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研究2019年第46卷第9期 Cancer Res Prev Treat,2019,Vol.46,No.9·759·
doi:10.3971/j.issn.1000-8578.2019.19.0871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万一柯,侯健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 in Treatment of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WAN Yike, HOU Jian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Renji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127,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HOU Jian, E-mail: houjian@medmail.com.cn
收稿日期:2019-07-05;修回日期:2019-08-01作者单位:200127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通信作者:侯健,E-mail: houjian@medmail.com.cn作者简介:万一柯(1991-),女,博士在读,主要从事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研究·专家论坛 ·
0 引言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的年
发病率在血液系统肿瘤中位居第二,占所有血液
肿瘤的10%~15%,约占所有癌症的1%[1],目前仍
无法治愈。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MM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近年来MM的治疗进展迅速,随着沙
利度胺、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卡非佐米、Dara-tumumab等药物的应用,MM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在过去二十年中有了显著改善。然
而,几乎所有MM患者最终都会复发,复发难治性
(relapsed/refractory, RR)MM的治疗方案有限,
患者生存结局较差。因此,RRMM的治疗已成为
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MM不能有效根治的原因之一是骨髓瘤干细胞
的存在[2]。与其他恶性肿瘤相似,MM中也存在着侯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主任、教授、博
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多发性骨髓瘤及相关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
究。先后获得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重点课题或人才基金的资助。
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文章45篇。兼任国际骨髓瘤
工作组(IMWG)委员、中国抗白血病联盟副主委、中国医师协
会血液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血
液分会主委等学术职务。同时担任《肿瘤防治研究》等十余本杂
志的编委。
Abstract: Multiple myeloma remains an incurable hematological malignancy. In recent years, the application of many agents has improved the survival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However, the disease will eventually progress into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Hence, the bas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ovel agents have become essential. This article evaluates data from treatment studies for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and lists current treatment advances. Furthermore, multiple myeloma is closely related to genomic abnormalities, immune normalization, and protein homeostasis. Targeting these aspects will further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precise treatment.Key words: Multiple myeloma; Current status of treatment; Genomic abnormalities; Immunity; Protein homeostasis摘 要: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恶性血液病,近年来众多药物的应用改善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然而疾病最终会进展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新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变得至关重要。本文评估了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试验中的数据,列举了目前的治疗进展。此外,多发性骨髓瘤与基因组异常、免疫正常化、蛋白质稳态密切相关,以这三个方面为靶点进行研究将进一步指导精准治疗的发展。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现状;基因组异常;免疫;蛋白质稳态中图分类号:R733. 3文献标识码:A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肿瘤防治研究2019年第46卷第9期 Cancer Res Prev Treat,2019,Vol.46,No.9·760·
少数处于静息期的干细胞或干细胞样细胞,它们
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体外形成克隆、体内成瘤性
高,对大多数治疗药物不敏感。尽管骨髓瘤干细
胞的概念提出已有多年,但研究者们始终没有对
其表面标志特征达成共识。例如有人认为CD138-
细胞可以代表骨髓瘤干细胞,但另一些研究人员
发现CD138+的克隆性浆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克隆
形成和耐药特性[3]。因此,大多数研究者均将对荧
光染料Hoechst33342拒染的侧群细胞作为骨髓瘤干
细胞进行研究[4]。在未来,骨髓瘤干细胞表面标志
物的发现将有助于靶向药物的开发。此外,还需
进一步研究骨髓瘤干细胞与骨髓微环境的相互作
用,最终达到根除骨髓瘤干细胞的目的。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患者体内的微小残留病
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是MM复发
的根本原因,即使MM患者达到严格的完全缓解
(strict complete response, sCR),仍然可能存在
一定数量的肿瘤细胞。随着MRD理论的提出,国
内外研究者都希望将MRD检测应用于临床,预测MM的预后并指导治疗。一项Meta分析[5]显示,MRD阴性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和OS延长。Rawstron等[6]发现,通
过流式细胞术评估,MRD每减少一个log指数,OS便会改善。将来,争取MRD阴性成为治疗的目
标,可改善患者的PFS和OS,从而使患者处于长
期缓解,以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由于MM的不可治愈性和复发患者的难治性,
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阐述
了RRMM治疗的现状以及未来存在的挑战,希望
为基础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1 治疗RRMM的新型靶向药物
目前MM的一线治疗药物有蛋白酶体抑制剂
(硼替佐米)和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来那度
胺)等。但MM患者复发后会逐渐对这些药物产生
抗药性,一旦进展为RRMM,治疗方案的选择较
少,患者预后较差。数据显示,来那度胺和硼替
佐米均治疗无效的RRMM患者PFS和OS缩短(中
位时间分别为5月和9月)[7]。但新一代的蛋白酶体
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单克隆抗体仍是RRMM可
供选择的药物。1.1 卡非佐米
卡非佐米是一种新型酮环氧四肽蛋白酶体抑制
剂,可选择性地且不可逆地结合到目标蛋白上,从
而产生持续的抑制作用,并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目前,卡非佐米已被批准用于治疗RRMM患者。
一项Ⅱ期临床研究中[8],266例RRMM患者接受卡
非佐米单药治疗,其中80%为硼替佐米和来那度
胺难治性或不耐受患者,患者的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 ORR)为24%,中位OS为15.6月。在
对792例复发患者进行的Ⅲ期临床试验中[9],KRd
(卡非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与Rd(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相比,ORR分别为87%和67%,中
位PFS分别为26.3月和17.6月(P=0.0001),2年生
存率分别为73.3%和65.0%(P=0.04)。另一项临床
随机试验中[10],卡非佐米和地塞米松在RRMM患
者中与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相比,PFS增加了一倍
(分别为18.7月和9.4月,P<0.001)。对于RRMM
患者,含卡非佐米的方案是一项不错的选择。1.2 伊沙佐米
伊沙佐米是一种口服的多肽硼酸蛋白酶体抑制
剂,与来那度胺具有协同作用。早期研究显示[11],对
于新诊断(new diagnosed, ND)为MM的患者,IRd
(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的完全缓
解(complete response, CR)或非常好的部分缓解
(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 VGPR)比率为58%。
在RRMM的Ⅲ期临床试验中[12],IRd方案优于Rd方
案,ORR分别为78%和72%,中位PFS分别为20.6
月和14.7月。我国的一项Ⅲ期临床试验显示[13],在RRMM患者中,IRd组与Rd组相比,PFS延长(分
别为6.7月和4.0月;HR=0.598; P=0.035),此外OS
也显著改善(分别为25.8月和15.8 月; HR=0.419;P=0.001)。伊沙佐米具有每周口服一次的优点,与
硼替佐米相比,它有更多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但神
经毒性风险较低。1.3 泊马度胺
泊马度胺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具有抗骨髓瘤
活性,适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药物(包括来
那度胺、硼替佐米)且疾病进展的MM患者。对于
来那度胺和硼替佐米均治疗无效的RRMM患者,
泊马度胺的反应率约为30%[14]。在Optimis骨髓瘤
试验中[15],约70%为来那度胺难治性患者,复发
后患者接受PVd(泊马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
方案,ORR为90.1%,中位PFS为20.7月。对于RRMM患者,泊马度胺或卡非佐米与苯达莫司汀
和地塞米松的组合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16]。泊马
度胺的联合用药方案扩大了RRMM的治疗选择。1.4 Daratumumab
MM的恶性浆细胞高表达CD38。Daratumumab
是一种以CD38为靶点的IgGκ单克隆抗体,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