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弘扬时代精神,勇担历史使命

弘扬时代精神,勇担历史使命

弘扬时代精神,勇担历史使命
———向革命先行者致敬
2011年4月24日上午,南师大生科院分党校第十二期中级培训班第六小组的同学们
在组长卢蓓蓓的带领下,耐着春末略有些闷热的天气,来到了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的中山陵前
祭拜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
穿过陵园路,迈过广场,踏上石阶,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冲天式石牌坊,上书孙先生的
手书“博爱”二字,可谓是对其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由博爱坊前行,来到墓道,道
边雪松、龙柏、银杏、红枫静立两旁,象征着孙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墓道尽头的宏
伟三拱门上题写的横额“天下为公”,正是孙先生的毕生奋斗理想以及对三民主义的极好注
解。过了陵门便是碑亭,亭正中9米高的巨碑上,并无碑文,因为大家都认为先生的思想功
绩是文字所无法概括的。来到第五层平台,可见一对上刻“奉安大典”字样的大铜鼎,左边
鼎下的两个弹孔依旧可见,在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拾级而上,终于登上顶处的大平台。
此处阵阵松涛,更觉伟人浩然正气与天地同存。祭堂门额上有“民族”、“民生”、“民权”阳
文篆字,是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最基本最概括的指导思想。
孙中山先生一生为了国家独立、民族振兴呕心沥血,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中
国民主革命的准备时期,他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他正是这一场斗争中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在辛亥革命时期,他领导人民推翻了两千年来
的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不顾国民党顽固派
的反对,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联俄、联共、扶住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把握了历史趋势,
适应了中国革命的需要,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展。
1925年3月,孙先生的不幸辞世为中国革命带来了一次严峻考验。以蒋介石汪精卫为
首的国民党顽固势力,自甘堕落为大地主大资本家的走狗,彻底摒弃了孙先生的革命路线,
对昔日的革命同盟并肩作战的兄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无情的残酷镇压,让中国革命陷入崩溃
的边缘。
于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
的肩头。中国共产党人才是真正的革命者,他们掩埋好同伴的尸首,揩干身上的血迹,重新
拿起枪杆,勇敢地发动起人民群众向包括国民党反动派在内的一切恶势力宣战。战斗从井冈
山打到延安,从台儿庄打到大别山,从东北打到大西南,先后经历了十年土地革命、八年抗
日战争和四年解放战争,终于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1949年10月,天安门城楼前的隆隆炮声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中国人民从此
站起来了。在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短短的三年之内完成了社会主
义的三大改造,先后支援朝鲜和越南人民成功击退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为中国后期的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前提和政治基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带领中国人民准确把握住了新时期的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三十年跨越式发展年均GNP增长在10个百
分点左右的经济神话。
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中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推上新的台阶。汶川、舟曲赈灾,奥运、世博胜利举办,“神舟”、“嫦娥”成功发射,
向世人宣示一个巨人已经稳稳地屹立在世界东方。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任务,每一个时代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勤劳智慧,勇敢不
屈的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屈不
挠、流汗流血、前赴后继。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的我们,要认清每个人的责任,大力弘扬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时代
精神,勇敢地挑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历史已经走到今天,实践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国家要发展、民族要进步,科技是关键,
人才是核心。作为身在科研一线的在读硕士研究生,对此我们应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
要在自己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勤奋踏实,学稳扎牢专业基础知识,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尽
我们自己的绵薄之力以期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做出新的贡献。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活跃在科研
高精尖新领域里的人才,而不仅仅是一个游走在科学实验边缘的人力。
个人之力固然微薄,但是全国的千百万的研究生同心协力将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前
提是每一个人都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肩上的使命。钱老的问题,是对我们整个科学领域工作
学习的同志们的拷问,我们有义务去用自身的实践做出一个让人满意的回答。“士不可以不
弘毅,任重而道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