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析跨文化视野中的我国传统节日变迁(一)

论析跨文化视野中的我国传统节日变迁(一)

论析跨文化视野中的我国传统节日变迁(一)
论文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变迁;跨文化传播
论文摘要:从跨文化的差异及传播角度,分析中外节日的多元共存。我国传统节日自身有必
要顺应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趋势,吸纳西方文化元素和思想精华;同时应保护和传承作为非物
质类文化遗产的我国传统节日,复兴民族文化与传统,努力维护我国文化的特色和个性,发
挥传统节日的积极价值及健康功用。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外
来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概念逐渐淡漠,传统节日的走向及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引
起了学界争鸣,成为一个较为厚重的文化课题。
然而,我们不仅不畏惧外来文化的侵人,而且还要进一步加强不同文化的双向交流、理解和
学习,达到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共同发展。西方将洋节文化输人到中国本土的许多现代化传
播理念之运作方法,也值得在继承和创新本土传统节日文化时学习和借鉴。与此同时,要深
人反思传统节日的现状,审视整个社会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保护传统节日的
策略和途径。为此,需要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参照自己民族文化去认识他国文化特征,才
能形成不同文化的多角度全方位认识,以跨文化的视角考察节日文化的变迁与传播。
1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
传统节日是能够纵向传承、横向传播的固定庆典活动,是一宗重大而又占有特殊地位的民族
文化遗产,是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方式,也是一种隆重举行的标志性民族文
化,它是人类文明长期积淀的结晶,并经受历史的磨练而永放光芒。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背
景下,传统节日文化的复兴与创新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契机和有效方式。
作为一种公共的文化行为,节日的最终目的并不单纯在于娱乐或审美,而在于社会教育和社
会融合,是为了通过庆祝活动和集体参与,建立一些公共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观念。此外,在
各种仪式行为中,节日以其高度的公共性、组织性和历史性而特别适用于文化记忆的储存和
交流。这一文化功能,不仅对内文化认同与社会整合,而且对外成为社会群体和谐团结的勃
合剂,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一个重要标志。
传统节庆中所负载和蕴涵的和谐对称、淑世情怀、历史意识和乐观自信等文化精神,自始至
终成为渲染文化气氛、塑造民族性格的重要内容;植于现代社会中的传统节日,带有文化遗
留物与象征物的特点,且具有更大的公开性、全民性和民族性,这要求顺应文化记忆的逻辑
以及多方面的社会要求,在保护节日文化及遗产的同时,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兼容性改良
与创新。
今天,以理性的自觉态度,认真分析和正确评价传统节庆的精神实质,将为全面弘扬传统文
化并积极创造具有鲜活时代气息和厚重文化底蕴的新文化,提供立足的根基和发展的空间。
2中外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及传播
中、西方有着巨大的社会历史文化差异。作为文化符号的传统节庆,西方节庆文化是与中华
迥然相异的独立发展的另一种文化形态,日本则是受到中华深刻影响并亦步亦趋发展的节庆
文化形态。
中国传统节日往往将诸多活动内容融为一体,而西方的传统节日却大多呈现单一性特征。与
中国人注重血缘、群体、物质性的欢娱诉求相反,西方的传统节日除了注重于精神的升华外,
也注重于个体人格的张扬和个体之间的情感诉求,易于为其他文化背景的人所接受,这使得
西方节日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跨文化移植性。正是这种差异造成了中西方传统节日跨文化交
汇与移植的最大障碍,尤其造成中国传统节日跨文化向西方移植的障碍,要使中国节日文化
具有跨文化传播的普适性,必须不断融合西方文化,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造。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不但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更加紧密,而且文化上的交流合作与竞
争也更加频繁。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传统节日,也处在相互融合与容纳以及相互碰撞与冲击
之中。中美的传统节日同样面临这样的形势,从相互容纳角度看,中国的春节和美国的圣诞
节已逐步为对方所接受和容纳,至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容纳与此消彼长,更说明当今的时代已
经是一个相互开放、合作、竞争的时代。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自创立以来就不断地向周边国家传播,如韩国、日本等
国的节俗活动很多都能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找到源头。春节在韩国、越南、新加坡都是最主要
的假日,韩国甚至把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日。日本虽把春节和元旦合而为一,却现在还把三月
三女儿节、五月五端午节列为节日。
如今,一些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被商业文明不断冲击,即将成为历史,但是通过日本的传统节
日和仪式活动,可以再现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昔日辉煌。这种现象应当引起国人的警觉与反
思,并适时加以调整。韩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江陵端午节祭成功,刺激了中国对节日民俗研
究的重视,提高了对申报世界遗产和中国遗产保护的战略性认识。联合申报也是一项行之有
效的文化交流战略,例如中朝共同申报高句丽文化遗产,中蒙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中国与
中亚五国同时申报丝绸之路等。
从文化交流角度来看,全球多元文化互动使得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的机会增加,为民族文化
的展示和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传统节日应该保持和弘扬,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
民族精神振奋的力量,也是让世界了解和尊重的必要渠道;从文化民主建设方面来看,全球
化文化多样性进程需要民主机制,需要更民主和开放地倾听文化的各种声音和利益诉求,以
便把许多群体的要求带人选择和决策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