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学院:数统学院班级:信计06一班姓名:金笃荣学号:261020128摘要:为了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次团代会上的讲话,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的座谈会上提出的“四点希望”,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锻炼我院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参加了由天水师范学院组织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中,我走访了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及其乡镇部门,对本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及访谈文稿分组讨论调查报告样本概况:榆中县金崖镇位于榆中县北部、宛川河中下游。
东邻夏官营,南接连搭,西靠来紫堡,北与哈岘接壤。
全镇辖14个行政村79个村民小组,有5888户,24755人。
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8万亩。
年均降水量350毫升,蒸发量1450毫米,年均气温7.8℃,平均海拔1550米,无霜期140天左右。
宛川河由东向西横贯境内,河南土地相对较为宽广,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区;河北土地较少,但工业企业较多,是省内重要的塑编加工基地。
经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2000年底金崖镇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镇。
本次调查中,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占100%,问卷主要是以笔试或交谈的形式进行填写。
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体会小康社会新生活,我们于2008年7月20日,参加了由天水师范学院组织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奔赴甘肃省各地对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我对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我们首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部分群众进行了抽样调查,然后对已建设的新农村进行参观,还对建设中的新农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之后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负责人还对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阐述,以下从五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报告。
一、建设新农村的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
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中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有利于推动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建设现代化新金崖镇的重要举措,对改变金崖镇镇面貌,缩小城乡差距,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在金崖镇新农村建设的图片:(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农村建设与发展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面貌的时机已经成熟。
因此,建设新农村可以有效实现农村与城市统筹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联动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符合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没有农村和谐,就没有全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
在今后一段时期,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了农村发展新的内涵,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新要求,有利于创新农村工作机制,解决过去农村工作部门力量分散、资源浪费的现象;体现了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科学内涵,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是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探索,是综合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举措。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到新的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而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如果农民的问题得不到实质性的解决,那么使今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处于不利的地位。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所以,从长远发展,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农村迫在眉睫。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城市经济稳定增长的有力保障农村是城市的基础,在我国,以前是农业占主导地位。
现在在逐渐转型成为工业大国,而在此过程中,不能完全摒弃农业,因为那是人民生存之根本,而城市的发展也于农村息息相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是现在所需要的,只有农村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城市才有可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那么新农村的建设也就成为了城市经济能否长远发展的关键点了。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实质性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也是我国长远发展的大计我国有八亿多农民,解决农民的衣、食、住、行,那就是解决了中国比三分之二还多人口的问题,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那对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为了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二、金崖镇新农村建设现状2008年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党委、政府作出了“以富裕农民为中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支撑,以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关键,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为保障,做好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全镇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并决定用十年时间在金崖镇区域开展新农村建设连片试点工作。
一是优势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各地把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二是农民收入大幅提高,2007年金崖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达7234元;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
近年来,通过相继实施的“村村通工程”建设,金崖镇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农村消费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但要使农村消费环境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必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07年来完成总投资436万元,其中教育文体、医疗卫生、广电通信等投资96万元;四是新型农民培训不断深入人心。
全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超过1000人次,累计外出务工人数过万,劳务创收约200万元;五是农村社会事业发生可喜变化。
14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免交学杂费,1000多个家庭困难学生得到生活补助,真正实现了“上学不交费";全镇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六是村容村貌文明风尚呈新变化。
全区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结合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着力开展改路、改厕、改圈等“三改”活动,让农民“走平坦路,上卫生厕,住整洁房”;七是基层组织民主建设不断得到巩固。
全镇深入开展和实施“三级联创”、村级组织“五村、两规范”建设、“四个培养”等活动和工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三、金崖镇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一些工作成就:(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
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河道的净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
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
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
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四、金崖镇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此次调查问卷中,也涌现出一些问题,以下是农民所期望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1)迫切希望有新的支柱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更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2)希望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希望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抓蔬菜等主导产业促经济发展。
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
(4)希望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要求构筑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公共财政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使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5)希望各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两手抓。
在落实财力投入的同时,希望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党的建设,培养农民创造新精神,通过创业改善自己生活,帮助困难群众致富,共同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6) 希望以实施提高农民素质为依托,培育新农民。
(7) 希望以创建文明村社为先导,塑造新风貌。
应着力整治农村环境,植树造林,美化、净化村容镇貌,尽快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
同时,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8)希望有好的基层带头人和村级领导班子。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实施者。
通过走访发现,全镇一半的农户认为,现在的村委会实行“村民自治”以后,没有很好地发挥好自治作用,更有一部分人认为“根本自治不了,自治就成了一盘散沙”。
因此希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9)希望注重农村教育。
孩子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再穷不能穷教育。
从长远考虑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壮大师资力度,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进农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规模和现代化水平,节约资源;减免农村义务教育费、以及到城市就读借读费,让城乡教育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