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综合练习检测卷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汉字积累——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证券(juàn) 坠落不耻下问(chǐ)情不自禁B.归省(xǐng)干涸莅临人间(lì)如火如荼C.伶仃(dīng)恣情呼朋引伴(hū)言简义赅D.吸取(xī)谛听豁然开朗(lánɡ)深恶痛绝2.词语运用——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秋国庆小长假,他携妻儿从国外回来,与父母、兄弟团聚,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B.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必须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遇事能自作主张,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C.这片人迹罕至的沼泽,除了有几只大鸟在天空飞过,再无任何声息。
D.面对对方咄咄逼人的指责,他终于忍无可忍,大声为自己辩解起来。
3.文化积累——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骨精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所遇到的一个妖怪,她曾先后变成年轻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来哄骗唐僧师徒,但都未能逃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B.《湘行散记》共收录12篇散文,以还乡历程为“线”,以小船停泊处为“点”,徐徐向我们展开了湘西山水长卷。
C.《荷花淀》《芦花荡》是一对姊妹篇,都篇幅短小,不正面描写歼灭敌人,而着墨于两地的景物,写水天一色、烟波浩渺,富有诗情画意。
D.《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初中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爱农》《藤野先生》《故乡》都选自这部散文集。
4.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卢梅坡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人引用,借以说明 。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长处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D.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5.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阳光中学在2019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话说“我与世界读书日”。
B.对于颠倒是非的言论,我们要勇于去否定它。
C.烟雨迷蒙的八台山,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览出她别样的风姿。
D.在网友们的疯狂模仿下,使得鬼步舞的热度攀高不下。
6.语言运用——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悼。
B.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
C.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D.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7.句子积累——按要求默写句子。
(12分)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 。
②《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应傍战场开。
③《观沧海》:树木丛生, 。
④《峨眉山月歌》: ,影入平羌江水流。
⑤《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 。
⑥《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⑦《<论语>十二章》:博学而笃志, , 。
⑧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⑨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
”极言秋之悲凉,《秋词》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 , 。
二、阅读(50分)(一)南方的冬天(12分)①半片黄叶落下,我听到一丝生命枯萎的声音。
是的,大雁又要南飞了,树杈上又只剩下了枯枝,泉水渐渐干涸,寒意悄然袭来,这一切都告诉我,冬天到了。
②在我看来,冬天是最不浪漫的季节,特别是南方的冬天,它看不到北方的银装素裹,冰天雪地;也看不到西部的万里荒漠,悄无人声。
南方的冬天永远都只是一片萧条之色。
天很冷很冷,却不带一丝湿润,浸入骨髓的冰凉仿佛要把身体的所有温暖都抽去,只留下如干絮般散漫的冷,一团一团的塞在胸肺间。
在这样的季节里,人的思维都会被冻住,什么情感,浪漫会在刹那间被抛之九霄云外。
在这样的境况下,难以提起一丝好兴致,哪怕偶尔有所愿望,也会很快被扔到记忆的角落里。
③站在户外,轻轻的嘘一口气,一团白雾裹着一份温暖袅袅升空,在半空中伸展,氤氲,半晌又汇入了干冷的空气。
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又破灭了,消失得轻悄而又平静,仿佛从来就不曾有过,又恍惚有过这么一份特别的湿润。
小树长成大树,到了冬天便成了老树,老树枝丫交错,只有几片稀稀落落的叶子点缀着生命的痕迹。
树皮微显焦黄,仿佛在火上烤了许久,煎熬得失了神采,半卷曲着好像随时都会坠地。
④夏日里花叶田田的荷塘,此时都只剩下了根根枯杆,片片残叶。
早已没了衔露含珠的风韵。
寒风轻摇,枯荷残叶,仿佛悄悄的诉说着昔日美艳,又仿佛轻轻暗泣着如今没落。
倘若再来一场冷雨,更催花落,倒符了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心境。
⑤南方的山向来不如北方的高大巍峨,到了冬日更失了往日的润朗,只留下了略带灰蒙的身影悄然耸立于天地间,默守着一份寂静。
倘若在北方,来一场大雪,将群山覆盖上一层苍茫的白色,那又是一幅磅礴的好图景。
只可惜南方无雪,如同土丘半散漫开的小山零零落落的点缀在辽阔的江汉平原上,山间便只剩下松柏苍翠的影子,但绿色都如同带着一层霜,淡绿中隐隐的泛出青灰。
远望去仿佛被飞扬的尘土覆住了。
⑥站在江边,这才发现昔日里的天堑而今只剩下了窄窄的一道灰链,昔日里浪拍千石的江畔现下已是波澜不兴。
江水仿佛被冻住了,连东注的流速都似乎被停住了,一切都现着一片死寂。
⑦是的,南方的冬天便只能用死寂来形容,看不到一丝生命的动感。
天地间唯存单一的灰蒙。
这种萧条的氛围充斥了万物,一点一点地抽走了它们生命的活力。
⑧身于此,只有寄情于窗前,遥送上一瓣心香,盼望能有一丝新绿破土,寄来春的希望。
8.第①段中“这一切都告诉我,冬天到了”一句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3分)9.②③两段主要从哪些角度细致描绘冬天的,写出了冬天的什么特点?(3分)10.作者要表现的是南方的冬天,文中为什么几次提到北国的冬天?(3分)11.如何理解第⑦段画线句“南方的冬天便只能用死寂来形容,看不到一丝生命的动感”的深刻含义?(3分)(二)你是世间最暖的书(12分)包利民①那时爷爷有满肚子的故事。
我也曾一度以为爷爷一定看过许多许多书,要不怎么一开口都是那些让我们流连的传说掌故?②最喜欢夏日的夜晚,家人都坐在院里的老榆树下,微凉的风从每一片叶子上滑落,爷爷的烟袋便点燃了满天的星光。
通常是我们一群小孩子在叽叽喳喳一番之后,爷爷也已满足地吸了一袋烟,把烟袋锅在鞋底上轻轻地磕,然后再塞满烟丝。
这个时候,我们就全安静下来,知道爷爷又要开始讲故事了。
③暖暖的夜,亮亮的星,还有围绕着爷爷的我们,苍老的声音带着奇异的力量,回荡在院落里,回荡在我们心间。
于是,那么多古老的故事,在我们心里生了根。
我们沉浸其中,或惊讶,或迷茫,或惊恐,似乎每一种感受,都让我们眷恋,一如眷恋着那个温暖的身影。
④多年以后,每次回望,心中都会有着一幅遥远的画面: 。
那样的情景就镌在心上,任岁月也湮没不了。
⑤在白天,疯玩够了的我们,也会跑到田地里去,提着水罐,等待爷爷休息。
太阳明晃晃地在头顶,爷爷终于从田间走出来,坐在地头的树荫下,衔着烟袋,不停地用草帽扇着风。
我们聚拢过来,将凉凉的井水递上,然后等着爷爷讲故事。
爷爷看着无边的田地,便能讲出一个神奇的传说。
他心里的故事,就像这些大地上的庄稼,不知生长了多少。
⑥上学以后,我们才知道,爷爷其实是不识字的,那时每条麻袋上他写上的名字,也都是照着练了无数遍才练会的。
我们终于问起,他的故事都是从哪里来的,他告诉我们,也都是听别人讲过的,听他的爸爸他的爷爷讲的。
原来,那许多故事,都是这样一辈辈流传下来的,就像那些庄稼,一茬茬地生长,从不断绝。
⑦后来喜欢上了看书,有时会在书中与爷爷讲过的故事相遇。
虽然爷爷讲的并没有书中的具体,可是,总是觉得书中的故事少了一种味道。
似乎少了那种氛围,少了那声音里的温度。
当年,那些围着爷爷听故事的兄弟姐妹,最后都喜欢上了读书,我知道,那是爷爷的影响。
⑧渐渐长大的我们,有时也会相约着跑去爷爷那里,听他讲故事。
爷爷的故事也有重复的,可是我们依然听得那么投入,如旧的星光月色,如故的人儿,我们倾听着的,其实是一种怀念,是一种流逝时光深处的温暖。
爷爷讲完,便会让我们也讲,于是,我们便讲着各自听到的新奇故事,在明灭不定的火光中,爷爷的神情就如我们当年一般专注。
⑨十六岁那年,爷爷去世。
而彼时,我们已搬进城里两年了,爷爷依然留在乡下。
有多长时间没有过那样的夜晚了,有多长时间没有再听过爷爷讲的故事了。
而如今,爷爷坟上的草已经黄绿了二十四次,每次回去,都要在坟前待上一会儿,一如当年坐在爷爷身旁,被他的故事萦绕。
⑩这许多年,读过太多的书,包括当年从爷爷那里听来的各种评书野史,每一相逢,无不重叠着过去的种种。
其实,爷爷才是我一生中读到的最早的书,也是最温暖的书。
他给了我想象的空间,给了我无尽的希望,为我开启了一扇美好的门,从而才能让我在以后的岁月里,与书相伴,梦想生生不息。
去年驾车回乡下,傍晚,云霞满天,驶过一个村子,看到在一个院子里,一棵树下,一个老人正在给几个孩子讲故事。
那一瞬间,在夕阳里,在车窗后,我的眼睛竟不能自持地湿润了。
(选自《张家界日报》) 12.文中的“爷爷”并不识字,作者为何说爷爷是“最暖的书”?(3分)13.请结合语境,发挥想象,为第④段画线处补写“我”心中的这幅遥远的画面, 30字左右。
(3分)1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他心里的故事,就像这些大地上的庄稼,不知生长了多少。
15.第⑦段中说爷爷讲的并没有书中的具体,可是,“我”为什么总是觉得书中的故事少了一种味道?(3分)(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
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
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特征分布”调查数据图: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材料三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将诗词创作的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
“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6.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
(3分)17.针对材料二中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观点。
(至少说出两点,3分)18.阅读材料三,指出下面诗句属于“写境”的一项是(3分)(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