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18·广西玉林)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1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3分)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是因为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此题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既有古文化文学常识,还有对本词内容的理解,甚至还有古诗词比较阅读,所以在分析选项时,要仔细谨慎。
B项中作者最终不愿“归去”的原因不是因为“天上宫阙”的寒冷,而是因为作者对人间欢乐的留恋。
16.(2018·湖北咸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 (2)题。
(6分)次北因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领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内容、格律、主旨的理解。
D项中颈联这两句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表达了时令的迅速交替,时光逝去的匆匆不可待,题干中“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的表述欠准确。
(2)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3分)【答案】(2) “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赏析的能力。
“风正一帆悬”这个句子的赏析点首先是炼字,其中“正”字写出了风的和顺,“悬”字写出了船帆端直高挂的样子。
其次,结合句字的意思,这句话借帆“悬”表现了江面开阔、和风吹拂的特点,“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17.(2018·河南)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8—19题。
(共4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8.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2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18.示例一:用感叹句、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二: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问与迷惘。
示例三: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能力。
诗句赏析可从句式特点、情感倾向、修辞手法和炼字等角度入手。
本句从句式上属于短句,短句铿锵有力情感充沛;“行路难”,两次出现,从修辞上讲属于反复,“今安在?”属于反问,这样凸显了前路艰辛。
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19.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
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
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主旨和写作背景的把握。
本诗写在李白仕途受阻,人生困顿之时,但其中难能可贵的是仍透露着强烈的自信与乐观,据此作答即可。
18.(2018·云南)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3题。
(4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2. 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2分)12.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的乡村民俗。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颔联和颈联的相关内容,然后在明确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景物描写,描写山西村的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颈联“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则描绘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重在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
13.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分)13.“无时”一词写出诗人随时都想去山西村,表达了诗人与村民相处融洽,喜爱山西村的真挚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赏析和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无时”是随时的意思。
从中可以体会诗人对山西村的热爱,与农民的亲密无间,以及想要隐居此地,惬意生活的愿望。
19.(2018·湖南娄底)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5.本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其中“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上阕描绘了太守出猎的壮阔场面。
“狂”字统率全词,既是全词的线索,也是全词抒情的依据。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上阕文意的能力,以及正确分析重点词语在全词中的作用的能力。
第一问,“左牵黄,右擎苍”“射虎”的描写,可见写太守出猎;“少年狂”“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描写壮阔场面。
第二问,“狂”在这里是“猛烈”“声势大”的意思。
全词写出猎的装备、随行、队伍、胆气、愿望,都表现了“狂”,因此,“狂”字统率全词,既是全词的线索,也是全词抒情的依据。
1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4分)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天狼”,喻指辽和西夏。
表达了作者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第一问,“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学上,被认为是主侵掠的。
作者把它比作敌人,即辽和西夏。
第二问,诗人认为“狼”属于野兽,当在被射猎之列。
他表示,将要紧握雕花的强弓,把他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般的弓弦上,看准那西北方的敌人,狠狠地射去。
表达了作者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0.(2018·古诗赏析(3分)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1)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之感。
(1分)答案:寂寞孤独(失落惆怅、岁月易逝等)解析:本题考查诗词赏析中的炼字。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空”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据此概括即可。
(2)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2分)答案:①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
②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
③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
④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赏析中的写作手法赏析。
在写景上,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
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
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在感情表达上,本诗意境壮阔,采用黄鹤、汉阳树、鹦鹉洲、烟波等营造意境,抒发了诗人愁而不怨的思乡之情。
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
眼前的“树”“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尾联情景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渺烟波,正是诗人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任选角度对其稍作阐述即可。
)古诗赏析(3分)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1)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之感。
(1分)答案:寂寞孤独(失落惆怅、岁月易逝等)解析:本题考查诗词赏析中的炼字。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空”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