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期军旅舞蹈创作的里程碑—《红蓝军》复习过程

新时期军旅舞蹈创作的里程碑—《红蓝军》复习过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新时期军旅舞蹈创作的里程碑—《红蓝军》
—舞蹈《红蓝军》赏析
黄娜娜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有关专业人员的不断努力,军旅舞蹈创作不断
在进步,不断走向成熟。军旅舞蹈中的《红蓝军》就能体现出军旅舞
蹈创作的一个新高峰,为当代军事题材舞蹈创作打通了一条条崭新的
道路。

《红蓝军》是一部军旅题材的舞蹈作品,整个舞蹈分为五段:红
军潜伏、蓝军出师、红军失利、两军对峙、握手言和。每个环节紧密
相连,环环紧扣,呈现了红军战士们勇敢、坚定、无畏无惧的英雄气
概,歌颂了他们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战场应对能力的智
慧。 《红蓝军》舞蹈开头寂静,气氛沉重,仿佛预示着战争的
来临。班长的出现打破了这寂静,似乎是接到班长的命令,战士们轻
声,整齐地喊着口号匍匐前进,并小心的探查敌情,突击开始了。舞
蹈开头以独舞与群舞相结合的方式。每一个舞者的气息都在同一节奏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上与音乐节奏相统一,体现出战士们强烈的合作精神。高亢的音乐逐
渐响起,预示着这次突击即将成功。舞者通过侧翻、大空翻等技术技
巧来呈现红军们认为胜利在望急切的心情。红军突击中伏,士气受挫,
接着红军们由散开队形聚成小圆,正改变对蓝军的进攻战略,加紧训
练。描述的红军从沮丧挫折到恢复信心重新振作的过程,表现了当代
军人在困难中成长不气馁,不言败的革命必胜信念。而蓝军快速前进,
跳跃等快节奏动作和整齐地口号声,旋转、跪地起等技巧表现出暂时
获胜喜悦的心情。红军整理好训练已久的队伍与蓝军进行对抗,音乐
沉重而深厚,节奏鲜明,整齐划一的舞蹈动作,充分展现了追歼敌军
的战斗中,红军如离弦之箭一往无前的经典画面。两名战士从舞台的
两侧奔向中心,互相盯着对方,在气宇轩昂的场景中以握手言和结束
了全舞。全舞采用大量节奏手段去表现,使前后统一和呼应。音乐强
烈的表现战场的特殊环境,丰富的乐器声增强了战场的紧张感,营造
神秘诡异,变化莫测的对垒氛围。

《红蓝军》全舞运用了双飞燕、背刀飞腿、射雁大跳等一系列传
统技巧,显示了当代战士勇敢无畏的精神气质。舞者以同等距离、速
度、姿态进行直线调度的双飞燕技巧,整齐划一的形式美,也是空间
线性美充分展现。快速前进、跳跃等快节奏动作在舞台灯光不断的变
化中进行。舞段呈现了气势豪迈、步伐矫健、英姿勃发的英雄战士形
象。全舞运用“飞脚”、“蹁脚”、“旋风空转”、“燕式跳”等技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巧动作,还有一些创新的舞蹈技巧,如种“屈臂V字顶”、“侧旁失
重顶”和“双人托举的丁字顶”,是战士们那旋风般横贯全场,腾空
跃起的英雄形象更充分的展示。该舞蹈着重节奏,用动律和身段表现
角色,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进行戏剧性的营造,展现了红军在战
争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的铁军风貌。全舞基调磅礴、雄浑、洒脱、
有力、豪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全舞英姿勃发的动作、坚定的
眼神、紧促的节奏展现了军情紧急,战局危险以及模拟战争激烈的场
面,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震撼和视觉美感。

《红蓝军》所呈现的舞蹈创作恢弘大气别具一格,其创作构思的
具体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创作动机上,整个舞蹈作品体
现了一种军营文化,随着我国科技强兵战略的深化,即使在和平年代,
我国军人也保持了一种英勇、顽强、为战争时刻准备的特性,同时对
战局变化的沉稳、对急躁情绪的克服,折射出军人应对战争的能力、
心智和素质。说明了传统的军事厮杀似乎已经过时,在当下的年代中,
军事战争已经演变成科技的较量,整个舞蹈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
创作者却把整个作品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舞
蹈载体运用上比较巧妙,通过表演者一个个惊险的舞蹈动作、刚毅的
眼神以及浑身所散发出的一种拼搏大无畏的精神,“铁血之旅,壮志
男儿,正气和胆识铸就巍巍长城,庇护祖国母亲以安宁。”塑造了一
个英雄的舞蹈艺术形象。展现了新时代军人的勇往直前的特质,呼应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主题,呼应创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创作者运
用了大量的杂技动作,来表现军人顽强的拼搏精神,在结构创作与情
节编织上,整个作品的文化精髓都在这部军旅舞蹈作品中完整的展现
出来。
《红蓝军》不仅结构清新,首尾呼应,形象鲜明以ABA结构呈现
出来。该舞蹈在时代主题、技术技巧和视觉审美上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有很大的突破,能称得上是新世纪军事题材舞蹈创作的里程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