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细胞培养

肿瘤细胞培养


19
恶性转化细胞系和癌细胞系一样具有永生性和
恶性表型,对此两种来源的细胞系鉴定也是相
似的,为研究恶性肿瘤提供了有用模型。
一般转化细胞系只具有无限生长能力,不具有
恶性细胞的表型,此种细胞系可相似于正常细
胞的模型而被应用。
20
癌细胞系的建立
癌细胞培养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从体内到体外环
境的改变。
22
癌细胞系的建立
② 肿瘤细胞的自分泌也会因分散培养而被稀释,达不到
肿瘤生长的需求,降低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力。
③ 并非所有肿瘤细胞都有强的生长活力和长的生命周期, 只有干细胞才有强的增殖生长能力,但这些细胞数量 很少。 ④ 离体培养肿瘤细胞可能需求与体内相似的特殊生存条
件。
23
癌细胞系的建立
(一)癌细胞原代培养
这些试验只有采用细胞培养法才能在短期内观察到细胞
的变化,动物试验很难判定药物的直接作用,因此细胞 培养及癌的细胞诱导分化的细胞工程是进行抗癌研究、 癌细胞的恶性逆转研究理想的实验诱导模型。
7
5、癌细胞的杀伤效应研究
抗癌的间接效应,往往是药物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促使
免疫细胞发生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免疫应 答,如释放免疫调节因子(如IFN、IL-2等)或细胞毒 因子(LT、TNFα/β),以及激活杀伤肿瘤的淋巴细胞 发挥杀肿瘤效应。
肿瘤细胞培养是研究癌变机理、抗癌药检测、
肿瘤细胞和癌分子生物学极其重要的手段。肿
瘤细胞培养对阐明和解决癌症将起着不可估量
的作用。
3
1、肿瘤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
体外试验证明了物理因素(如射线)、化学因素(化学
致癌剂)及生物因素(致癌病毒、EB病毒、SV40和多 发瘤病毒等),均能使正常细胞发生转化,致使正常细
胞永生化或恶性化,为癌的诱发因素和环境提供了实验
依据。
环境因素或药物的致畸、致突变研究也可为该环境条件
或药物的致癌性提供实验依据,因此细胞培养是癌的发 生和发展研究的理想实验研究手段。
4
2、抗癌药物筛选方面的研究
不同的癌细胞对不同的化疗药物具有不同的敏感性。 采用癌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既可研究某种药物对不同癌
核型、呈异倍体或多倍体等。
17
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三个显著
基本特征:
永生性
不受控增殖性 致瘤性
18
三、肿瘤细胞系的建立
恶性肿瘤细胞培养建立细胞系,包括从人或动
物恶性肿瘤取材建立癌细胞系和正常细胞在体
外经理化、生物因素诱发的转化细胞系。
转化细胞系可以是恶性转化细胞和一般转化细
胞两种。
物上生长。
低血清要求,不依赖生长因子,因其可自分泌产
生促增殖因子。
癌细胞或培养中发生恶性转化后的单个细胞培养
时,形成集落(克隆)的能力比正常细胞强。
11
3、永生性
永生性也称不死性。在体外培养中表现为细胞
可无限传代而不凋亡。体外培养中的肿瘤细胞 系(株)都表现有这种性状。
永生性和恶性(包括浸润性)是两种性状,受
细胞的敏感性,为药物抗癌敏感谱提供依据;
同时又可采用某种癌细胞开展对不同药物,不同剂量的
敏感性研究,以筛选出对该肿瘤最敏感的化疗药物和使 用剂量,供人体治疗时参考。
5
3、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方面的研究
实验证明癌的发生和发展与癌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
基因两种基因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
体外细胞培养既利于测定癌基因及癌基因表达产物,又

用Hanks洗涤处理一次后,更换新培养液,继续培养,
可获纯净肿瘤细胞。如成纤维细胞未被除净,可再次 重复。
38
癌细胞系的建立
(5)其它方法
聚丙烯酰胺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 密度梯度离心等
39
癌细胞系的建立
5、选择性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是针对特殊细胞生长的营养要求
设计的。
在癌细胞建系中,选择性培养基的应用是提高
28
癌细胞系的建立
常用酶:
胰蛋白酶是分离细胞最常应用的酶,但它对结缔
组织的消化能力有限,适合含结缔组织较少的肿
瘤,并且对细胞膜有损害作用,影响细胞存活。
胶原蛋白酶仅对细胞间质有消化作用而对上皮细
胞影响不大,适于分离纤维性组织、上皮及癌组
织。
29
癌细胞系的建立
胶原酶的消化方法:
0.5mg/ml胶原酶处理,可在显微镜下观 察,纤维细胞逐渐被除去为止。用Hanks液或 培养基洗涤,除去附着细胞的酶,再进行接种
和培养。
30
癌细胞系的建立
注意:
当肿瘤组织标本很小,不能用酶消化获取癌细
胞时,可以用组织块法进行原代培养。
癌组织中不可避免有已耗竭和坏死的细胞,在
酶消化前,应尽可能清除,以免接种后很快溶
解破坏,释放出影响癌细胞生长的有害物。
31
癌细胞系的建立
3、接种细胞
消化后制备的癌细胞,培养时应有足够的细胞
核型、对激素的反应、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均
不同,这种特性被称为肿瘤细胞的异质性 (heterogeneity)。
15
同一肿瘤内细胞的活力有差别,有的细胞衰老
退化,有的处于周期阻滞状态,那些呈活跃增 殖状态的细胞称肿瘤干细胞。只有肿瘤干细胞 才是支持肿瘤生长的成分。
16
7、细胞遗传
大多数肿瘤细胞有遗传学改变,如失去二倍体
密度,通常接种细胞浓度为5×105/ml,37℃ 培养。
32
癌细胞系的建立
4、成纤维细胞过度生长的去除
常采用机械刮除法、反复贴壁法、消化排除法、
胶原酶消化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等。
用选择培养基、饲养层等方法可以克服其过度
生长。
33
癌细胞系的建立
(1)机械刮除法
将玻璃吸管前端在火焰上烧弯曲,用作除去成纤 维细胞的工具。可在显微镜下直接刮除生长的成纤维 细胞,也可事先在显微镜下对有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单 层培养瓶上做出标记,然后按标记刮除。刮除后,用 培养液洗1~2次后,加入新培养液培养。如需要可多次 刮除。
可以测定抑癌基因的表达水平。癌细胞的体外培养是定 量研究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调控的理想工具。
6
4、癌细胞的诱导分化和逆转方面的研究
血癌往往是由低分化的幼稚细胞的单克隆恶性增生所引
起,若将血癌的体细胞通过体外诱导分化,促使向终未 细胞分化成为功能性血液细胞,这就可使血癌患者获得
完全缓解或达到治愈的目的。
肿瘤细胞的培养
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
1
内容纲要
肿瘤细胞体外培养的重要性和应用 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特征
肿瘤细胞系的建立
癌细胞系的建立
转化细胞系的建立
癌细胞系和转化细胞系的鉴定
2
一、肿瘤细胞体外培养的重要性和应用
肿瘤细胞在组织培养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当前
建立的细胞系中癌细胞系是最多的。
化疗情况,为细胞建系的重要材料。
为了鉴定建立的细胞系来源和生物学特性,最
好留有病人正常组织和血标本。
27
癌细胞系的建立
2、分离
单纯的机械方法分离如吹打和过滤对癌细胞损
伤小。有些肿瘤如人卵巢癌、某些神经胶质瘤
可采用。
癌组织多为较坚实的实体,肿瘤细胞包埋在大
量的纤维基质中,难以进行机械分离。因此酶 消化法是分散癌细胞的好方法。

培养。

用此法处理后,成纤维细胞比肿瘤细胞易先脱落。经过 几次反复处理,可能把成纤维细胞除净。
37
癌细胞系的建立
(4)胶原酶消化法
本法是利用成纤维细胞对胶原酶较为敏感的特点,
通过消化进行选择。

可用0.5mg/ml的胶原酶消化处理,边消化边在倒置显 微镜下观察,当发现成纤维细胞被除掉后,即终止消 化;
这种效应均可通过体外杀肿瘤细胞试验来证实,取同体
淋巴细胞经体外培养后,并加入IL-2/IFN-γ等,能明显 增强NK、TCL、LAK和TIL杀肿瘤活性。经扩增达一定 数量后再回输给病人,其疗效明显。
8
二、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特征
肿瘤细胞与体内正常细胞相比,不论在体 内或在体外,在形态、生长增殖、遗传性状等 方面都有显著的不同。
13
5、浸润性
浸润性是肿瘤细胞的扩张性增殖行为,培养癌
细胞仍持有这种性状。
在与正常组织混合培养时,能浸润入其它组织
细胞中,并有穿透人工隔膜生长的能力。
14
6、异质性
通过肿瘤细胞培养及克隆分析发现,同一肿瘤
是由具有不同生物学特征的细胞亚群构成的。
这些细胞亚群的浸润性、生长率、转移能力、
36
癌细胞系的建立
(3)消化排除法

先是用0.5%胰蛋白酶和0.02%EDTA(1:1)混合液漂洗 培养细胞一次,然后再换成新的混合液继续消化,并在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和不时摇动培养瓶,到半数细胞脱落 下来后,便立即停止消化;
把消化液吸入离心管中,离心去上清,吸入另瓶中,加 培养液置温箱中培养;向原瓶内也补加新的培养液继续
不同基因调控。从一些具有永生性而无恶性的
细胞系,如NIH3T3、Rat-1、10T1/2等细胞可以
证明。
12
4、致瘤性
细胞接种同种动物或裸鼠后的致瘤性是客观反
映细胞恶性程度的指标。
具体做法是:
1)收集培养的肿瘤细胞,用无血清培养液洗一遍;2)计数 后将0.2ml含2×106~2×107个细胞的细胞悬液注射到动物皮下。 约一个月左右(最短在3天后),可见注射局部有肿瘤出现,甚至 有转移瘤形成。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以确定肿瘤是否由接种的细 胞产生。也可接种到腹腔或通过鼠尾静脉注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