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计划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计划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测绘工程1004 王东
波1010020414 2013
年 5 月23 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2)
2监测目的与意义 (2)
3监测项目和测点的数量 (2)
3.1技术依据 (2)
3.2坐标系统 (3)
3.3技术方法 (3)
3.4位移监测基准点布设和观测技术要求 (3)
3.5变形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技术要求 (4)
3.6监测控制网分三部分: (5)
3.7位移监测监测点的保护 (6)
4监测项目的检测周期和频率 (6)
5监测仪器设备及选型 (6)
6监测人员的配置 (6)
7监测项目控制基准 (7)
8监测项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7)
9监测报告送达的对象和时限 (7)
10监测注意事项 (7)
1工程概况
项目地处西安市临潼区芷阳湖位置,东靠骊山主峰、西依西临高速、北
邻迎宾大道,属于芷阳湖旅游区的黄金地带,地理位置相当优越。

项目所
在区域,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是临潼区著名旅游开发区。

纵横的交通网络体系,914路、915路、307路、306路公交车在此经过,并设立了站点,交通十分便利、发达。

临潼新家园、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相伴
左右,生活资源十分丰富。

滑坡总体坡度40°〜60。

,纵长约150 m,横
宽约60m,相对高差约40m预计方量约为36万m3,推测滑动方向为85 °,为小型土质滑坡。

滑坡前部为芷阳湖景区,如若发生滑坡将受到严重威胁。

另外滑坡体破坏导致大量水土流失,不利于国家水土保持工程的开展;给当地地质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对此,市区高度重视,并对该
滑坡实施应急治理。

根据该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需要对该滑坡进行变形监测。

2监测目的与意义
1、通过测量滑坡的垂直位移量与位移速度,确认芷阳湖景区是否安全。

2、通过对滑坡变形及环境条件的监测,掌握施工期内滑坡体变形动态,利用监测结果作为判断滑坡稳定状态。

3、实时验证设计方案和施工治理效果,为地质灾害预测和环境治理提供必要的依据。

4、超前预报,确保监测期间工作人员,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3监测项目和测点的数量
3.1技术依据
本监测方案的技术依据主要有:JGJ 8- 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GB50026- 2007工程测量规范;GB/T12897- 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8314- 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DZ/T 0219- 200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该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监测控制网主要用于坡顶的位移和沉降方面的监测。

3.2坐标系统
平面采用西安80坐标系,高程采用近似1956年黄海高程系
3.3技术方法
绝对位移监测包括水平位移监测和垂直位移监测。

依据GB 50026- 2007工
程测量规范,可采用双频静态GPS进行基准点观测、导线与水准测量进行监测点监
测。

变形监测作业时,通过GPS测量计算出基准点坐标,再采用导线与水准测量得到
每个变形监测点的值,和上一次比较来得到变化值。

监测过程中的限差要求、测量步骤
手簿记录和计算均按照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的规定进行。

3.4位移监测基准点布设和观测技术要求
监测基准点是变形监测的基准,点位要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且须建立在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区域其平面控制点位,一般要有强制归心装置。

1)监测基准点的布设
在滑坡区外稳定地区及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内外布设四个基准点,基准
点前冠以GP35 GP41 SK01, SK02标示并安置强制对中器。

强制对中器直接购头成品。

图1 滑坡监测基准网图
基准点选点,要求点位基础应坚实稳定地质条件较好,易于长期保存;距变形体远近适中;通视条件良好,便于现场操作;便于扩展工作基点。

监测基准点埋设要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2)监测基准点的观测技术要求
四个基准点,构成监测基准网,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建立变形监测的基准体系定期对基准网进行复测,其目的是为了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基准网观测的技术要求参见GB/T 18314- 2009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3.5变形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技术要求
1)变形观测点的布设
变形观测点直接埋设在能反映监测体变形特征的部位或监测断面两侧.要求
结构合理、设置牢固、外形美观、观测方便的位置,且不影响监测体的外观和使用。

实际使用的15个变形监测墩以土建施工完成后的位置为准。

观测点依次命名为GC0—GC15
图2 滑坡变形观测网图及观测点点位
2)变形观测点的观测技术要求
变形观测点与监测基准点构成变形监测网根据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监测精度主要技术要求如下:水平位移监测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土12mm垂直位移监测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土10mm
3.6监测控制网分三部分:
1)监测基准网
采用仪器为南方灵锐S82EGNS接收机,其静态平面精度为:土2.5mm+ 1ppm; 静态高程精度为:土5mm +1ppm符合《工程测量规范》规定。

2)平面控制网:用于各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平面控制基准;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1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2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长度的2倍;
3测角的T、2〃、6〃级仪器分别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在本规范的后续引用中均采用此形式。

3)水准控制网:用于各垂直位移监测项目的高程控制基准。

精度要求:
本次滑坡变形观测按二等水准精度要求进行观测,执行的各项规定和限差如
下:
注:基辅尺分划读数差0.3mm闭合差0.3 N mm(N代表测站数)
3.7位移监测监测点的保护
根据相关规范、条文及本工程的各项要求,结合该滑坡监测的实际情况,测点须设置在醒目位置,测点设置混凝土墩保护。

4监测项目的检测周期和频率
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测频率
1平面控制点测量用南方NTS-360R全站仪,其标称精度为:测距2mm+2pp,测角2"。

2水准测量用南方DSZ2电子精密水准仪配合精密铟钢水准尺,其标称精度为:1mm 在测量工作开始之前,对水准仪、全站仪等测绘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标
定,有强检要求的必须送法定计量部门强检,以保证仪器正常工作。

6监测人员的配置
人员由3人组成,设组长一名,在组长的指导下分别负责日常监测及资料整理工作。

其余人员在专项负责人的指导下工作。

人员组织及职责见下图。

7监测项目控制基准
地表沉降控制基准根据地层稳定性、周围建筑物的安全要求分别确定,取最 小值。

坐标系统:由长沙春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宁乡瑞景春天项目部提供 高程系统:独立高程系
8监测项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每次观测后应立即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核对和整理,
包括原始观测值的校
正、物理量的计算、填表制图,误差处理、异常值的剔除、初步分析等,并将校 验过的数据输入数据库管理系统。

2数据处理完成后,形成监测报表;内容包括对应的施工工况、各监测点的 日变形
量、累计变形量、变形曲线图等基本要素。

3据位移管理等级进行进行工程安全性评价。

9监测报告送达的对象和时限
及时提交监测结果、报送周(月)报和编写总结报告给长沙春天房地产开 发有限公司宁乡瑞景春天项目部。

正常情况下当日报表在第二天上午提交给委托单位。

出现险情时,及时提 供监测速报。

监测阶段性报告根据进度一般每月提交一次。

全部工程结束后一 周内,提交监测总结报告,并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內所有完成外业、资料的上交
10监测注意事项
1监测工作严格按《监控量测技术规范》有关规定进行。

2测点布置力求合理,应能反映出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实际变形、应力情况及
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程度
3监测仪器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监测仪器要定期校核、标定。

4 测点埋设要求位置准确,安全稳固,且有醒目的保护标志。

监测负责人: 负责边坡点位埋设及数 据量测采集;
资料负责人:
负责整理外业量测采集的 数据,并及时反应给组长, 以确保安全施工;
5当发现监测数据异常,应立即复测,并检查监测仪器、测试方法及计算过
程,确认无误后,立即上报给单位主管、监理及业主,以便采取措施。

6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7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用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不应契过50米,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

8前、后视观测量好用同一根水准尺。

9前视各观测完毕以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10监测数据均要经现场检查,室内两级复核后方可上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