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广岛协议中国人民大学 (2)

日本广岛协议中国人民大学 (2)




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银行业受到严重打击。 证券业出现空前萧条 。


对企业与消费者的猛烈冲击。
总体影响

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年间,日元币值 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无异于给国际资本投资日 本的股市和房市一个稳赚不赔的保险。“广场协 议”后近5年时间里,股价每年以30%、地价每年 以15%的幅度增长,而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 只有5%左右。泡沫经济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虽 然当时日本人均GNP超过美国,但国内高昂的房价 使得拥有自己的住房变成普通日本国民遥不可及 的事情。1989年,日本政府开始施行紧缩的货币 政策,虽然戳破了泡沫经济,但股价和地价短期 内下跌50%左右,银行形成大量坏账,日本经济进 入十几年的衰退期。“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则 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与中国经济的不同



人民币升值与日元被动升值有本质区别。 中国股市是补涨,并未失去理性。 本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影响不大。 目前中国金融体系比当时日本完善得多。 中日两国海内外市场的投融资自由度不同。
广岛协议的签订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 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简称 G5)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 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 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 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 又被称为“广场协议”。
பைடு நூலகம்
不同之处

中国股市不会重蹈日本覆辙 当前,很多人担心我国股市涨得过快,而基本 方面如同当年的日本,如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本币升值、消费物价不高、央行实行低利率、 股民预期良好,等等;认为有可能导致经济泡 沫。如何衡量泡沫度?泡沫与国情、体制与经 济增长阶段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不说清楚这 些,就不能对一些表面现象轻言泡沫
浅析“广岛协议”
小组成员:赵晓娜,赵 秀青,赵祖仪,钟皓, 钟婧,朱爱珍
广岛协议的背景
美日经济情况对比
●汽车行业
日本: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在汽车工业 中大规模使用工业机器人,将人工失误率降到几 乎为零。 美国: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得美国生产的8缸耗 油轿车很快就被日本物每价廉的省油车打得落花 流水。美国在低技术含量的汽车工业中,已经逐 渐丧失了抵抗日本车进攻的能力。
广岛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广岛协议”,揭开了日元急速升值的序幕。同时,日 元急速升值也成为其泡沫经济的一大原因。从而造成了 “日本消失的十年”。 (数据表明:1987年最高达到1美元兑120日元。从日元对 美元名义汇率看,1985年2月至1988年11月,升值111%; 1990年4月至1995年4月,升值89%;1998年8月至1999年 12月,升值41%。从日元实际有效汇率看,1985年第一 季度至1988年第一季度,升值54%;1990年第二季度至 1995年第二季度,升值51%;1998年第三季度至1999年 第四季度,升值28%。)
广岛协议的背景

电子工业 80年代以来,日本的电子工业突飞猛进,索 尼、日立、东芝等一大批电子企业从模仿到创 新,三下五除二就掌握了出中央处理器之外的 几乎所有集成电路和计算机芯片的制造技术, 在工业机器人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之下,重创 了美国的电子和计算机硬件行业,日本甚至达 到了美国制造的导弹必须使用日本芯片的程度。
与我国经济的相似之处


“一旦中国在压力下松口,也可能陷入日本式的低增 长、低利率、低通胀、强货币的陷阱。”因为,目前 中国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与日本经济出现泡沫之时十 分相似:当时日本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 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位,日美贸易摩擦频频发生, 日元升值压力加大。 躲过金融危机影响的中国经济,相似于85年‘广岛协 议’前后的日本:两国都有美国远不能及的经济增长 速度、都有以美元资产为主的巨额外汇储备、都对美 国保持贸易顺差、都有宽松的银根和货币政策环境、 都面对要求本国货币升值的国际压力。
广岛协议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一方面,美国经济面临这财 政赤字和贸易赤字的双重困扰:另一方面,日 本经济规模和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展使得日本成 为全球最大顺差国和美国最大的逆差来源,日 美双边摩擦愈演愈烈。
所以为了保证自己经济霸主的地位不被撼动以
及找一个为自己的财政赤字负责的替罪羊,美 国策划了广岛协议这一阴谋。
泡沫经济的成因
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日元开始急剧升值。 结果导致日本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削弱了日本在 全球贸易市场的竞争力,但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财政 或金融的措施使国内需求大增。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的 影响使得日本经济泡沫最终形成。 迫于日元升值而走向“扩大内需”。 国内经济快速增长进一步拉动 “有效需求”膨胀。 “流动性过剩”为股市“火上浇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