观点2007年2月5日...起诉上海雀巢公司的“雀巢巧伴伴”含转基因却没有标明;雀巢公司则否认12日,败诉过的上海消费者朱燕翎再次将上海雀巢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雀巢巧伴伴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是一切问题的基础,也是在这起案件中首先必须明确的。

然而,滑稽的是,这么一个“基础性问题”,居然到现在还没有解决!首先宣布雀巢巧伴伴含有转基因成分的是国际绿色和平组织。

今年2月,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及香港抽取73个常见的食品样品,每个样品一式三份。

这些样品发送至欧洲基因时代公司检测,检测结果显示73个食品样品中13个含有转基因成份,其中就包括雀巢巧伴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