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学派讨论
• (4)单一的货币规则 • 勒纳将经济比作一辆没有方向盘的汽车,为了使 它避免不断地撞上路边的护栏,就需要给它装一 个由熟练司机操作的方向盘即功能财政。 • 弗里德曼则认为,市场经济这辆汽车是能够自行 调整的,只要政府不破坏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它 就能够保持良好的行驶状况。联邦储备系统应该 放弃使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而应坚持单一货 币法则,即保持货币供给量每年按照一个稳定的 增长率增长,这个年增长率应该与生产能力的长 期增长率大致相当。
诺奖
贡献 芝加哥学派创始人之一 《经济组织》等书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1938 1943 1979
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人力资 本理论 需求函数、货币理论
1948
1976
1950
1974 (第一次 授予主张自由市 场的经济学家) 1982 1991 1992 1995
货币理论、经济周期理论
1958 1964 1970 1975
• 2.货币理论 • 在弗里德曼的所有理论中,他的货币理论对于西
方经济学的影响最大,可以说他是货币主义的创 始人。 • (1)货币需求理论 • 他讲货币的需求看做现金余额需求,人们需要 现金余额是因为它们能够为持有者提供效用。决 定家庭和企业持有货币量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 总财富 持有货币的成本 个人偏好
That’s all.Thank you!
• (3) 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 维克塞尔区分了实际利率与自然利率,弗里德曼 认为,自然失业率也就是当实际通货膨胀率与预 期通货膨胀率相等时会发生的失业率。弗里德曼 认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始终存在一种暂时的替 代关系,并不存在持久的替代关系。而暂时的交 替关系不是来自于通货膨胀本身,而是来自于人 们意料不到的通货膨胀。在长期中,人们对于通 货膨胀率的预期和实际通货膨胀率是一致的,因 此,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与自然失业率对应 的垂直线。
芝加哥学派
• 芝加哥学派是指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 学家为主体并因此而得名的一个经济学流 派。 • 自20世纪中期以来,芝加哥学派在经济思 想界独树一帜、光芒四射,对世界经济政 策安排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 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史库森把西方经济学界 对市场的信仰分为四个层次: • 1、对市场没有任何信仰,不相信市场经济, 这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2、怀疑主义,摇摆不定,有时候信,有时 候不信,这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就是 主张政府干预的经济学。 • 3、对市场经济非常信仰,但是也认为,必 要的时候,政府应该介入市场,这是芝加 哥学派。 • 4、对市场坚定不移,完全信仰,这是以米 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新兴古典主义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信条符合广义的古典-新古典 传统,芝加哥学派的思想是新古典主义的一种变体, 因此被称为“新兴古典主义”。 创始人:弗兰克-奈特、雅各布-维纳、亨利-西蒙 斯、劳伊德-明茨 早期代表人:保罗-道格拉斯、亨利-舒尔茨、奥斯卡 -兰格、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米尔顿-弗里德曼、西奥多-舒 尔茨、乔治-斯蒂格勒、加里-贝克尔、罗伯特-卢卡 斯
• 但是,如果无视大危机的背景,简单地把 早期芝加哥学派视为凯恩斯者,则是错误 的。奈特和维纳把凯恩斯“低于充分就业 的均衡”范式看作“不可接受的创新”。 绝大多数时候,他们反对国家干预和人为 的刺激经济的行为,特别是在弗里德曼和 施蒂格勒影响下的芝加哥学派更是如此。
芝加哥学派的发展
• 20世纪50和60年代 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弗里德曼 1948年 芝加哥大学任教 • 其学术观点曾一度在芝加哥学派内部和校 外引起强烈反响 • 20世纪70年代 凯恩斯主义已经不能解释现 实经济中出现的问题 政府调节的缺陷暴露 出来 人们的认识开始重新回到新古典经济 学的基本原理上 这一时期芝加哥学派的思 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应用和发展
芝加哥学派的淡出
• 加里-贝克指出,芝加哥学派已经不再是一个卓然 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的完全独立的学派。过去的一 些芝加哥学派代表主要致力于货币政策的研究, 但是,现在“芝加哥的影响如此广泛,芝加哥的 数据经验验证的研究技术被运用得如此普遍,以 至于芝加哥学派的名气正在消失”。 • 斯蒂格利茨断言说,一个完整的芝加哥学派已经 不存在了,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芝加哥学派”。 这就类似于百川入大海,一旦主流与异端联合, 异端就不再游离于主流。
•
• (2) 现代货币数量论 • 费雪方程:MV=PT 大萧条前得到广泛的接受 • 弗里德曼放弃了关于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设, 而提出货币需求高度稳定的假设。 • 货币供给↑→人们持有的现金余额超出希望持有 的数量→消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产出、 价格↑→货币需求↑ • 因此,弗里德曼指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 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它最初是由货币数量的过度 增长所引起的。”
人物 弗兰克弗兰克-奈特 1885—1972 奥斯卡-兰格 1904—1965 西奥多西奥多-舒尔茨 1902—1998 1902 1998 弗里德曼 1912—2006 哈耶克 1899—1992 斯蒂格勒 1911—1992 科斯 1910— 贝克尔 1930— 卢卡斯 1937—
任教 1927
芝加哥学派的形成
• 20世纪20年代后期——1945年 • 1927年 奈特 芝加哥大学经济系任教 创始 人 “奈特圈” 学术研究中坚持经济自由主 义 注重与思辨性研究 • 道格拉斯和亨利-舒尔茨 注重经济学的数量 分析 • 20世纪30年代被认为是芝加哥大学的黄金 时期
• 斯蒂格勒对早期芝加哥学派的四位经济学 家做了这样的回忆:“奈特是一位伟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哲学家和理论家,与马克思不相伯仲;维 纳在政策观点上绝不是教条主义者;明茨 忠实于货币史并严格限于这个领域的研究; 西蒙斯是乌托邦主义者。” • 早期的芝加哥学派绝不是自由主义的学派。 在30年代的早期,维纳、西蒙斯和奈特都 鼓吹大规模、持续的赤字支出,以对付失 业和通货紧缩。因此,20世纪30年代的芝 加哥学派可以称为“凯恩斯之前的凯恩斯 主义者”。
信息经济学、生产组织理论 交易成本、厂商理论、科斯定理 新制度经济学 人力资本理论、歧视经济学 理性预期理论、总供给曲线
弗里德曼
• 芝加哥学派的领袖人物 • 1.需求函数 《消费函数理论》1957 国民经济研究局
持久收入 预期的平均收入 经济的内在不稳定被凯恩 斯夸大了 • 弗里德曼阐明了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与历史事实不吻合。政 府支出的增加能够带来充分就业,是凯恩斯消费函数的重 要内涵。凯恩斯认为,居民的消费支出与居民的现期收入 之间存在着短期稳定的关系。按照恩斯的模型,政府支出 通过乘数效应可以增加家庭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支出)。 但是,弗里德曼基于美国家庭的消费数据,看到家庭是根 据长期的、永久性收入的变化来调节消费支出的,而丝毫 不去关注转移支付的特征。 • “生命周期”理论 “永久性收入”假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