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生物氧化

第八章 生物氧化

第八章生物氧化
一、填空题:
1.电子传递链在原核细胞中存在于上,在真核细胞中存在于上。

2.鱼藤酮能阻断电子由向的传递,利用这种毒性作用,可作为重要的。

3.在动物体中形成ATP 的方式有和,但在绿色植物中还能进行。

4.电子传递链上的电子传递是一种反应,而ATP的合成过程则是一种反应。

5.电子传递链上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之间的偶联部位是之间,之间,______________之间。

6.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被公认的学说是,是英国生物化学家于1961年首先提出的。

7.典型的呼吸链包括和两种,这是根据接受代谢物脱下的氢的不同而区分的。

8.动物体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生成方式有和两种。

9.NADH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发生的部位是在之间;之间;之间。

10.磷酸甘油与苹果酸经穿梭后进入呼吸链氧化,其P/O比分别为和。

11.线粒体内膜外侧的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而线粒体内膜内侧的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

12.用特殊的抑制剂可将呼吸链分成许多单个反应,这是一种研究氧化磷酸化中间步骤的有效方法,常用的抑制剂及作用如下:
①鱼藤酮抑制电子由向的传递。

②抗霉素A抑制电子由向的传递。

③氰化物、CO抑制电子由向的传递。

13、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四种常用的氢载体为:_________、
_________、、。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2.下列化合物中不是电子传递链成员的是( )
①CoQ ②Cytb ③CoA ④NAD+
4.不属于电子传递抑制剂的是( )
①一氧化碳②抗霉素③2,4-二硝基苯酚④氰化物
5.属于解偶联剂的是( )
①2,4-二硝基苯酚②硫化氢③叠氮化合物④抗霉素A
8.电子传递链上的未端氧化酶是( )
①NADH脱氢酶②琥珀酸脱氢酶③细胞色素b ④细胞色素a3 10.关于电子传递链的下列叙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①线粒体内有NADH+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

②电子从NADH传递到氧的过程中有3个ATP生成。

③呼吸链上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完全按其标准氧化还原电位从低到高排列。

④线粒体呼吸链是生物体唯一的电子传递体系。

11.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抑制了哪种细胞色素?()
①Cytc ②Cytb ③Cytc ④Cyt aa3
12.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的排列顺序是:()
①C→b1→C1→aa3→O2②C→C1→b→aa3→O2
③C1→C→b→aa3→O2④b→C1→C→aa3→O2
13.线粒体外NADH经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内实现氧化磷酸化,其P/O值为()
①0 ②1 ③2 ④3
14.下列化合物哪个不是电子传递链中的成员()
①辅酶Q ②细胞色素c ③细胞色素b ④细胞色素P450
15.氰化物中毒是由于()
①作用于呼吸中枢,换气不足②干扰血红蛋白带氧能力
③破坏线粒体结构④抑制呼吸链
三、是非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Cyta3的铁离子和铜离子将电子传递给氧。

()
2.生物体中ATP的主要来源是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形成的。

()
3.解偶联剂可抑制电子传递链的电子传递。

()
4.电子传递链上的各电子递体的排列是有一定顺序的。

()
5.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体内的生物氧化的化学本质是完全相同的。

()
6.生物界NADH呼吸链应用最广。

()
7.呼吸链中氧化还原电位跨度最大的一步是在Cytaa3-O2之间。

()
8.ATP虽然含有大量的自由能,但它并不是能量的贮存形式。

()
9.Fe-S蛋白是一类特殊的含有金属Fe和无机硫的蛋白质。

()
10.辅酶Q在呼吸链中也可用作单电子传递体起作用。

()
11.呼吸链中各电子传递体都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

()
12.细胞色素是指含有FAD辅基的电子传递蛋白。

()
13.呼吸链中的递氢体本质上都是递电子体。

()
14.胞液中的NADH通过苹果酸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其P/O比值约为2。

()15.ATP在高能化合物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起着共同的中间体的作用。

()
16.所有生物体呼吸作用的电子受体一定是氧。

()
17.DNFB可抑制电子传递链的电子传递。

()
四、问答题和计算题:
1、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理的化学渗透学说是谁提出来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2、写出NADH电子传递链和FADH2电子传递链,并标明抑制剂在电子传递链上的抑制部位。

五、名词解释:
生物氧化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磷氧比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
参考答案:
第八章生物氧化
一、填空题
1.电子传递链在原核细胞中存在于质膜上,在真核细胞中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2.鱼藤酮能阻断电子由NADH 向C O Q 的传递,利用这种毒性作用,可作为重要的杀虫剂。

3.在动物体中形成ATP 的方式有氧化磷酸化作用和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但在绿色植物中还能进行光合磷酸化作用。

4.电子传递链上的电子传递是一种放能反应,而ATP的合成过程则是一种吸能反应。

5.电子传递链上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之间的偶联部位是NADH和CoQ 之间,Cytb 和Cytc l之间,_ Cytaa3和O2__之间。

6.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被公认的学说是化学渗透学说,是英国生物化学家P.Mitchell 于1961年首先提出的。

7.典型的呼吸链包括NADH 和FADH2 两种,这是根据接受代谢物脱下的氢的初始受体不同而区分的。

8.动物体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生成方式有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两种。

9.NADH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发生的部位是在NADH和CoQ 之间;Cytb和Cytc l之间;Cytaa3和O2之间。

10.磷酸甘油与苹果酸经穿梭后进入呼吸链氧化,其P/O比分别为 2 和 3 。

11.线粒体内膜外侧的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NAD+;而线粒体内膜内侧的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FAD 。

12.用特殊的抑制剂可将呼吸链分成许多单个反应,这是一种研究氧化磷酸化中间步骤的有效方法,常用的抑制剂及作用如下:
①鱼藤酮抑制电子由NADH 向CoQ 的传递。

②抗霉素A抑制电子由Cytb 向Cytc l 的传递。

③氰化物、CO抑制电子由Cytaa3向O2的传递。

13、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四种常用的氢载体为:FMN、FAD、NAD+、NADP+_。

二、选择题
2.③ 4.③ 5.①8.④10.④
11.④12.④13.③14.④15.④
三、是非题
1.√
2.√
3.×
4.√
5.√7.√8.√9.×10.√
11.√12.×13.√14.×15.√16.×17.×
四、部分问答题参考答案:
1、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理的化学渗透学说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解答:由英国生物化学家Peter Mitchell 提出的。

他认为电子传递的结果将H + 从线粒体内膜上的内侧“泵”到内膜的外侧,于是在内膜内外两侧产生了H + 的浓度梯度。

即内膜的外侧与内膜的内侧之间含有一种势能,该势能是H + 返回内膜内侧的一种动力。

H + 通过F 0F 1-ATP 酶分子上的特殊通道又流回内膜的内侧。

当H + 返回内膜内侧时,释放出自由能的反应和ATP 的合成反应相偶联。

实验证明氧化磷酸化作用的进行需要完全的线粒体内膜存在。

当用超声波处理线粒体时,可将线粒体内膜嵴打成片段:有些片段的嵴膜又重新封闭起来形成泡状体,称为亚线粒体泡(内膜变为翻转朝外)。

这些亚线粒体泡仍具有进行氧化磷酸化作用的功能。

在囊泡的外面可看到F 1球状体。

用尿素或胰蛋白酶处理这些囊泡时,内膜上的球体F 1脱下,F 0留在膜上。

这种处理过的囊泡仍具有电子传递链的功能,但失去合成ATP 的功能。

当将F 1球状体再加回到只有F 0的囊泡时,氧化磷酸化作用又恢复。

这一实验说明线粒体内膜嵴上的酶(F 0)起电子传递的作用,而其上的F 1是形成ATP 的重要成分,F 0和F 1是一种酶的复合体。

2、写出NADH 电子传递链和FADH 2电子传递链,并标明抑制剂在电子传递链上的抑制部位。

解答:在具有线粒体的生物中,典型的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可表示为:
2312O Cytaa Cytc Cytc Cytb FADH CoQ FMN NADH →→→→↓
→→→
根据最初受氢体(NADH 或FADH 2)不同,电子传递链分NADH 电子传递链和FADH 2电子传递链,另外需指出,某些生物体存在中间传递体略有不向的其它形式电子传递链。

标明抑制剂在电子传递链上的抑制部位:(1)鱼藤酮;安密妥、杀粉蝶菌素。

阻断电子由NAD+向CoQ 的传递。

鱼藤酮常作重要的杀虫剂;(2)抗霉素A :抑制电子从Cytb 到Cytcl 传递作用;(3)氰化物、一氧化碳、叠氮化合物、硫化氢等,阻断电子从Cytaa 3向O 2的传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