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场营销专业发展概况

市场营销专业发展概况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专业设在商学院工商管理系。

商学院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开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8 ...市场营销骑大象的蚂蚁整理编辑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自评报告学校名称:江汉大学专业名称:市场营销专业负责人:周红二○○九年十月二十日目录一、专业概况 (1)1.专业成立时间 (1)2.教学组织设置 (1)3.现有教师队伍与学生规模 (2)4.主要办学条件 (2)5.建设与发展思路 (3)二、专业建设过程及成效 (5)1.专业建设规划与培养方案 (5)2.专业基础条件 (9)3.师资队伍 (10)4.课程建设 (12)5.实践教学 (13)6.教学管理 (14)7.人才培养质量 (15)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拟整改措施 (17)了有力保障。

本专业现有12名专业教师,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

35-55岁中青年教师11人。

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6人。

本专业迄今已连续招收8届学生,2002级—2009级,学生人数分别为48人、26人、31人、47人、49人、39人、44人和43人。

目前,在校生人数共计175人。

4.主要办学条件学校总占地面积2114亩,校舍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

有各类教室354间,其中多媒体教室125间;有语言学习中心2个;计算机基础实验室5个,配备有计算机400台。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建筑面积30850M2,有近30个阅览室,3025个阅览座位,54个研究厢。

截止2008年底,馆藏文献总量237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72万册,电子文献资源65万种(件),另有中外文期刊4000余种,引进了中外文数据库近20个,建有5个特色数据库。

图书馆已加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将实现与全国高校图书馆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图书馆作为《全国报刊索引》检索站,可以检索最新编辑出版的《全国报刊索引》及WTO专题数据库。

图书馆还建立了重点学科导航库。

专业图书资料主要集中在学校图书馆,馆内辟有经济管理类专业图书资料专区。

商学院下设湖北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心包括经济与管理科学、会计模拟、ERP、信息管理基础、旅游管理模拟、会计手工模拟等6个实验室,购进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硬件设备,并配备了国际贸易模拟、金融模拟、会计一体化模拟、电子商务模拟、市场营销模拟、用友ERP等24套教学软件。

实验教学中心现有面积980平方米,设备783台套,资产总额582.96万元,设备完好率98%,现有实验教学设备与教学场地能较好地满足本专业的教学需要。

5.建设与发展思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政府行政职能的逐步转变,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建立,营销人才需求不断升温,给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极大机遇。

为了抓住机遇,顺应发展,促进专业建设,本专业通过借鉴高校的先进办学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制订了专业发展规划,提出本专业建设与发展基本思路是: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把本专业建设成为专业基础雄厚、市场竞争力强、特色鲜明,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业。

二、专业建设过程及成效1.专业建设规划与培养方案1.1 专业设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和竞争日益加剧,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据国家人事部目前统计,从23个地区调查,对大专以上人才的需求量统计,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计算机及其应用,市场营销,机械设计与制造,建筑,财会,…。

可见市场营销专业在全国乃至各地方的人才市场需求排行榜上均名列前茅。

随着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还需要大量能独立开展企业经营、商品推销、营销策划、电子商务等业务的高层次营销类专业人才。

为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学校申请设置市场营销专业,正适应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专业定位在培养具有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营销调研、预测、决策基本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设置符合江汉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

1.2 专业建设规划本专业开办以后,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结合商学院和本专业的具体实际,提出了2002年-2005年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规划。

在2006年我们认真分析了本专业的现状,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又制定了2006年-2010年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和发展思路,提出了具体措施,在近几年的专业建设和发展中有效地付诸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1)科学制定学科建设规划,为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规划中我们提出了根据科研积累和市场需求,整合凝炼学科研究方向,集中力量在营销理论应用方向形成有特色的创新研究群体,尝试利用多学科交叉,培育新的优势学科方向。

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商学院研究实体和实验中心平台,力争承担或参与国家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科研项目,发表有影响的论文、形成有较高理论水平或较大应用价值的成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将其建设成为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工商管理学科类市场营销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近几年来有多人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

科研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项,有18篇论文被ISTP收录等,提高了专业影响力和学术水平。

梁东教授已与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院、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业学院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并已招收联合培养研究生5人。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整体水平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决定了专业的发展。

根据师资队伍年龄结构的变化,我们在规划中提出了在3-5年内,有计划的培养和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1-3名,积极支持2-4名教师参加进修培训和国内外访问学者学习,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

突出培养造就1-3名省、市、校级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等,带动师资队伍整体上水平,增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

近几年,按照规划的要求,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已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内培养博士生4人,派教师赴国外讲学、进修培训2人。

(3)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专业建设的基础之一是专业课程建设。

我们以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对部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方面进行重点研讨,优化整合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更趋科学性、系统性。

同时对现有教学大纲要不断进行完善和修订,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环节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切实落实课程负责人制度,进一步深化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通过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全面推进课程建设并着力提高双语教学比例。

力争在2-3年内新增1-2门校级精品课程,并力争3-5年后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根据规划内容的要求,我们从2008级开始,依据学校教学改革方案的精神,在市场营销专业中实施学科大类培养和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

即学生进校后第一、二年学习统一的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兴趣、爱好和特长等,确认主修专业并选择专业模块课程修读。

同时我们在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增设了市场营销模拟实验、企业经营竞争模拟实验(ERP沙盘)、CRM实验(ERP系统)等实验课程。

以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营销为试点开展双语教学。

此外,市场营销学已经列入学校立项建设精品课程计划,为本专业开设的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正在积极建设中。

(4)重视教材建设,凸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特色教材建设也是专业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编写适合专业定位和教学特点的教材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规划中我们要求积极组织力量编写供本专业使用的专业课教材,充分调动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组织编写实验教材和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力求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先进的、完整的教材体系。

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本专业《市场营销学》、《企业战略管理学》、《企业文化概论》、《市场营销新视点》等教材和参考书已在国家级、省级出版社出版,有的多次再版,得到社会认可。

(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为了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在规划中提出了要实现学校办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探索出一条校企结合的开放办学之路,培养出更多更好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为了贯彻这一思想,我们在近三年实施了“3+1”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共有7名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参加了我院与深圳盐田港物流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3+1”项目。

目前,本专业正在与已连续5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的湖北省最大的民营企业——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探讨校企合作,以吸纳更多的同学参与“3+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增加就业的竞争力。

并力争在2009年内将其建设成为市场营销专业实习基地。

1.3 人才培养方案(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开办以来,按照教育部关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基本要求,以及学校确立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在进行广泛调研和科学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了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体系设置较为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质的提高以及重视基础技能的训练和创新精神及实践技能培养的专业培养方案,并逐年修改与完善。

2008年以来,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学校要求,工商管理类五个专业(含市场营销专业)进行按专业招生大类培养试点,学生入学后前三学期按一级学科为主体的大类进行培养,从第四学期开始进入专业培养阶段。

第四学期开始,学生在学校资源许可的范围内,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在专业大类内进行二次选择专业,学校根据学生的志愿和学业成绩,确定学生选学的专业。

根据这一教学改革方案,该专业适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遵循“夯实基础,注重应用,强化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以人为本、突出应用、整体优化的原则,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是体现大类培养特点,建立了工商管理类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根据学校大类培养要求,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前三学期主要学习通识课程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等学科基础课程,以加强基础,提高素质,培养学生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乃至终身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从第四学期开始,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并完成实践环节。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扩大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权。

相关主题