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剂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11315030224 叶鹏辉
摘要:阻燃剂是防止和减少火灾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阻燃剂的分类,
总结了各种阻燃剂存在的缺点及其改进方向,指出今后阻燃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阻燃剂;分类;趋势
0 引言
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化工、军事及交通等领域。由于高分
子材料的易燃性,阻燃技术因此受到全球性的关注。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
发达国家开始生产和应用阻燃塑料。20世纪70年代,国外阻燃剂的消费量和品
种快速增长,年增长率为6~8%。目前全球阻燃剂的消费量已跃居塑料助剂第二
位,成为仅次于增塑剂的大品种。
1 阻燃剂分类
按化学反应分类,常用的阻燃剂可分为反应型阻燃剂、添加型阻燃剂、膨胀
阻火涂层和纳米阻燃材料等。按化学元素分类,又可分为磷系阻燃剂、卤系阻燃
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
1.1卤系阻燃剂
卤系阻燃剂是含有卤素元素并以卤素元素起阻燃作用的一类阻燃剂。卤系的
四种卤系元素氟(F)、氯(Cl)、溴(Br)、碘(I)都具有阻燃性,阻燃效果按F、
Cl、Br、I的顺序依次增强,以碘系阻燃剂最强。生产上,只有氯类和溴类阻燃
剂被大量使用,而氟类和碘类阻燃剂少有应用,这是因为含氟阻燃剂中C-F键太
强而不能有效捕捉自由基,而含I阻燃剂的C-I键太弱易被破坏,影响了聚合物
性能(如光稳定性),使阻燃性能在降解温度以下就已经丧失。卤系阻燃剂(特
别是溴系阻燃剂)的最大优点是阻燃效率高、用量少、相对成本较低。此外,溴
系阻燃剂与材料的相容性较好,因而我国的阻燃剂仍以卤系阻燃剂为主,主要包
含氯系和溴系,占整个阻燃剂体系的80%以上。但是,卤系阻燃剂在高温、明火
情况下会放出卤化氢等具有腐蚀性的有毒气体并伴有浓烟,阻燃剂发展趋势则是
在提高阻燃性能的同时,更加注重环保与生态安全,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传统的
溴系阻燃剂已受到日益严格的环保和阻燃法规的压力,迫使用户寻找溴系阻燃剂
的代用品,同时也将促进新阻燃材料的问世。
1.2磷系阻燃剂
磷系阻燃剂根据磷系阻燃剂的组成和结构以及作用机理,可分为无机磷系阻
燃剂、磷系膨胀型阻燃剂和有机磷系阻燃剂三大类。
磷系阻燃剂具有低卤、无卤、低烟、低毒的特性,其用量少,效率高,符合
阻燃剂的发展方向,在阻燃剂领域倍受关注,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但是由于磷系阻燃剂自身的一些缺陷,如一些阻燃剂相容性差、表面处理技术不
够完善、有机磷系多为液体、挥发性大、发烟量大、热稳定性较差等,促使其应
用受到了限制。因此,对磷系阻燃剂的研究还有待继续加强。
1.3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阻燃剂
氢氧化铝及氢氧化镁阻燃剂是最常见的无机阻燃剂,具有无毒、稳定性好,
高温下不产生有毒气体,还能减少塑料燃烧时的发烟量等优点,而且价格低廉,
来源广泛。氢氧化铝的脱水吸热温度较低,约为235~350℃,因此在塑料刚开始
燃烧时的阻燃效果显著。氢氧化镁阻燃剂在适量添加时,可显著减缓PE、PP、
PVC及ABS等的热分解温度,具有良好的阻燃及降低发烟量的效果。但是氢氧化
镁分解温度较高,在340~490℃左右,吸热量也较小,对抑制材料温度上升的性
能比氢氧化铝差,对聚合物的炭化阻燃作用却优于氢氧化铝,因此两者复合使用,
互为补充,其阻燃效果比单独使用更好。但由于无机阻燃剂是填料型的,在树脂
中添加量较大,往往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材料的加工性能和机械力学性能。因此,
对传统的无机阻燃剂进行改性研究已成为目前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无机阻燃剂
的微胶囊化、表面改性、少尘或无尘化和协同效应等,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良
策。
1.4锑系阻燃剂
三氧化二锑、胶体五氧化二锑和锑钠是锑系阻燃剂的主要产品,其中广泛应
用的是三氧化二锑。它是一种典型的添加型无机阻燃剂,主要用于塑料制品和纺
织织物的阻燃,亦可用作橡胶、木材的阻燃剂。其阻燃机理是三氧化二锑在燃烧
期首先熔融,熔点为665℃,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隔绝空气,通过内部吸热反
应降低燃烧温度,在高温状态下三氧化二锑被氧化,稀释了空气中氧浓度,从而
起到阻燃作用。不含卤的锑化合物本身几乎没有阻燃作用,但当它们与含卤有机
化合物一同使用时,便构成了非常有效的锑/卤阻燃协效体系。我国锑储量占据
世界首位,对于发展锑系阻燃剂十分有利,研究开发超细、高纯白的锑氧产品是
目前发展的重点。
2 新型阻燃剂的发展趋势
2.1无卤化趋势
近几年,美国、英国、挪威、澳大利亚已制定或颁布法令,对某些制品进行
燃烧毒性试验或对某些制品使用所释放的酸性气体进行规定,取代卤素阻燃剂开
发无卤阻燃剂已成为世界阻燃领域的趋势。无机阻燃剂及以磷基为主的无机阻燃
剂成为无卤阻燃剂开发的主要趋势。
2.2抑烟化、减少有害气体趋势
据研究表明,火灾中死亡者80%是材料燃烧放出的烟和有毒气体造成的。此
外,烟能降低可见度,使人们迷失方向,妨碍人们逃离现场。使用阻燃剂虽可以
降低可燃性,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但不一定能减少烟气及毒性,因而研究如
何合理的选择阻燃剂和阻燃体系,并降低材料燃烧时的烟量及有毒气体量,成为
近年来阻燃领域中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2.3纳米阻燃剂趋势
纳米阻燃聚合复合材料是纳米材料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纳米阻燃体系最为显
著的特点是相对于传统普通阻燃剂,只需添加极少量(小于5%)的纳米阻燃剂,
即可显著降低材料的阻燃性能,并且纳米阻燃剂的加入还使得材料的机械性能提
高,而普通阻燃剂的加入会大大影响材料的力学强度。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
陆续有新的纳米阻燃体系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纳米阻燃技术已成为阻燃领域的
一个重要研究热点。
2.4新型卤素阻燃剂的发展趋势
尽管卤素阻燃剂存在缺点,但由于其阻燃效率高,价格可被用户接受,特别
是溴系阻燃剂在阻燃领域内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目前找不到能取代它的适用的
阻燃体系,完全取代它不很容易。因此,新型溴系阻燃剂的开发一直都没停止过,
目前乃至今后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分子量,改进分子结构,添加防滴落助剂,提高
耐热性、耐喷霜性、加工性和卫生安全性,同时寻找多溴二苯醚的代用品也将受
到重视。
3 结束语
目前我国阻燃剂无论在品种上还是用量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国
家对阻燃技术要求力度的加强,我国阻燃剂的开发和发展将出现更好的广阔前景。
我们应该提高开发创新能力,推动阻燃剂工业将朝着环保化、低毒化、高效化、
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唐若谷,黄兆阁.卤系阻燃剂的研究进展[J].科技通报,2012,28(1):129-131.
[2]陆云.卤系阻燃剂在防火材料中的应用及前景[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10:41-42.
[3]靳永利.无机阻燃剂的发展与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10:130.
[4]黄沙.磷系阻燃剂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四川化工,2010,13(5):24-27.
[5]周逸潇,杨丽,毕成良,韩新宇,张宝贵.磷系阻燃剂的现状与展望[J].天津化工,2009,23(1):1-4.
[6]刘福来,杨敏.无机阻燃剂的分类及研究现状[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6.
[7]李佳佳.阻燃剂的分类及发展趋势.科技视界,2013(16):p.67+149.
[8]于立娟.阻燃剂的研究进展.上海塑料,2013(03):p.21-24.
[9]李芮,阻燃剂发展新趋势.印染,2014(23):p.53-54.
[10]张月.国内外阻燃剂市场分析.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4(08):p.20-24.
[11]张铁江.常见阻燃剂的利与弊.煤炭技术,2010(02):p.204-206.
[12]欧育湘,郎柳春.全球阻燃剂市场分析及预测.塑料助剂,2010(06):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