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期很短。
P波出现于QRS波中提示双径路。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房性心动过速
n 根据房速发生的机制可分为: 折返性 自律性 触发活动引起的房性心动过速 n 以房速基质能为基础把房速分为: 局灶性房速 大折返房扑 房颤 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 n 房性心动过速可伴有房室干扰或房室传导阻滞
增高。 n 血管迷走性晕厥常用:倍他乐克,2周~2月。 n 乏力: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心悸
n 观察心悸时心率、心电图、Holter情况 正常心率。 窦性心动过速: 功能性: 甲亢性: 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窦速持续存在,夜间睡眠时心率也快;β受体阻滞剂
无效;实质为房速,起搏点位于窦房结下;药物治疗效差;手术将窦房结下 切割(形成隔离带)可治愈,但可引起心动过缓、病窦。 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小儿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
n 心动过缓 窦房结功能障碍:窦缓、窦停、窦房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n 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双径路) 房性心动过速 房扑 n 室性心动过速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缓慢性心律失常
n 窦房结功能障碍(病窦综合征)心电图改变: 窦性心动过缓:表现为明显而持久的心动过缓。 窦性静止:停搏>2s可诊断;常伴有交界性、房性逸搏;需与
房早未下传 ,Ⅱ度Ⅱ型AVB(长R-R间隔是短R-R间隔的倍数) 鉴别;若窦性静止>4~5s,大都出发生阿-斯发作。若不注意, 可能为窦缓或病窦。 窦房阻滞:若长-短-更长的R-R间隔频繁出现,多为Ⅱ度Ⅰ型 窦房阻滞。 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 变时性功能不全:与神经调节、儿茶酚胺释放有关,病儿变时 性能差。
n 先心病所致获得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发生于: n 术前自然发生; n 手术中损伤传导组织; n 室间隔缺损介入手术术后晚期; n 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超过14天仍未恢复窦性心律
者,恢复的希望很小。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如不 放起搏器,存在猝死的危险。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
房室传导阻滞-先天性
n Michaelsson报道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102例,15岁之后有27人出现阿-斯发作,其中8人 死亡,这27人中8人年龄小于20岁,这一研究提示在 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青少年期应预防 性地植入心脏起搏器。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房室传导阻滞-先天性心脏病
Ⅲ、avF导联的心房扑动波为正向波。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室速分类
n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n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所致室性心动过速 n 长QT间期综合征: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有效 n Brugada综合征:离子通道病 n 特发性室颤:离子通道病,植入按需型心内除颤器
(ICD)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n 长期治疗:防止心动过速发生。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WPW): 首选:地高辛(口服维持量)+β受体阻滞剂 其次:心律平口服 最后:胺碘酮+ 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2mg/kg.day。
依据病情用药,直至患儿到可以射频治疗年龄。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药物治疗与WPW相同; 射频治疗有效。
<5mg/kg. 维持量:心律平4~7μg/kg.min. 心律平静脉注射时用等量葡萄糖稀释,1~2min内注入,太慢无 效。 维拉帕米:0.1~0.3mg/kg.dose,静注5~10min. 1岁内婴儿慎 用。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
n 急性处理: 次选药物: ATP:0.2~0.4mg/kg.dose,不稀释,快速静注;从小剂量开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对晕厥患儿的评估
n 病史:晕厥的发生往往为猝发,了解晕厥前后的症状以及发作时的情形。 诱因: 饮食入量:如低血糖; 体位: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 情绪:心因性(癔病); 运动状态:运动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 晕厥发作时的表现:面色、肌张力、抽搐发作时段; 发作时的心率:晕厥发作时的心率过快或过慢; 晕厥恢复后意识恢复的时间、神经症状或体征以及身体是否受伤; n 家族史:是否有晕厥、癫痫或猝死家族史。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
n 急性处理:终止心动过速发作,静脉用药。 n 长期治疗:防止心动过速发生: 不必治疗 药物治疗 射频治疗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
n 急性处理: 首选药物:1岁以内小儿药物控制难度大。 心律平:1~1.5mg/kg.dose,iv,必要时10~20min重复,总量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
n 长期治疗:防止心动过速发生。 n 房性心动过速 第一目标:控制心室率,保护心功能。 选用地高辛,心律平,倍他乐克。 第二目标: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选用倍他乐克; 倍他乐克+地高辛; 胺碘酮+倍他乐克;(胺碘酮<2mg/kg.day) 心律平+索他洛尔(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对碘代谢无影响,
始,逐渐加量,避免窦性静止。 西地兰:复律时间长,不适于症状明显者,不作为首选。 n 二线药物: 胺碘酮:静脉负荷量5mg/kg.dose,1~2小时内滴入;维持量
为:10~15mg/kg.day。 也可以胺碘酮与心律平同时维持缓慢静脉点滴,适用于单药
无效者。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晕厥
n 导致儿童晕厥的原因非常繁多,心脏、血管性按频度其主要原因 如下:
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阳性。 心源性晕厥:Ⅲ-AVB,室速、L-QT、房扑等恶性心律失常。 心脏结构异常:主动脉瓣上、下狭窄,肥厚性心肌病,法四等。 病窦 室上速 心因性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n 通常通过对体表心电图的分析即可作出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n 明显心电图特征为异常QRS波和房室分离,室房分离的间接征
象是心房夺获融合波。 n 室速是QRS可以很窄,亦可宽大畸形。QRS形态一般不具有诊
断意义。 n 如果发现室房分离,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辨认:M超声心动图
显示二尖瓣开放非常不规则,不管体表心电图QRS波如何规则, 二尖瓣在某些舒张期不能完全开放。
n 房室传导阻滞可并发于心肌炎,需要放置临时起搏 器,多数病儿经早期积极治疗可恢复正常,无需植 入起搏器。
n 药物: 大剂量丙球:400mg/kg.d×5d 甲强龙冲击:15~30mg/kg.d×3d 临时起搏器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快速性心律失常
n 室上性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 交界性心动过速 n 室性心动过速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长QT间期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 特发性室颤
2mg/kg.day) 第三目标:根治心律失常:射频治疗。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晕厥与心律失常
n 心律失常所致晕厥 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 严重的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或病窦 严重的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 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伴房颤 先心病术后的心房扑动:切口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发生于术
后较长一段时间,药物及射频效差,是术后远期死因之一。 n 血管迷走性晕厥: 心跳骤停。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n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VT):指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及 任何致心律失常因素的室性心动过速,预后良好。
n 目前认为由基因突变所致,为离子通道病。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特发性室速分类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不同年龄组窦性心律频率正常范围 低限
年龄
白天
夜间睡眠
1月~3岁
100bpm
70bpm
3~10岁
60bpm
45bpm
10~16岁
50bpm
35bpm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动过速
阵发性或反复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先心病术后可出现长时间房扑、房速,不能射频,
因最终可为病窦。 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心房纤颤
n 根据心动过速起源部位分为: 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电轴右偏+LBBB 特发性左室室间隔室性心动过速: 电轴左偏+RBBB n 根据心动过速对运动或药物反应分为: 维拉帕米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腺苷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儿茶酚胺依赖性室性心动过速:过度兴奋诱发。 运动诱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服用β受体阻滞剂有效。
人多为折返所致, β受体阻滞剂效差。 n 约1/3房速患儿无器质性心脏病,药物终止房速,且无一个房早时,可继
续用药半年~1年时间,缓慢减量并停药,房速可不再发生。(此时电结 构异常可恢复)。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心房扑动
n 心电图上具有典型的锯齿样波,快速规则。其心房率婴幼儿 期约为350~600次/分,儿童期约为250~350次/分。
n 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综合征:这类病儿既不能用增快心率
的药物,也不能用减慢心率药物,可用植入式起搏器。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房室传导阻滞
n 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很多。 n 在小儿最多见的器质性病变的原因为先心病、心肌
炎和心脏病术后。 n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房室传导阻滞在小儿不少见。
小儿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思路
n 心房扑动可发生于心脏结构正常者,也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 者,如三尖瓣下移畸形等;也发生于心脏病术后,如Mastard 及Fantan手术等需要切开右心房的手术。
n 心电图诊断是可靠的诊断依据。 Ⅰ型房扑心房率在300次/分左右,P波消失代以锯齿样F波,
Ⅱ、Ⅲ、avF导联为明显负向波,等电压线消失。 Ⅱ型房扑(不典型房扑)房率多在350次/分以上,心电图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