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2班 李烁 一、 教学课题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7章第2节 二、 教学课型 理论课 三、 教学课时 1课时 四、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种”的辨别方法,让学生能够说明物种的概念,区分不同的物种,正确率90%。 2、 通过学习骡子的生殖,让学生能够说明生殖隔离的概念,正确率90%。 3、 通过对比生殖隔离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理隔离的概念,正确率90%。 4、 通过对13种地雀的形成的分析,让学生能够说出物种形成的过程和隔离在物种形成的作用,正确率80%。 5、 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进化理论,让学生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正确率90%。 五、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前三部分主要内容,掌握了物种形成的原材料,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方向,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这样生物进化的过程自然而然就可以引入并学习掌握。 前面学习的内容没有经过组合处理,学生现阶段是无法对生物进化的全过 程有清晰的思路的;同时也会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产生混淆,所以教师要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有效的引导才能使内容更为清晰,并要注意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总结和对比,学生才能全面的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在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会完全掌握生物进化论理,对物种的形成也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就为后面生物多样性的学习打好基础,通过对比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也能在学生脑海里形成生物进化论理在不断发展的观念。 六、 内容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作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的最后一部分,讲解了物种形成的过程,在本章节的地位非常重要。首先,本节课是对进化理论的总结,让学生在全面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同时,理解物种形成的一般规律;其次,通过对隔离和物种形成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的必要性,并对现在一些快速形成新物种的方式有全新的认识;最后,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习能主动收集相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资料,了解这一生物进化理论是不断发展的,为后面《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学习打好基础。 2、 可能出现的问题 本节课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对于物种形成的一般规律的认识会存在偏差,与之前了解到的快速形成新物种的方法混淆,从而否定隔离是物种形成必要条件这一观点。 3、如何处理问题 教师在这里一定要主动提出这个问题,并且带领学生分析两种形成新物种的过程和不同之处,强调一般规律的概念和特殊情况的概念。 七、 教学重点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在课标中,本章节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而学生在前面学习的三个内容都是为了本节课内容打好铺垫,通过学习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从而总结出最后一个内容——隔离是物种现成的必要条件。 八、 教学难点 生殖隔离与地理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生殖隔离与地理隔离的概念相近,学生容易混淆;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这句话的理解,很容易让学生混淆,隔离不只是地理隔离还包括生殖隔离这一点容易被学生忽略。 九、 教具 多媒体 十、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引 入 【PPT展示图片】 图片内容分别是马和驴、狮子和老虎、黄种人和白种人、华南虎和东北虎 【提问】(图片展示同时提问) 1、 马和驴是不是一个物种? 2、 狮子和老虎是不是一个物种? 3、 黄种人和白种人呢? 4、 华南虎和东北虎呢? 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 在观看图片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播放PPT时及时发问,引发思考。 在问题的设置上,学生肯定会有模棱两可的答案,教师要抓住学生的争论和不确定,引入物种的概念。 2min
物种【引言】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听讲 由学生的疑问过渡到1min 的概念讲解 同学们的答案却不是那么肯定,若要判断两个生物是否为一个物种,首先就要了解物种概念。 新课。 【讲述】 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可产生可与后代的一群生物。 【提问】大家觉得这一概念中的关键点是那些? 思考 交流 介绍物种的概念,在学生脑中形成物种的初印象 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并引出生殖隔离 【总结】 物种概念的关键点:自然状态、能相互交配、后代可育 三点缺一不可 【举例】 例如马和驴,满足前两点,但是后代不可育,所以马和驴是两个物种 领悟 对知识进行总结、分析,进而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对新知识进行展望。
3min
练习 【提问】 回答前面引入的问题 思考练习 巩固练习,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物种的概念;但对最后一个问题仍存在问题,从而引出隔离 2min 生殖隔离概念的学习 【讲解】 我们知道马和驴交配产生的骡子是不可育的,在生物学上把两个物种之间不能交配,及时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称为生殖隔离。 【提问】那么也就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存在领悟 思考 过渡讲述新知识 提问让学生深入理解生殖隔离与物种这两个概念的关系 3min 生殖隔离的即为两个物种 【讲解】通过同学的回答,我们发现生殖隔离是判断是否为两个物种的关键,因此我们可以说区分两个生物是否为一个物种的标准就是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如果存在生殖隔离即为两个物种;如果不存在生殖隔离即为同一个物种。 理解领悟 加强学生对物种和生殖隔离的理解。 2min
【练习】 华南虎和东北虎是否为同一个物种为什么 思考练习 巩固刚学的知识内容、检测学生是否理解生殖隔离的概念 1min 地理隔离概念的学习 PPT展示 两个池塘中的鲤鱼 【提问】 这两个池塘中的鲤鱼是两个物种还是一个种群为什么 看图思考 引出地理隔离 1min
【讲解】 地理隔离是指同一物种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是的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提问】 若两种生物存在地理隔离是否是两个物种? 领悟 思考交流 过渡到新知识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理隔离的概念 2min 【提问】 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存在什么共同点? 【讲解】 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都不能进行基思考总结 总结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并过渡引出隔离的概念 1min 因交流,两者统称为隔离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过渡】 这节课的标题是《隔离与物种的形成》,那么隔离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大家先看看课本P119页下面故事。 思考 阅读 过渡到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min
【提问】 这两个小鼠种群还会自由交配吗? 【总结】 判断两种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标准是:生殖隔离。由于故事的最后并没交代它们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所以我们不能判断它们是否会自由交配。 虽然我们不能判断小鼠间是否可以交配,但是这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物种形成的思路,说明隔离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那么下面在看一下p120页的资料分析,然后咱们一起分析隔离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引发讨论 领悟、理解 阅读资料分析思考 引起学生们的兴趣,通过对两个资料的分析,总结出物种形成的一般规律
3min
【讨论】 P120讨论问题1、2、3、4 【总结】13种地雀形成的过程 地理隔离—形成不同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长期的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差异进一步加大—生殖隔离—新物种的生成 学生思考 学生尝试总结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地雀形成规律的总结
5min
【推而广之】 上述过程是地雀进过地理隔离理解领悟 思考交流 帮助学生进行总结,深入扩展理解由地理4min 形成新物种的方式,其实,这种方式也是绝大多数是物种形成的一种。同一种物种,进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基因发生突变,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最终产生生殖隔离,从而标志着新物种的生成。由此可见,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练习】 有哪位同学愿意以狼和狗为例,讲一下这两个物种的是如何形成的?提示,参考地雀的形成。 隔离产生新物种的方式,从而认同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巩固学习,检测学生是否掌握通过地理隔离产生新物种的方法。
【讲解】 刚才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好,但是根据我们以往所学的知识,大家想想,新物种的生成一定要通过这种方式吗?答案是,不一定。 还有一种特殊的方式,大爆发式物种形成。例如,我们前面所学的六倍体小麦的形成,它是进过二倍体小麦染色体的不断加倍得到了新物种,这个过程并没有经历漫长的时间而形成的新物种。 【提问】 但是,这种物种形成方式有没有违背我们刚才说的那句话: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为什么呀? 【讲解】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这句话是正确,我们要记得隔离包括生殖理解 思考 思考讨论,多数学生答错 领悟 介绍特例,让学生注意区分 巩固所学知识,检测学生对于隔离的理解,并及时修正学生的错误观点 再次强调,加深学生理解
5min 隔离和地理隔离,无论有无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会产生新物种。 小结 【总结】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 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3、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 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回答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回顾 2min
练习 PPT展示题目 回答 检测和巩固 2min 十一、 板书设计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一、物种的概念 1、物种:自然状态下 相互交配 后代可育 2、生殖隔离: 3、地理隔离: 4、隔离: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通过地理隔离产生新物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大爆发式物种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