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思考

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思考

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思考
【摘 要】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也要关注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只有把实践性、
趣味性、开放性、人文性、可行性融于一体,这样才能把学生从封
闭的语文中解放出来,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
力。
【关键词】 设计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
传统教育所孵化的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
埋头于烦琐重复的书面练习,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
自拔而苦不堪言。新课程理念下,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
何有效设计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教师应努力实现语文教学实践
性和综合性的统一,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学生身心发展
和语文学习的规律的关系,设计恰当的作业。
一、把握设计角度
反思现实中语文家庭作业,仍笼罩在“应试”的阴影之下,内容
局限于课本,教学形式单调,学生做作业筋疲力尽。这样根本谈不
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
教师在设计语文实践性作业时,应当布置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作
业,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尤其要改变以往文本作业的单一形式,将听、说、读、写融入游戏、
绘画、调查、参观、访问、制作、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中,
使学生沉浸在作业的乐趣中。
二、注意设计的方法
1.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接触一篇新课文时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
活动来表现,或从生活的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外调查研
究”。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实践性家庭作业的布置要给学生广
阔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自己确定主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
实践、探索,达到激活知识储备、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3.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开展活动。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
身心发展的不同都存在差异。因此,在布置实践性作业时,应该充
分考虑这些差异,开展不同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
三、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类型
1.阅读积累型。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自然延伸和必要的补充,
它可以让学生将课内的知识迁移到课外去。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
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开
阔学生的视野。
2.演说交际型。演说、交际的作业无疑是一座沟通现实、教材与
生活的桥梁,把以往的语言和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
(1)演一演,内化课文语言。如教完《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
让学生自编《公仪休拒收礼物》课本剧,他们分工合作,根据角色
选择合适的人来进行表演。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中,加深了对课文角
色的情感体验,积累了课文的语言。
(2)辨一辨,培养辩论习惯。如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一课时,很多学生认为爱因斯坦连自己的房间都不整理,不是最伟
大的人;而有的学生则认为爱因斯坦之所以不整理房间,是因为他
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这就是他伟大的一种体现。
对学生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可以让他们进行辩论,辩论的能力是一
种综合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可以说它反映了学生语文的整
体素质。
演说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学生必须通过大量实践训练
才能内化为能力。而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的演说交际活动融入生
活、融入社会,在实践中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待人处事能力、
言谈举止等得到充分的检验。
3.采辑编创型。(1)调查性作业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
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布置调
查性作业时,变个别性作业为合作性作业,让学生在彼此合作中完
成作业。如上完《最后的葬礼》,可结合当地化工厂办的较多、化
学污染较严重的实际情况,设计以下一组作业:①采访小区居民,
了解我区环境污染的状况。(小组合作,写采访稿)②实地查看,
访问环保部门。(调查访问,小组汇报)③设计一条环保广告语。(广
告策划,上街展示)
(2)查阅性的作业,课改强调大语文观,要求重视培养学生有
意识地查找资料的能力和有效地把已有的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的
过程中去的能力。刚开始查找资料时,教师可以交给学生一些方法。
如什么问题到什么书中去找,教会他们使用工具书,并向他们介绍
一些书,或鼓励他们运用网络查找资料。如教学《虎门销烟》之前,
布置学生回去搜集有关“虎门销烟”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学生搜集
到的资料是多方面的,有图片、有录音,有文字介绍,这种查阅性
的作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适应信息社会。
(3)编辑性作业,根据学生爱表现自己的特点,可以让学生结
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班级后的板报和橱窗。
4.情境体验型。为了增强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课文静
态的文字变成学生头脑中优美的图画、活生生的人物,教师可设计
操作性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画中现情境,为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在教
学一些按方位顺序写的文章,如《早》、《天安门广场》时,让学生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示意图。通过画图,在课文情境的再现中加深理
解,获得新知。
实践性作业完成的过程必须是学生在相对独立的状态下,以最自
然、最真实的形式进行求知、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从学生
的兴趣入手,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收到最好的效
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