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O卷 第4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Vo1.2O
No.4.2000
雷公藤的化学成分及提取物的检验方法探讨 姚发兴 ,徐 斌 ,童秀英。,陈友丽。 (1.湖北师范学院生物系;2.湖北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3.999黄石制药厂,湖北黄石435002)
摘要:详细研究了雷公藤化学成分的化学及药理活性、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检验;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用 电化学方法进行检验的可能性。 关键词:雷公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化学检验 中圈分类号:TQ460.7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714(2000)04—0035—05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系卫矛科(Celastraceae)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雷公藤 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清热解毒、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止痒;已用于多种疾病的 治疗,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某些皮肤病、肾炎、肝炎、癌肿等;另外,雷公藤及其制剂有一定的毒性“- 。 因此,称为有毒药物,这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门研究的课题。 从三十年代至今,人们已从雷公藤属植物分离得到7O余种化学成分“ :包括生物碱、二萜、三 萜、倍半萜、甙类、糖类、醇类及微量元素。其中,有17种化学成分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最主要的是: 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雷公藤内酯二醇(Tripdiolide)、雷公藤红素(Tripterine)、雷公藤碱 (Wilforine)、雷公藤多甙(GTw)等。
实验部分 1.1仪器及试剂 1.1.1 仪器JP一303极谱分析仪(成都仪器厂),三电极系统:滴汞电极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 为参比电极,铂辅助电极;pHS一3C型精密pH计(上海雷磁仪器厂),复合pH电极;CHI660电化学工 作站(美国CHI公司),三电极系统:JM—O1悬汞电极(江苏电分析仪器厂),饱和甘汞电极,铂辅助电 极;AG245电子天平(瑞士METTI ER公司);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上海亚太技术玻璃公司)。 1.1.2 试剂 5.83×10 mol/I 的雷公藤内酯醇乙醇溶液:称取10rag雷公藤内酯醇(由福建省医 药科学研究所提供),用无水乙醇溶解并定容为lOOmI 。 硼砂缓冲溶液:配制0.1mol/I 的硼砂溶液,pH值为9.26。 伯瑞坦一罗比森(B—R)缓冲溶液:先分别配制浓度分别为0.4mol/I 的磷酸、醋酸、硼酸的B—R 酸溶液和0.2mol/I 的B—R碱(氢氧化钠)溶液;随后按一定比例混合B—R酸、B—R碱溶液、以得到不 同pH值的B—R缓冲溶液。 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二次水。
收稿日期:2000—05一l8 作者简介:姚发兴(1956 ),男.副教授 *湖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99A047) ・3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取一定量的雷公藤内酯醇乙醇溶液于10ml 比色管中,加入一定体积的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 1mI 1mol/I 的KC1溶液,每加入一种溶液均轻轻摇动,随后定容为10mI ,充分混匀后,取部分溶液 于电解池中,在JP303型极谱仪上,用三电极系统,以500V/s的扫速,从一定电位开始扫描,记录其
循环伏安曲线。 结合实验结果和文献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和讨论。
2结果和讨论 2.1化学成分研究“ 2.1.1 生物碱 1950年人们提取第一个生物碱,到目前已提取的生物碱有13个,分成两大类:大环
酯类生物碱和精脒类生物碱。(图1)
图1 根据取代基的不同,组成不同的生物碱。 2.1.2倍半萜类 倍半萜类化学成分已分得12个,其基本结构为a, 不饱和内酯和二氢琼脂呋
喃聚酯。(图2)
o 。 二氯琼啦吱喃 蔓
图2 2.1.3二萜类 雷公藤二萜类是生理活性的主要成分,已分得的有13个,其基本结构可分为三类:
环氧二萜类、山海棠素类和雷酚萜类。(图3)
o o
j童毒 ; 】=】_ 萜菱
◆ 图3 ● 2.1.4 三萜类 从1936年至今,人们已从雷公藤属植物中分得18种三萜类化合物。雷公藤三萜类
化合物均为五环化合物,它们分属于齐墩果烷型、本栓烷型和乌素烷型。(图4)
・36・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0 齐墩果烷型 本栓炕型 图4 乌素烷型
2.2雷公藤化学成分的活性研究 雷公藤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主要有抗炎及免疫作用、抗肿瘤作用、抗生育作用和杀虫作用。不同成 分组合在一起时,药理活性不同。 抗炎及免疫作用是药理活性的主要代表,也是目前雷公藤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方面。雷公藤中 的生物碱、二萜、三萜及甙类化合物,或多或少都具有这一活性。 抗肿瘤作用是近年来研究最活跃的一个方面,雷公藤二萜类化合物具有这方面的活性。其抗肿瘤 作用的活性基团是二萜类化合物9、10位的环氧基及n、p_-不饱和酮基;同时,14p—OH基可促进9、10 位的环氧基与生物大分子起选择性的烷化作用,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抗生育作用是雷公藤毒副作用的一个侧面,而且这种作用有可逆性,这就表明雷公藤可作为抗生 育作用的药物。研究表明,雷公藤的粗制剂、生物碱和多甙具有这种活性。 杀虫作用早已被人们所熟悉,它的全株可作杀虫药。生物碱的这种活性较为明显。 2.3雷公藤药用成分分布研究 雷公藤的药用成分分散在根、茎、叶、花、果中,不同产地的雷公藤、雷公藤的不同部位含药用成分 的种类及其量不同。对雷公藤内酯醇而言,有结果 如表1: ’ 表1 霄公藤不同部位雷公藤内醋醇的含量
2.4雷公藤药用成分的提取及制剂研究。 . 雷公藤药用成分的提取,或用水煎、或用有机溶剂浸泡,或两者结合。 水煎一般是以雷公藤的根、茎、叶、花、果为提取对象,或与其它中草药为伍,提取液直接药用。用 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有机溶剂常用乙醇、乙酸乙酯作为提取剂。7O~9O年代,采用乙醇提取,提取物用低极性有机溶 剂处理后制成雷公藤多甙片;用乙酸乙酯提取,经处理后制成雷藤片。主要用于治疗关节炎类疾病。 9O年代以后,雷公藤制剂研究发展迅猛,特别在缓释、控释方面的研究,对提高雷公藤疗效、降低 毒副作用产生了重要作用。 使用带皮的雷公藤根为原料,制取雷公藤总萜片;使用雷公藤叶为原料,制备雷公藤酊剂;将雷公 藤叶用水提取,再用有机溶剂萃取,对萃取物进行包合,包合物制成微囊片;将雷公藤醋酸乙酯提取物 与聚乙烯醇4000、硬酯酸、石蜡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雷公藤滴丸;将雷公藤醋酸乙酯提取物制剂改进 成上层为空白层、下层为药层的雷公藤双层栓;将雷公藤的提纯雷公藤甲素制成皮下给药的雷公藤巴 布剂等等。 ・3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5提取物的检验研究 雷公藤提取物一般为多成分的混合物,故常用色谱法进行分析检验 。 。 薄层色谱法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中国药典推荐的也是这一方法。薄板为硅胶板,展开剂为2:1 的氯仿一乙醚混合溶剂,显色剂为2 3、5一二硝基苯甲酸与2mol/I 的NaOH乙醇溶液按1:3混合 得到,用薄层扫描仪以双波长( 一535nm,入 一650nm)反射锯齿扫描法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应该说是最理想的方法,但由于仪器和分析成本的问题没有薄层法应用的普遍。 有人用Shim Pack FI,C--ODS 4.6×50mm的色谱柱对雷酚内酯进行了分析,线性回归方程为:Y一 7.24x一0.718,相关系数为:0.9999。 将薄层色谱法与分光光度法相结合,应该是一种创造。它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取出斑点,用溶剂处 理后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所需仪器简单,而且使方法的稳定性得以提高;但重现性较差。按薄层 法展开后,用碘蒸气显色,标出斑点部位,挥去碘;刮出薄层斑点放进具塞离心管中,加入5ml乙醇震 荡5min,取一定体积的上清液,用0.5%3、5一二硝基苯甲酸与2.5 的NaOH乙醇溶液各lml显色 后,于540nm波长处测定吸收;线性回归方程为:A一4.08×10_。X一1×10。。。,相关系数为:0.9999。 用电化学分析法对雷公藤提取物的研究还未见报道,理论分析及初步试验表明,雷公藤有关化学 成分上的羰基,具有电化学活性,在不同酸的介质中有不同的还原电位(图1)。图1(a)表明,在pH一 7.75的B—R缓冲溶液中,雷公藤内酯醇在滴汞电极上于一1.4V(as.SCE)有一不可逆的还原峰;图1 (b)表明,在pH一9.26的硼砂缓冲溶液中,雷公藤内酯醇在滴汞电极上于一0.1V(as.SCE)有一不可 逆的还原峰。
(a) (a)pH:7.75B—R缓冲溶液,0.1mol/L KCI, C:5.83×10 mol/L
参考文献:
图1 循环伏安法图 (b) (b)pH:9.26硼砂缓冲溶液,0.1mol/L KCI, C=5.83×10一 mol/L
[1]陈翼胜,郑硕,中国有毒植物.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58 1-23杨仓良.毒药本草.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388 F33张亮,张正行.安登魁.雷公藤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0.21(4):251 F43贾力.雷公藤属植物化学、药理和临床应用.药学通报,1985,20(2):101 [53李瑞琳,舒达夫.雷公藤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F63李汉保.王尔玺,徐学银.雷公藤叶与根主要有效成分比较.中国中药杂志.1994,19(4):206 [73夏志林.中国医药工业.1990.21(2):58 [83钱绍祯.雷公藤的化学及生育调节研究进展.药学通报.1988,23(1):3 [93陈芍芳等.雷公藤内酯的含量测定.中草药.1988,(8):24 [1O]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雷公藤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武汉:1991年6月
・3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