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6.层次分析法 7. 神经网络算法
合作伙伴的综合评价
第四节:供应链环境下的有效协作
1.激励障碍
(1)供应链功能部门或企业的自身最优化 (2)销售人员的奖励措施。
2.信息处理障碍
(1)根据订单而不是根据客户需求做预测 (2)信息共享的缺乏
3.操作障碍
(1)大批量订货 (2)补货提前期长 (3)配给和缺货博弈
供应链中成功协作的方法:
1.激励措施与目标相一致
(1)职能部门的目标与公司的整体目标相一致 (2)协作定价 (3)销售人员绩效从根据零售商买入量评估改变为根据零售商卖出量评估
2.提高信息准确性
(1)共享销售点数据 (2)合作预测和补货计划 (3)由单一企业控制补货方案
3.提高操作绩效
(1)缩短补货提前期 (2)减少批量 (3)根据过去销售量和共享信息分配产品以限制博弈
3.协商选择法
在供货方较多、企业难以抉择时,也可以采用协商选择的方法,即由企业先选 出供应条件较为有利的几个合作伙伴,同他们分别进行协商,再确定适当的合 作伙伴。
4.采购成本比较法
对质量和交货期都能满足要求的合作伙伴,则需要通过计算采购成本来进行比 较分析。
5.ABC成本法
通过计算合作伙伴的总成本来选择合作伙伴。
第四章: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合作伙伴关系的 定义:
合作伙伴就是供应商与制造商之 间、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在一定 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 共同获利的协作关系。
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原因:
为了降低供应链总成本或总库存水平, 加强信息共享,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 保持战略伙伴之间运作的一贯性,产 生更大的竞争优势。
4.定价障碍
(1)基于订单大小的数量折扣 (2)价格波动
5.行为障碍
(1)供应链的每个企业只关注自身行为不考虑其他企业影响 (2)供应链的不用企业仅对当前自身情势做出反应没有根本原因 (3)供应链不同企业根据自身分析对波动的原因互相责怪,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便 会成为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 (4)供应链中的企业不会从自身行为中吸取教训,因为任何企业采取的行为最显著的影 响发生在其他企业身上。 (5)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缺乏合作伙伴
4.设计定价策略来稳定订货量
(1)数量折扣从基于批量向基于总量转移 (2)稳定定价
5.建立战略伙业的 财务状况、产品质量、 产量、交货期、用户满 意度和业绩的改善和提 高。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产生的背景:
供应链合作伙伴与传统供应商关 系的比较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意义和目的
意义:
减少不确定因素,降低库存,加快资金周转; 快速响应市场; 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用户满意度增加。
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
1. 以实力为基础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2. 以信任为基础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二;合作伙伴选择的常用方法:
1.直观判断法
直观判断法是根据征询和调查所得的资料并结合人的分析判断,对合作伙伴进 行分析、评价的一种方法。
2.招标法
当订购数量大、合作伙伴竞争激烈时,可采用招标法来选择适当的合作伙伴。 它是由企业提出招标条件,各招标合作伙伴进行竞标,然后由企业决标,与提 出最有利条件的合作伙伴签定合同或协议。
目的:
提高质量、保证供应、降低成本等。 (不同条件不同环境目的不同原则一致)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步骤:
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制约因素:
1. 高层态度。(良好的供应链关系首先必须得到最高 管理层的支持与协商) 2. 企业战略和文化。 3. 信任机制的建立。 4. 实现企业间资源共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