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管理创新机制

企业管理创新机制

企业管理创新机制
胡爱林 食工083 学号:20080814315

摘要 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步改革与完善,食品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在日益更新,
管理创新空间的大小不仅决定着管理创新的规模和层次,对促进食品及相关产业
的进步和健康发展和提高中国食品经济研究水平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企业管理模式 管理创新空间 农产品加工 品牌管理

管理创新空间的大小不仅决定着管理创新的规模和层次,同时也反映着管
理创新的重点及方向。管理创新的时空范围非常广阔,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
响和制约,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使管理创新活动在所有的创新领域中开展。企
业必须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的实际条件,对管理创新空间和创新点进行选择,对
企业当前及未来的管理创新活动作出规划,这样才能使管理创新实现由“随机”
创新向有计划、有目的创新的方向转变。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可持
续发展。
创新激励机制一企业管理创新空间结构中的动力机制企业知识管理创新动
力机制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来源和作用方式,是能够推动企业知识创新实现优质、
高效运行并为达到预定目标提供激励的一种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就是激发企业
内在创新的动机,使其产生内在动力的机制。它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来源和运行方
式,是推动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决定力量。只有建立和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才能
激发企业和职工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推动企业创新的有效运行。对企业
来说,创新的动力主要源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对员工来说,创新的动力主要源
于事业心、责任感和自身的物质利益,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
激励机制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建立的旨在调动经营管理者和全体员工
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导向机制。
ERP是针对物质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
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的一体化企业管理软件。ERP系统除了已有的功能,还有
如过程运作管理及调整报告等特殊功能. 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食
品业同样需要先进的管理技术。E RP系统的实施需要复合型人才,既要懂计算机
技术,又要懂企业管理。当前,专业院校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市场
的需求。在人才市场上,复合型人才最为活跃,那些有眼光的企业家都会下工夫
寻找人才,这对企业队伍的稳定提出了挑战。人才条件具备的企业要不失时机地
引进ERP管理系统,不能只搞纯理论研究。要整理好内部管理数据,选定或开发
适合自己企业的ERP软件。在ERP系统的实施周期,各种影响因素随时都可能发
生变化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是保ERP系统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
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扩大了业务的覆盖面和信息的交
换量,为企业进行信息的实时处理、做出及时的决策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为
了使企业的业务流程能够预测并响因环境的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必须保持信息
通畅。正如局限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是不可能实时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动态,
多层次臃肿的组织机构也必然无法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有效的反应。为了提高企
业管理的竞争优势,企业应加快业务流程、信息流程和组织机构的改革。这一改
革已不限于企业内部而是要把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也整合进来,系统考虑整供应
链的业务流程,并随着企业业务流程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陕西关中地区绿色食品企业将企业发展方向确定为生产和销售无公害绿色
食品,将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确定为打造百年绿色企业。企业以绿色生产方式生
产绿色产品,用绿色发展模式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拟以陕西某蛋鸡养殖
企业为例,论述陕西关中地区绿色食品企业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绿色食品环境标
准、生产标准、质量标准、产品标准、包装标准,以食品安全为企业第一责任,
坚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生产管理、运
营管理、质量管理、品牌管理等方面构建全新的企业发展模式在企业运营管理方
面,陕西关中地区绿色食品企业采用了“公司+基地(协会)+农户”或“公司+基地”
的运营模式。“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运营模式是公司通过基地(协会)与养殖
户、农户达成利益一致的协作共同体,公司和养殖户、农户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
共同完成生产整个过程,形成产品的供销关系。公司提供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用
统一的绿色标准指导农户进行科学养殖,走专业化、标准化的生产经营发展道路。
公司承诺回购农户的合格产品,运往市场销售。养殖协会由公司和养殖户共同参
加,在当地注册,取得政府的支持,并承担监督实施双方合同中规定的责、权、
利的落实,进行纠纷的协调及处理工作。“公司+基地(协会)+农户”这种模式具有
一定的抗风险性,可以保护公司和养殖户的共同利益,可以培训农户提高技术,
实现专业化操作,是一种社会化分工与商业化运作结合形式,可以提供全行业配
套技术一条龙服务。这种模式整合了资源,实现了双赢。从企业方面来说,扩大
了生产能力和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从养殖户方面来说,学习和掌握了新技术,
获得了产品销售收入,提高了生产水平。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会的协调监督下,
公司和养殖户既实现了各自的经济效益,又创造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公司+基地”
的运营模式是由公司自建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在基地生产,生产过程由公司统一
管理,产品实行统一包装和销售。
关中地区绿色食品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一,应向产品深度加工的方向发
展,改变初级加工产品多,产品加工深度不深,产品加工链不够长的现状。例如,
粮食的深加工可以向食品加工、淀粉加工、淀粉糖加工、植物蛋白粉加工和植物
纤维加工等五个方向发展;蛋类产品的深加工可以向蛋粉深加工、蛋品饮料深加
工、提炼特殊成分为医药和食品加工等行业提供原材料等三个方向发展。第二,
应向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和技术高精化方向发展,改变产品加工核心技术缺乏、
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大、技术创新能力低、技术装备落后、企业核心技
术水平低的现状。针对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落后等问题,集中资金
和技术力量组织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解决一批企业急需的关键技术项目。例如,
粮食加工的技术攻关应集中在变性淀粉加工技术、淀粉糖加工技术、组织蛋白加
工技术、大豆磷脂加工技术、大豆异黄酮加工技术、低聚糖加工技术等技术方向。
蛋类产品加工的技术攻关应集中在蛋品特殊成分提炼技术、新型蛋品饮料加工生
产工艺技术等技术方向。第三,应由传统食品加工企业占比例多向绿色食品加工
企业占比例多转变。大量的传统食品企业由于不重视食品产地环境、产品的质量
管理和绿色生产过程管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境地,因而市场份额将会逐
步缩小。而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他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绿色食品所占市场份额将会逐步增大,因而食品加工行业的结构也将随之转变。
但是这个转变不是自动完成的,是在绿色食品加工企业与传统食品加工企业的激
烈竞争中完成的。这就要求陕西关中地区绿色食品企业必须与时俱进,提升企业
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员工的责任感,增强全
员质量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企业与企业之间,而更多的表现
为产业链条之间的竞争。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曲荚蓉针对我国猪肉产业
链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优质猪肉供应链视角着重论述了猪肉产业链整合的内涵及
动力机制。他认为在猪肉链整合过程中经营主体的内部驱动力和产业链外部环境
的促进力是推动产业链整合的两大动力因素,同时探讨了猪肉供应链整合的可能
模式,指出屠宰加工企业实力雄厚。是猪肉产业整合的中坚力量。
因此食品企业要结合自身绩效评价体系,从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出发,进
行科学财务管理,加大企业内部的创新学习,同时协调各方面的指标体系权重,
使企业平衡稳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企业立足于同行业的领先地
位.

参考文献
【1】王艳平,徐济超.高校管理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
学技术管理,2004(8):109—111.
【2】杜胜利.构建CFO管理模型及其价值管理系统框架UJ_会
计研究,2004,(O6).
【3】颜爱民.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
社,2005:206—207.
【4】李天芳.绿色经营:西部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
路口].西部财会,2008(10).
【5】 风亚红.基于循环经济的西部能源企业发展模式研究
[J].管理学报,2008(5).
【6】苗雨君.企业制度创新的构建与实施UJ.
江苏商论,2009,(5):103—104.
【7】陶福新.关于企业管理创新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0,(10):12—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