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磁波与大气对遥感的影响

电磁波与大气对遥感的影响


大气散射
太阳辐射在长波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 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改变了电磁波 的传播方向;干扰传感器的接收;降低了遥感 数据的质量、影像模糊,影响判读。
大气散射集中在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可见光 区。因此,散射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
瑞利散射: 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得多时,此时的散射
过植被、冰雪、土壤等表层覆盖物
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的特性
紫外线波段
0.01—0.4μm,太阳辐射含有紫外线,只有0.30.4μm波长的紫外线部分能够穿过大气层,且 能量很小
主要用于探测碳酸盐岩的分布和油污染的监测。 碳酸盐岩在0.4μm以下的短波区域对紫外线的 反射比其它类型的岩石强。水面漂浮的油膜比 周围水面反射的紫外线要强烈
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的特性
可见光波段
0.38-0.76 μm 作为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是遥感中最常
用的波段 尽管大气对它也有一定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它
仍是遥感成像所使用的主要波段之一 在此波段大部分地物都具有良好的亮度反差特
性,不同地物在此波段的图象易于区分
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的特性
散射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并且散射 光的向前方向比向后方向的散射强度更强,方 向比较明显。
云、雾的粒子大小与红外线的波长接近,所以 云雾对对红外线的米氏散射不可忽视。
无选择性散射
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大得多时所发生的散 射。符合无选择性散射条件的波段中,任何波 段的散射强度相同。
红外波段
0.76—1000μm 近红外0.76-3.0μm,中红外3.0-6.0μm;远红外6.0-
15.0μm;超远红外15-1000μm。 遥感中主要利用3—15μm波段,更多的是利用3—
5μm和8—14μm(热红外) 红外遥感是采用热感应方式探测地物本身的辐射
(如热污染、火山、森林火灾等),可进行全天时 遥感
X射线
紫外线
可见光
红 近红外 外 中红外 波 远红外 段
超远红外
微 毫米波
厘米波 波 分米波
波长范围 <10-6μm 10-6 -3.8×10-3μm 10-3 -3.8×10-1μm 0.38 -0.76 μm 0.76 -3.0 μm 3.0 -6.0 μm 6.0 -15.0 μm 15 -1000 μm 1 -10 mm 1 -10 cm 10 Cm -1 m
称为瑞利散射。 散射率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因此,瑞利散射
的强度随着波长变短而迅速增大。紫外线是红光 散射的30倍,0.4微米的蓝光是4微米红外线散射 的1万倍。 瑞利散射对可见光的影响较大,对红外辐射的影 响很小,对微波的影响可以不计。 多波段中不使用蓝紫光
米氏散射
在粒子(烟、尘埃、小水滴及气溶胶等)直径 较大,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所发生的散射称为 米氏散射。
大气吸收
O2:占1/5,主要吸收<0.2 μm的太阳辐射能量;
O3:主要在10-40KM高层大气层;两个吸收带为 0.2-0.32 μm(蓝光区)、0.6 μm(橙光区);
H2O:主要吸收物质,吸收带红外线和可见光的 红光波段内。
CO2:只存在于低层大气层中,而且含量很少, 主要吸收4.3 μm的太阳辐射能量。
电磁波及大气对遥感的影响
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 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 振荡在空间传播,这就是电磁波。其方向是由 电磁振荡向各个不同方向传播的。
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 主要表现为波动性;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主 要表现为粒子性,这就是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
它们的共性: (1)各种类型电磁波在真空(或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都等于光速:c=3×108 m/s。 (2)遵守同一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及偏振定律。
目前,遥感技术所使用的电磁波集中在紫外线、可见光、 红外线到微波的光谱段,各谱段划分界线在不同资料上采 用光谱段的范围略有差异。
名称
γ射线
波动性:电磁波是以波动的形式在空间传播的, 因此具有波动性
粒子性:它是由密集的光子微粒组成的,电磁 辐射的实质是光子微粒的有规律的运动。电磁 波的粒子性,使得电磁辐射的能量具有统计性
波粒二象性的程度与电磁波的波长有关:波长 愈短,辐射的粒子性愈明显;波长愈长,辐射 的波动特性愈明显。
电磁波是是三维的横波,正是由于其矢量特性, 从而产生出极化(偏振)这一现象。
Hale Waihona Puke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被反射:约30%;被吸收:约17%;被散射: 22%;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约31%。
大气反射
进入大气层前主要波长范围:0.15-4μm;占 太阳辐射总能量的99%,其中可见光区 占50%, 红外区占43%,紫外区占7%;最大辐射波长在 0.475 μm。
进入大气层后有一部分被反射回宇宙空间。 反射作用中,云反射能力变化很大,按地球平 均云量54%计算,1/4的太阳辐射能量被反射 回宇宙空间去。
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对紫外线的强烈吸收和散射 作用,通常探测高度在2000米以下
辐射源
任何物体都是辐射源。不仅能够吸收其他物体对 它的辐射,也能够向外辐射
分类:
太阳辐射源:可见光及近红外遥感的主要辐射源 地球辐射源:远红外遥感的主要辐射源 人工辐射源:人为发射的具有一定波长的波束;主动
遥感采用人工辐射源,目前较常用的人工辐射源为微 波辐射源和激光辐射源
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的特性
微波波段
1mm—1m,分为:毫米波、厘米波和分米波
微波辐射和红外辐射都具有热辐射性质。由于 微波的波长比可见光、红外线要长,能穿透云、 雾而不受天气影响,能进行全天时全天候的遥 感探测
微波遥感可采用主动或被动方式成像 微波对某些物质还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能直接透
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按其 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在电磁波谱中,波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其 按波长可分为长波、中波、短波和微波。波长 最短的是γ射线
电磁波的波长不同,是因为产生它的波源不 同。
在电磁波谱中,各种类型的电磁波,由于波长或频率的不 同,它们的性质就有很大的差别,如在传播的方向性、穿透性、 可见性和颜色等方面的差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