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
景点不要见利忘义
京华时报:实际上这种破坏式旅游一部分是因为总量 太大,比如人多了客观上对文物的保护就会有影响。 再有就是不文明的出游习惯造成的破坏。对于这两点 您怎么看?
刘思敏:尽管我们习惯说祖国山川壮美,旅游资 源丰富,但是实际上从气候上来说是有先天缺陷的。 我们主要是大陆季风气候,夏天太热,冬天太冷,再 加上外在因素,形成了旅游淡旺季,所谓“半年不开 张,一开开一年”,导致旅游的投入淡季过剩,旺季 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景点必须杜绝的是见利忘义, 为了在半年挣一年的钱不顾一切。对于不文明的出行 习惯的改变和素质的提升则是一项系统工程。
•
面对垃圾问题,景区大多表示,只能从自身
加强打扫力度。于是,黄山一位环卫工平均每天
捡40多袋垃圾,每袋约重5公斤;长城的保洁员
一天弯腰8000次……长假成了清洁工人的“噩
梦”。网友在声讨、反思之余,纷纷发出呼吁:
从自己做起。
• 10月3日南京中山陵游客为最佳接待量的10倍,厦门鼓浪 屿游客为最佳接待量的9倍,北京故宫、山西平遥古城的 游人为最佳接待量的5倍。在游客量最大的瞬间,鼓浪屿 0.6平方公里可游览空间内,同时涌入7.2万人次,故宫72 万平方米,涌进了近18万人。请想象一下,这对这些无比 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意味着什么?长此以往,对这些景 区的自然环境、文化遗产会产生怎样的破坏?
• (4) 应用游客人数作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唯一指标是有问 题的,因为即使是在游客人数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游客 行为、小组规模、游客素质、资源状况、时间和空间等因 素对资源的影响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的解决对策
• 加快旅游开发和扩建工程,扩大新旅游景点的宣 传
• 对热点景区实行严格的日旅游人数控制, 实行景点
根据TBCI的不同区间为界,对其进行分级处理,并将景区环境承载力预警状 态区域划分为警惕区、正常区和报警区
• (1) 旅游环境承载力体系很复杂,几乎不可以计算出一个
• (2) 游客的旅游目的不同,而不同的游客体验需求会产生 不同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数字
• (3) 只要有使用,旅游地环境就会产生变化,困难在于一 个静态模型公式很难确定“多大的变化是太大的变化”
• 10月2日,四川九寨沟景区迎来最大客流高峰, 接待游客数量达到47353人,同比增长21.1%,已 超过景区最大承载力。
• 10月3日,截至16时,参观人数达18.2万人次, 创单日历史新高。
• 中秋之夜,深圳大梅沙海滨公园清理出垃圾130 多吨;中秋夜过后,海南三亚大东海景区3公里海 滩遍布50吨生活垃圾;高速公路也未能幸免。
现在提到的一些措施逻辑是这样的,首先应 该知道景点最大承载量是多少,然后根据这 个数字设定售票数量。如果这个数量满足不 了公众的需求,为了公平分配,采取预约的 方式旅游。所以一切的前提是热门景点承载 量的科学评定和对社会公布。需要综合文保、 生态、舒适度等各个方面确定最大承载量。 呼吁有关部门向社会公布热门景点的最大承 载量。同时也应该公开测算的依据和标准。 比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跟故宫的城墙的保护 是不同的,他们核定承载人数时需要遵循的 标准是什么都应该公布。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
•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也称旅游环境容量,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 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所能容纳 的旅游活动量。合理确定景区生态旅游环 境承载力,将游客数量严格控制在其环境承 载力范围之内,是解决旅游景区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促进生态旅 游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
——以2012年国庆节为例
据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初步统计,9月30 日—10月7日中秋、国庆节长假期间,全国纳入监测的1 19个直报景区点共接待游客3424.56万人次,同比
增长20.96%;
• 10月1日,游客在南京中山陵参观游览。前来参 观游览的游客达到21万人次,比2011年国庆黄金 周第二天的游客量增长了80%。
可通俗地如下表述:在某 一旅游景区的现有状态不 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 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 有害变化(如环境美学价 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 坏、环境污染、舒适度减 弱等)的前提下,在单位时 间内旅游景区所能承受的 最适宜的旅游者人数
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
景区环境预警模型
• 旅游景区的承载力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而且 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条件 下,总是趋向动态有 序的方向发展,即在动态中维持平衡。这种变化 发生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如果这种变化超出了 这个阈值,也就突破了稳定性的临界点,就会引 起景区环境系统生物量下降、结构功能失调,最 终导致环境系统的崩溃。景区环境系统稳定性的 临街点就是预警系统中需要确定的警险,它是预 警分析的核心。景区环境系统稳定性预警分析模 型如图所示
破坏式旅游不利于保持旅游场所的干净整洁, 可能会破坏历史建筑、展览场馆等旅游资源, 造成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管理人员的冲突, 出入境旅游的不文明行为则可能引起国家和 地区间的文化冲突。
京华时报:很多人一提到这样的现象就会说 是国民素质低,您怎么看?
李仲广:旅游行为是日常生活的一个延伸, 也是观察一个人、一个群体的重要“窗口”。人 们离开常住地,到了异地之后,关注他的人和目 光少了,确实会存在道德弱化的现象,产生不文 明行为,这也是旅游学的重要问题。经济学的主 要创立者亚当·斯密认为,人们受到关注才会自律,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其行为规律都是相 同的。只不过中国人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旅游走 进普通中国人生活才不过一二十年的时间,相对 于国外一二百年的大众旅游历史,这种新的生活 方式还需要我们去学习和适应。从这一意义上讲, 我们的整体国0 1 2.8
50
环民 遍三
境及 布亚
游 大年
客吨东
赏 月
生 活
海 景
月
留垃区日
下圾长早
的,达晨
,这 ,
严 重 的 污 染 了 海 洋
些 垃 圾 均 是 昨 夜 市
公 里 的 海 岸 线 长 ,
中 秋 节 过 后 , 海 南
湖南长沙烈士公园
节日期间,长沙烈士公园每天产生垃圾30多吨
北京天安门地区
• 用市场手段来调节旅游者在景点之间、季节之间 分布不均的问题。
• 应加强旅游淡季的市场促销力度, 尤其是加强会议 旅游、文化旅游、节庆旅游等季节性不明显的旅 游产品的促销,将开发重点向淡季倾斜, 努力缩小 淡旺季之间差异, 实现景点之间、季节之间的均衡 发展。
• 长假期间,凡是著名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地、风景名胜区、 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等资源与生态环境 十分敏感、脆弱的地区,也是游人如织之地。短时期、高 密度的旅游人潮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虽不像天安门广场 的垃圾、万人齐踩故宫的现象那么用肉眼可见,但其严重 而隐蔽的危害可能更加深远。
海南大东海景区
京市市政市容委透露,受双节重叠假期长、小型客车免收通行费等因素影响,进 京游客量比往年增加较多,9月30日13时至10月1日13时,北京天安门地区共收 运垃圾7.9吨,比去年同期的6.3吨垃圾量增多约25%。
热门景区、景点“爆棚”的同时,也是 对公民素质的一次大考。但是我们看到 了这样的现象:游人在故宫里乱扔垃圾、 爬上长城墙头拍照、在天坛回音壁上乱 写乱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