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制理论 Control Theory

控制理论 Control Theory

• 在现实中,低程度的自我控制和对犯罪行为的倾向很可能 就是同一个东西。换句话说此理论有同义反复和循环论证 的逻辑谬误 (Akers,1991)。
17
控制理论的心理学解读18Biblioteka 32014/12/20
低自我控制的实质是什么?
6个不同的低自我控制维度 Grasmick et al. (1993):
(1) 冲动性 (impulsivity):倾向于对当前环境做出直接反应而不追求延迟的 满足,不擅考虑行为之长期后果(认知能力要素)
16
对自我控制理论的支持和批评
• 自我控制理论本身逻辑清楚,具有可测性。它促进了关于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教育的研究。
• 在所有犯罪学理论中,自我控制理论是被实证研究检验最多 的理论之一。许多实证研究证实了个人的自我控制是对犯 罪性的最有力的解释。
• 也有学者认为这个理论主要的缺陷在于它没能分别对其理 论的 “因”(自我控制)和 “果”(犯罪倾向性)进行清晰和可操 作化的界定。
4
《金刚》:原初状态的人类犹如金刚,欲求强烈, 百无禁忌,自我中心,不加以约束的话极具破坏
力 5
性恶论与守法行为归因
这一理论倾向相信人性本恶
人类天性的主要成分为“恶魔”:自私,贪婪, 暴力,缺乏自我控制
一如霍布斯关于自然状态的名言:人的一生: 孤独,穷困,恶劣,残酷,而短促(……the life of man, solitary, poor, nasty, brutish , and short……)
么?为什么?
24
4
2014/12/20
水平 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阶段 1 2 3
4 5
6
道德推理的特点 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 满足需要为准则 以人际和谐为准也称 为“好孩子”取向
以法律和秩序为准则
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 准则
以普通的伦理原则为 准则
不该偷的理由
偷东西会被警察抓起 来,受到惩罚

完成社会化的个体会获得特定 的生活方式, 人际关系,社会身
份,并由此获得积极的人生体

– 从对这些积极人生体验的丧失 的担忧中,产生了“服从的筹 码”

基于社会道德规范之设定,违 法犯罪会导致对“服从的筹码”
的剥夺,也就是说犯罪会使人
“有所失”
– 所以社会化背景下的个人会对 不法行为产生一种“不法的焦 虑”,进而产生抑制不法的意 志
6
1
控制理论的基本观点
• 犯罪的意志与能力是人之天性,无需解释 • 罪犯不过是那些维持其自然状态的个体 • 守法的意志与能力就是对人之天性的控制意志与能力 • 守法者不论在内因与外因方面都发生了关键性改变,这些
关键性改变为什么会发生,才是犯罪学研究的焦点 • 社会控制理论认为:控制犯罪意志的根本约束力来源是人
恶性才是人之天性,故犯罪本无需解释 真正需要解释的现象是为什么社会的绝大多数并 未循其天然劣根性走上犯罪道路
社会控制理论:特定的社会化结构促使人压制 天然劣根性而守法
自我控制理论:恰当的训练使人获得抑制天然 冲动的能力而守法
未经历上述改变者就发展为犯罪人 这类理论又被称为“社会结合失败理论” (Failing to Bond)
如果妻子一直对他不 好,他就没有必要自 寻烦恼,冒险偷药
做贼会使自己的家庭 名声扫地,给自己的 家人(包括妻子)带 来麻烦和耻辱
采取非常措施救妻子 的命合情合理,但偷 别人的东西犯法。
丈夫没有偷药救妻子 的义务,这不是正常 的夫妻关系契约的组 成部分。他已经为救 妻子命尽了全力,无 论如何都不该采取偷 的办法解决问题,但 他还是去偷药了,这 是一种超出职责之外 的好行为。
•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已经有了成人逻辑思维能 力的萌芽;逻辑思维涉及实际的物体而非抽象的观念。 有了“去中心化” 的能力,儿童的道德判断变得二维 和主观了。
• 形式运算阶段(12岁至成人):认知成熟,能进行抽象和 逆向的思考。
21
Lawrence Kohlberg的道德发展理论
• 所谓道德其实就是内化的自我控制能力 • 而在青少年不同刚发展阶段内化自我控制的机理
与其社会化环境的关系,这种关系制造了一种“违法的焦 虑”,进而遏制人的违法冲动 • 自我控制理论认为:仅有“违法的焦虑”不足以遏制人的 违法冲动,人还需要自我控制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特 定人生阶段所接受的训练
7
社会控制理论
• Toby (1957)提出了 “服从的筹 码”(Stake in Conformity) 的概念
(4) 风险偏好 (risk-seeking):爱好犯罪所带来的刺激,而不擅审慎判断行为 的危险性(要素1+要素3)
(5) 简单化自我中心 (self-centeredness):不擅通过与人的持久性社会化互动 实现个人利益(要素1+要素3)
(6) 坏脾气 (a bad temper):利用犯罪或暴力等简单策略来应对挫折、对抗 情境,不擅通过沟通、妥协及合作解决问题(要素1+要素2)
• Piaget 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 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 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 的动作。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 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和平衡。
20
Piaget 认为人的认知发展分为 四个阶段:
• 感觉运动阶段(0-2岁): 学习用肌体活动协调自我和环境 的知觉。
• 前运算阶段(2-7岁): 运用词语和符号来表征客体及客体 间的关系。此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维且屈服于“客 观”规则和权威。
这一不同假定将犯罪学划分为两个大的理论 倾向: 以性善论为起点的不良行为归因理论倾向 以性恶论为基础的守法行为归因理论倾向
1
2
《人猿泰山》:原初状态的人类如泰山般,充满爱心, 纯真无邪,保持下去就是一个守法模范公民
3
性善论与不良行为归因
这一理论倾向相信人性本善:
人类的天性主要成分为“天使”:有爱心, 关怀他人,有秩序,无私
15
自我控制理论
• 家长教养孩子的黄金时间是在 儿童6到8岁的时候
• 教养的功能性要素: – 监督: 对儿童行为的监管 – 贴标签: 对儿童行为的道德 评估 – 惩罚:持续不良行为的负面 后果
• 不 及充 无分 效的 的监 惩督 罚, 会不 对6恰-8当岁的的贴儿标童签产,生以 严重的影响。这会降低他们在正式的 求学或非正式的伙伴交往中社会化的 有效性。
• 间接控制:与守法人群的情 感认同(引发对不良行为的 抗拒心理)
• 内部控制:良知或超我(道 德规范的内化,潜意识)
• 通过满足需求来实现的控制: 当个体的需求被满足时,也 就不必要犯罪了。
8
Travis Hirschi 的社会控制理论
• 代表作:《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 此理论假定人类具有的普遍性的犯罪动
海因茨设法救妻子的 性命无可非议,但他 没有考虑所有人的生 命的价值,别人也可 能急需这种药。他这 么做,对别人是不公 正的
该偷的理由
他事先请求过,又不 是偷大东西,他不会 受重罚
如果妻子一向对他好, 他就应关心妻子,为 救她的命去偷药
9
社会控制理论
• 社会化结合的组成部分: – 依恋/依附(Attachment): 对他人的 感情和兴趣 – 投入/投资(Commitment):对传统 价值投入的时间,精力,和努力 – 参与(Involvement): 参与到传统的 社会化结合的活动中 – 信仰(Belief): 对传统社会化所秉持 的道德规范合理性之认同
• 由于接受了守法的信仰价值观体系, 并通过参与守法社会化结合,依恋/依 附于传统社会结构,积累与该信仰体 系兼容的社会资本,为避免社会资本 的减损或灭失而强化行为控制的意愿
11
2014/12/20
控制理论的早期概念建构
Ivan Nye (1958) 提出了四类控 制:
• 直接控制:对错误行为的惩 罚和对服从行为的褒奖
机(犯罪潜能) • 对正常社会的依附和投入产生了对社会
道德准则的忠诚,并获得服从的筹码, 从而帮助人们抵御犯罪的诱惑 • 犯罪的原因是对社会服从的投入出现了 弱化,导致服从筹码减少或灭失
10
自我控制理论
当冲动的恶魔在敲门时,仅有反抗 的勇气是不够的
12
2
2014/12/20
外部控制(对特定积极的社会化体验的向往和留 恋)仅仅产生守法的意愿,而不产生守法的能力,
自我(内部)控制才是守法能力的源泉
换句话说:
13
TRAVIS HIRSCHI和Michael Gottfredson的自我控制理论
• 代表作:《犯罪的一般理论》(1990) • 注意到青少年犯罪,欺诈,和贪污这
类犯罪的行为人往往并不缺乏社会 控制。 • 当一个人具有较多“服从的筹码” 时,按照社会控制理论的预测,他 会因为担忧失去其既有的积极人生 体验而选择抑制其犯罪的冲动 • 但现实中不符合这一预测的例子却 比比皆是,因此Hirschi认为有必要 提出另外的解释
23
Kohlberg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儿童讨论,以此 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所依据的准则及其道德发展水平。
1、汉斯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3、汉斯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 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 5、汉斯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 为什么? 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汉斯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
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道德推理模式(道德发展阶 段) • 三阶段,六等级划分 – 前习俗阶段:具体的个人主义阶段(权威或工具导
向) – 习俗阶段:具体的社会化阶段(人际关系导向) – 后习俗阶段:抽象的社会化阶段(价值与伦理导向) • Kohlberg通过一个道德两难故事测验个人对道德 禁令的不同理解,实证性地验证了道德缺失存在 不同发展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